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06-03费丽超
费丽超
【摘要】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知识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会产生学习迁移,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学习迁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把学习迁移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本文就学习迁移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学习迁移理论 初中数学教学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141-02
前言
初中数学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可以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很好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智力,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在初中阶段对数学的学习,掌握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在以后高中、大学的数学学习中可以轻松掌握数学知识。
1.进行合理的教学活动
所有的数学知识都存在关联,学生都是在原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因此,在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会有旧知识迁移,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对新旧知识的相联点进行重点讲解,为新知识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帮助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在数学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可以理解为对旧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和迁移,新旧知识相通点越多越容易实现迁移。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旧知识的复习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拓展,鼓励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知识类比作为一种有效的知识迁移方法,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类比法,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数学概念,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基础知识的演变、深化等过程得到的[1]。
2.引导学生掌握类比的方法
数学类比法与对比法是数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类比法是通过两个对象性质相通的部分,推出和两个对象其他的性质类似的推理方法,因此,类比法是一种特殊的推理方法。根据类比法,发现新知识和旧知识相通部分,借助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对比法是通过比较,发现一种事物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事物不具备的,发现差异之处,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印象。类比法和对比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相互促进的,通过对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找到新知识的切入点。比如,在进行分式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分数进行类比,引导学生理解分式的概念,分式的运算法则,也可以通过分数的类比进行学习,都是先算括号内的式子,然后进行乘除运算,之后再进行加减运算,主要是进行这三大步骤的运算。类比法可以让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轻松掌握新知识的要点,根据类比法与对比法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很扎实,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3.合理安排练习,加强指导
学校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中进行合理的应用,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学生巩固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学习迁移的过程,根据练习可以很大程度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并不是借助大量的数学练习就可以完成学习迁移,练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并不能取代一切。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不能一味的进行机械性练习,这样即浪费了时间又不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只有进行知识应用才有可能产生学习迁移,因此,需要借助迁移的规律,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对学习迁移和知识应用进行区分。知识应用,是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或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习迁移,是对于获得的知识在新情境下对另一种知识产生的影响。学习迁移理论是一个影响学习效应的理论问题,在當前的教育环境中,受到很多关注。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实现由教授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教育转变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学习迁移培养,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因此,数学教师要提高教学过程中的实效性,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掌握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习成绩[2]。
结语
学习迁移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大的教学成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合理组织教学活动、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合理练习,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健.例谈迁移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分析[J].初中数学教与学, 2016(21).
[2]由占军,马晓梅.学习迁移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