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侪互助: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快速提升方法研究
2019-06-03李亚娟董志芳
李亚娟 董志芳
[摘要]我们分析了少数民族教师培训现状,将同侪互助模式融入培训中,发现这种模式可以快速提升少数民族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并促进其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参与同侪互助的普通师范类专业大学生的教师技能和学习积极性也大幅提升,并得到双赢的效果。[关键词]同侪互助;结对交友;双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1-0158-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1.070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当前,随着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培训的进行和深入,少数民族教师的培训标准也在逐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少数民族教师各类培训的中心主题之一。专业化也在逐渐向教师专业发展转变,这标志着教师教育在逐渐由一种外部力量对教师的规范转向重视教师的自我发展与外部促进力量的统一。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特性,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等方面,逐渐符合教师专业人员标准的,并不断提升这些方面的过程。而对于少数民族教师来说,这些都基于熟练掌握并运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授课的基本能力素养。众多实践和研究表明,合作学习的方式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个人及群体的专业发展。依据我校的学生成员结构背景,研究以少数民族教师与汉族普通高等师范类专业大学生合作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提升听说读写能力为基本形式的同侪互助如何更好地融入少数民族教师培训,并促进其专业发展,对少数民族教师培训的改革与发展和师范生的培养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同侪互助的概念及其内涵
同侪互助学习是由“peer coaching learning”翻译而来的,从字面意思简单来看,是指两个或多个同辈之间相互辅导学习;而多数文献中将其解释为两个或多个教师间自愿形成互帮互助的关系,对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扩展延伸,同时学习同辈新的技能。实际上同侪互助学习的定义非常广泛,它属于一种新型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分为正是与非正式的两种。其中非正式的,可以延伸为合作者自发形成的互助学习和与学习相关的情感技能方面的交流等内容,可以由两人或多人组成。国外学者早在1980年就提出了同侪互助的概念,通过多年研究,建立了同侪互助的概念特征,并发展其优势,改进其局限性。
同侪互助,国内的众多学者对其理解和描述不同。一部分学者认为,同侪互助是指教师在一起工作,相互问形成伙伴关系,共同探讨与示范教学,彼此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或检讨、修正已有的教学策略与技巧。一部分学者则将同侪互助视为一种专业发展的手段,认为在互助的过程中,教师之间分享知识,相互提供帮助支持;为提高教学技能、学习新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而互帮互助,可以很有效地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并提高彼此的教学水平。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同侪互助主要是通过两位教师互相观察彼此的课堂情况,并在随后讨论观察的内容时,向对方积极提供或反馈解决问题的个人意见的过程。
笔者的研究将同侪互助延伸到了整个校园范畴,语言、知识、技能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的小组也纳入其中,形成了新的模式。在同侪互助模式中,每位参与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学习他人的经验,有助于模式中的每个人共同成长。只有充分发挥每位参与者的专长,大家在同侪互助的过程中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大家的热情和积极性才会更高,同侪互助的意义才能够得到升华。
二、少数民族教师培训现状
当前我区的少数民族教师培训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在培训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我校少数民族教师的培训主要分为两种,国语能力提高和岗位能力提高,国语能力提高是针对国家通用语言基础较弱的少数民族教师。国语提高班的教师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和学习专业知识、教材解析、课堂模拟训练等课程使得他们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教授课程的能力和专业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距离培训标准要求一熟练的表达国家通用语言并且能够顺利地进行完整的课堂教学还有一些差距的。我校是一所以培养师范生为主的学校,很多师范生缺乏大量有效和贴近实际的教师技能训练,希望能有经验丰富的教师经常指导和帮助他们。通过以上分析同侪互助交友结对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少数民族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还能促进普通师范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师技能,帮助他们入职后快速适应教师角色,走上讲台。
三、“同侪互助”模式研究设计
同侪互助根据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表现形式,其中正式的活动形式包括:共同教学课程、作为合作者来指导、作为专业顾问来指导、作为辅导者来指导、共同进行教学设计、互相听课、评课;非正式的活动形式包括问题解决、学习小组、课程开发、教材开发、教育叙事、设计跨学科单元、录像分析。这里笔者主要根据非正式活动形式中的学习小组来进行设计和研究。
笔者通过前期的调研,充分了解了我校进行培训的少数民族教师和汉族师范生的想法和需求,结合少数民族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总结以往的经验,利用和改进同侪互助交友结对模式,让少数民族教师和在汉族范生之间同侪互助,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完成各自的学习目标,形成一种主动有效的学习途径。学习小组同侪互助关系主要建立在参与者自愿的基础上,自发形成,而培训组织者主要鼓励和支持,参与者地位平等,对话民主,交流坦诚,凸显参与者的主体意识。
我们本着自愿的前提,鼓励少数民族教师和汉族师范生之间同侪互助交友结对,成立学习小组,通过同侪互助活动来达到双方共同成长的目的。除每天的正常学习培训以外,少数民族教师和汉族师范生结对交友,形成伙伴关系,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同侪互助交友结对小组可以涉及的地方很多。生活中,他们可以通过一起聊天、读书等日常活动来增进彼此的情感,练习国家通用语言;每周末的班会,他们可以彼此分享觉得有趣或者是有意义的想法和经历,并以此为主题进行班会活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他们也可以组队一起参加,互帮互助。学习上,同侪互助小组中的汉族师范生可以系统地对少数民族教师进行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提升训练,按照他们的实际情况,在听说读写方面制定具体的训练方案;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教师MHK考试,可以集中辅导;甚至还可以打破同侪互助小组的界限,由汉族师范生开设一定的MHK考试训练课,对少数民族教师集中进行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提升的训练。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可以实现汉族师范生教师身份的转换,提前进行教师技能的实战训练。想要上好一堂课,就需要师范生们提前进人教师角色,精心地进行备课、教学设计、授课,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经验丰富的少数民族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汉族师范生,让他们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进步的更快,达到双赢的效果。同侪互助交友结对小组还可以建立互动平台,充分利用QQ和微信媒介手段,共享资源。在QQ和微信中,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学习和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交流,将自己制作的課件、教案上传,相互修改,讨论定稿,形成资源库。培训结束,同侪互助小组依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沟通交流,分享教学资源。
四、同侪互助模式研究的意义
同侪互助模式引入少数民族教师培训中,打破了一直以来教师培训中讲师讲,学员学的模式,改变了一直以来培训结束学习就结束的情况,而是真正将讲师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继续发挥自身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将教师终身学习的设想变为可能。
除此之外,笔者更加关注如何更加长期有效的建立同侪互助交友结对机制。同侪互助交友结对可以使结对双方在互助的过程中,激发彼此参与同侪的积极性,强化参与意愿,让双方真正感受到同侪互助的乐趣。同侪互助交友结对可以促进我校的少数民族教师培训的效果。教师培训的复杂性、长期性,需要集体的力量,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提供动力。同侪互助交友结对通过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及专业素养。同侪互助交友结对小组还可以在学校营造互助氛围,激发他们彼此的互助热情,同侪互助使得他们在开放包容的氛围中,在一定目标下,相互切磋、相互协调、共同分享、共同成长,贡献每个人的力量。这样使得普通师范生在技能训练课堂以外也能够充分锻炼他们的教学技能,实现彼此共同成长的目标。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少数民族教师和汉族师范生的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既利于少数民族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提升,又利于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发展。
很多少数民族教师表示,他们很多人家乡在南疆,刚来乌鲁木齐的时候,不太适应这里的生活,因为他们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不太好,感觉在这里就像聋哑人,很难融人培训生活。和汉族师范生同侪互助结对交友后,他们在一起聊天,畅谈彼此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彼此家乡、民族风俗习惯等,这样很快就适应乌鲁木齐的学习和生活了。同侪互助使得他们的国家通用语言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活动,拓宽了他们的生活圈子。同样师范生也深受感染,他们每天早上都能看到参加培训的少数民族教师们在教学楼前读书学习,很刻苦认真,他们了解到很多老师克服了许多困难来这里学习,特别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这样,参加培训的少数民族教师们的学习精神也在默默影响着师范生,让他们看到人生的另一面,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少数民族教师和汉族师范生之间的同侪互助交友结对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以来,新疆各族人民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状态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确保以最直接、最真诚、最有效的方式结对认亲。同侪互助模式下的交友结对丰富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形式和内容,拓展了其意义。同侪互助模式除了让少数民族教师和我校师范生可以增进彼此的知识技能外,还可以更直接更有效的结对交友,了解彼此的民族风俗习惯,增进彼此的民族情感。
同侪互助模式融人少数民族教师培训,不仅可以促进少数民族教师语言和专业能力的发展,而且可以提升师范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教师技能,同時还能为新疆的稳定和谐发展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