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

2019-06-03赖惠玲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保护文化遗产

赖惠玲

[摘要]广州从化区属广府地区,又靠近粤北山区,这里中原与土著文化、广府和客家文化交汇,文化遗产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特色。从传承区域文化出发,需要对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通过对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分析,结合从化区的建设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再开发,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关键词]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2-012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2.053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非物质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成为国家和地方文化工作的重点,也成了全社会的共识。

从化隶属广州市,被称为广州的“后花园”,山清水秀,物质丰富,勤劳的人们也创造了极其富有特色的从化文化,让子孙后代去传承和发展。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地方色彩浓厚,值得去传承和保护。

一、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一)项目种类丰富

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现有项目共20项,分别是掷彩门、从化猫头狮、客家山歌、鳌头醒狮、从化温泉传说、添丁上灯风俗、从化水族舞、从化麒麟舞、臭屁醋、洪圣诞、刘仙姑传说、吕田大肉、叶氏正骨、荔枝皇传说、走马灯、莫家拳、谭氏蜂蜜炼制技艺、邱氏毒蛇药剂制作疗法、粤剧和吕田头酒酿造技艺。其中,掷彩门和从化猫头狮2个项目为省级项目;广州市级名录6项,分别是客家山歌、鳌头醒狮、从化温泉传说、添丁上灯风俗、从化水族舞和从化麒麟舞,其余为区级项目。根据调查了解,从化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涉及民俗、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戏曲、传统体育游戏与杂技,真可谓是项目类别多样,种类丰富。

(二)分布区域较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历史文化的沉淀,需要我们子子孙孙保护和传承。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过各方努力,保存较为完好,分布地域广阔,基本覆盖整个从化区。

根据查阅从化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室的资料,发现同一遗产项目并非只有一处在保护和传承,而是同一遗产项目分布多处;加上整个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种类丰富,分布于整个从化区域。如省级民俗项目掷彩门,分布在从化区的街口街、江埔街、温泉镇、太平镇及良口镇,另一个省级传统舞蹈项目从化猫头狮主要分布在鳌头镇新围村、城郊街北星村和江埔街凤一村。2018年春节,从化区多处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如正月初十大江埔村、正月十三凤院村举办了“掷彩门”的彩门节,正月十五北星村舞起了猫头狮,活动中男女老少齐聚在古村落的古祠堂前,敲锣打鼓、舞狮放炮,热闹非凡。

(三)地域特色突出

从化的地理位置具有特色,处于广东省中部,广州市东北面,属广府地区,又靠近粤北山区,是珠江三角洲到粤北山区的过渡带;这里既有山地、丘陵,也有谷地、台地,属于半山区,区域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先辈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艰苦创业,孕育了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这里中原与土著文化、广府和客家文化交汇,厚重历史文化经过积淀,传统文化留存丰富,文化遗产种类繁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颇具岭南地域特色,有不老的客家山歌、久远的从化水族舞、神奇的走马灯、威武的从化麒麟舞、雄壮的猫头狮……

二、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通过对从化区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人员进行访谈,对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实地调研,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从化各界人士和长期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们的不懈努力,抢救和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设置保护办公室,履行工作职责

从化区没有设置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而是在从化区文化馆内部设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主要的职责有:挖掘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的类别、等级;承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的有关工作;为本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造册,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

(二)严把申遗“条件”“程序”两关

据调查了解,从化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程序严格。申報材料如申报文、相片、拍的视频以及相关佐证材料要一应俱全,还需要通过相关专家组审核,再报区人民政府,通过后才能发布公文。

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条件也是极其严格的,项目不管是属于“土生土长”或是“外来的”,都需要在本土生长了一百年以上的历史,且项目的传承无断层,项目的脉络要十分清晰,各代的传承人都很清楚;还需要有历史渊源,能够在某本古籍中有相关记载;最后,项目的影响需要一定的规模。

(三)各方努力积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十六字方针进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包括了文字资料、相片和视频资料等;对项目的保护,主要是对传承人方面,进行梯队建设(老年和青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这一项一直在开展,也开展得比较好;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展示平台:民俗活动演出的平台;交流活动:“走出去”和“引进来”;政府能加大力度。如从化区设置了“水族舞”项目传承人专项资金。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不足

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也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整个广州市,大概有五六个区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心,但是从化区没有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事保护工作的人员没有专职人员,都是兼职的工作人员;广州市会在每个区挑一两个已经立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一定资助,但是额度极少,从化区设置了“水族舞”项目传承人专项资金;从化区现在有16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其中有40多個是重要线索,经费短缺问题较为严重;现在一些项目的传承保护问题,有些集体项目需要组建队伍,人员不齐;个人项目年轻人不愿学。

三、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要加大宣传力度,我们要做到知识普及,广而告之。

首先,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较多,覆盖的类型也很丰富,为了让广大的群众能够多了解传统文化,多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利用电视台、报纸、微信、宣传册和海报等宣传手段,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走进社区、走进公园,让表演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这些地方绽放,如客家山歌爱好者在河滨公园表演,就吸引了很多群众在观看,非常热闹。

再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走进校园,让青少年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如东风小学的麒麟舞、华夏学院的传承基地工作室。各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村小学,由传承人进行传授技艺;在华夏学院建立了传承基地工作室,让大学生也参加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上来;建立“水族舞基地”也在有序进行。

另外,6月8日,是文化遗产日,积极利用这个日子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知识普及。如2017年文化遗产日那天在华夏学院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示,9月28日参加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12月16日在西塘村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活动演出。展演前后都会积极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录播宣传。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要保持传统特色,我们要做到创新有度,恰当创新。

既要保持项目的原汁原味(原真性),又要具有时代性,具备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在视听、道具和服装等方面加入现代的元素,让年轻人喜欢。比如说“猫头狮”,它是客家狮,它的表演主要是针对祭祀活动,观赏性不够强,下一步的话,需要对其进行观赏性方面的创新。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要考虑活态传承,我们要做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需要活态传承,与从化的经济挂钩,与从化特色小镇建设和从化旅游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精髓,要进行全面的考究,制定科学可操作的方案,进行保护、开发和再利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实现管理、开发、保护一体化,为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寻找生存价值,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生存困境,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和保护,促进当地建设和发展,服务地方经济。

猜你喜欢

保护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