APP下载

巧用微课辅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2019-06-03吴秀珠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情感教育高效课堂

吴秀珠

【摘要】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的使用,对一线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挑战。巧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为学生学习历史搭建丰富的教学平台,推动历史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将学习历史兴趣、学科核心素养凸显于历史课堂,真正落实有效教学。

【关键词】微课  教材  史料教学  情感教育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164-02

在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已不断推广。巧用微课辅助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呈现视频史料,聚焦历史事件,感知历史人物,不断创新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养成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谈一谈微课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微课整合教材资源,提高学习历史兴趣。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以时序为轴,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呈现古今中外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历史发展进程。历史教师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在钻研新课标的基础上,立足新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创新教材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迈出“用教材教”全新理念的第一步。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的现代化教学优势。教师课前精心制作微课,通过展示课件、视频、思维导图等丰富教学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力,鼓励学生提出见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部编历史新教材资源丰富多彩,教师巧用教材中“相关史事”、 “知识拓展”、“知识链接”等资源,整合后通过微课中精彩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评析、课外历史知识等内容延伸教材,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学生学习“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教师利用教材中的《都江堰示意图》,结合“相关史事”,通过微课生动介绍都江堰的设计原理,将枯燥的文字介绍动态化,学生兴趣盎然。接着引导学生分析“都江堰的建成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渗透学生读图和识图能力养成的同时,深刻体会都江堰是造福千秋的综合性水利枢纽。最后继续围绕教材中的“知识拓展”,展示“震不垮的都江堰”及“李冰石像”等相关图片,学生讲述课前搜集到的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故事后,學生讨论:“都江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理由是什么?”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引发学生自豪感,真正发挥历史教材的育人功能。

二、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突破教学重难点是实现高效历史课堂的重要前提。教师在确定三维目标的前提下,从学情出发,准确定位教学重、难点。通常一个微课只展示一个教学重点或难点,实践证明,图文并茂的微课可以化繁为简,突出教学重点,降低学习难度,真正做到为课堂教学服务。

例如:部编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第二子目“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比较抽象,七年级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于是教师创设情境: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怎样的政治体制来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微课展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逐层演示并解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皇帝之下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三公之下另有掌管具体政务的九卿。在地方为防止诸侯割据、各自为政,废分封行郡县。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地方绝对服从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通过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中就形成了君主专制。就这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接着展示“郡县制”漫画,形象生动地层层递进,加深学生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分组讨论:分封制和郡县制有什么异同点?教师适当点拨,充分表现出在历史课堂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对比,抽象的历史概念进一步明朗,便于学生识记,教学效果良好。

三、微课拓展史料教学,增强史料实证能力。

史料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依据,史料实证是理解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着眼于教学需要,教师从不同视角进行基于史料教学的微课设计,精选有效史料创设历史情境,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培养学生学会提取有效历史信息与正确的史料分析能力。

近年来,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光靠死记硬背不一定能得高分,历史课堂关注学生历史知识的内化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新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素材,如历史插图、材料研读、大事年表等,与学生认知相契合,教师设计成微课,由“问题思考”引领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充分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概括、感悟,从而促进学生史料论证能力的提高。

例如:部编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第三子目“巩固统一的措施”是教学重点,在学生预习基础上,微课中利用课件展示教材中的“材料研读”:“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学生思考:“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阅读教材后很快就能回答出: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新教材对“统一文字”的知识点图文并茂,学生很快就能掌握统一文字的基本史实及作用。对于“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的介绍新教材较为简单,有些学生会问:“秦朝时的度量衡跟今天有区别吗?”“统一车轨后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了答疑解惑,教师利用微课辅助教学,从背景入手,通过补充“车同轨”图片、古今度量衡换算等史实,加深学生印象。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意义自然就容易多了。

四、微课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家国情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初中历史教学要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学习、探究历史具有的人文追求和社会责任。初中历史新教材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教师利用微课辅助教学,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走近中国古代史,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微课或展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图片,或生动讲述历史故事、历史典故,学生感悟历史,增进民族自豪感。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微课视频生动再现中国人民为救亡图亡而英勇奋斗,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俯瞰中国现代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光辉历程,微课结合时政热点,学生感悟新中国成立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不断走向复兴,增强民族自信心。

历史就在身边。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补充乡土历史,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讲授“甲午中日战争”时,微课带领学生走进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甲午英烈——林履中的故居老厝,介绍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杨威”舰管带林履中舍身报国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又如学习“海上丝绸之路”时,微课展示张睦祠堂、张睦画像等图片,播放张睦诞辰周年纪念活动盛况,讲述张睦在拓展福州通向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丰功伟绩,传承海丝文化的同时,弘扬爱国爱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情感教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统编历史新教材对一线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挑战,教师改变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增强驾驭教材的能力,巧用微课辅助教学,推动历史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根本转变,提升历史学科素养,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年第8期《探寻史料原意,增进历史理解》

[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3]《2018年福建省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

[4]余文森著.《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情感教育高效课堂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