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状况及变化特点

2019-06-03芦雅琪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思想状况思政工作微时代

芦雅琪

[摘要]“微时代”是一个综合信息传递、个体交互方式、生活方式及多样形态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其特征使"90后”大学生群体成为这个时代最积极的体验者和实践者。目前,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积极接受新事物但责任感缺失、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但知行脱节等现象。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发现大学生思想变化因受到新媒体、碎片化知识的影响呈现出独立、多元且复杂的特点,为思政工作者开展学生思想引导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状况;思政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2-0094-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2.042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在“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形态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其阅读、社交、消费、表达和参与等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学生自主的浏览着各种新鲜资讯和社会热点,利用网络来获取各种知识。剖析微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变化,有利于深入理解和阐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新现象、新特点,更加深刻和更加全面地认清大学生思想状况的问题与本质,更有效地让他们顺利地度过大学时光,为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微时代的内涵及特点

以微博、微信、微传播为代表的新媒体给以极强的传播能量和社会影响力,它们带领人们走入一个信息传媒的“微时代”。微时代存在信息以下几个特点:

(一)信息传递的便捷性

相较以往依靠纸张、信件等方式的信息传递而言现在的网络信息传递没有时间限制、没有条件要求,我们可以快速查阅需要的材料、即时新闻等报刊书籍;可以节约时间让信息获取更及时、阅读方式更便捷。像以往的购物是经过清点和验钞来完成付款,但随着微时代的推进,支付宝二维码就可以解决。

(二)信息交互的跨越性

一方面,“微时代”大学生通过个人微通信,如QQ空间、新浪微博、朋友圈等媒介脱离了跨地域的障碍,降低个体间的距离感;不同工作属性的群体也都可以通过新媒介互相交流信息和经验。我们可以通过以上方式快速了解一个人的近况,也可以通过平台分享自己的故事。

(三)信息内容的概括性

伴随“微博”这类限制字数的短文表达形式的出现,各类应用、终端信息传达的速度大幅提升,前一秒发送的事情后一秒便可以在“微时代”中得到共享,让人们拥有了自由选择获取信息的时间决定权。纷繁多样的App诞生和自媒体的全民化也无形地改变着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态度,“快餐”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二、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变化主要影响因素

1.新媒体的普及和应用。随着“微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媒介因素,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思维方式及处事原则都受其冲击和影响;而新媒体信息库和迅捷的传递效果,让社会在新媒体的推动下形成一种趋同,比如大家都在议论江歌案时,你会着急想要知道江歌是谁;网络热议会让人们追逐新信息;又比如不断更新换代的各种App,学生快速上手后能在人群中形成一定吸引力,这些也造就了大学生积极接受新鲜事物的心态。

2.家庭因素与个人因素的影响。现代家庭多为“2+1”模式,独生子女是这一代大学生们独特的标签。独生子女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往往存在自我中心意识,合作意识淡薄;在日常与学生的沟通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家庭组成简单和睦的学生,受到的教育比较充分,性格较活泼,对事物的看法能积极反馈;家庭组成较复杂的学生,性格内向,人际交往敏感。由于家庭、成长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其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处于不稳定的变化状态,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有待培养,性格方面表现出善变、自体矛盾等特点,从而导致价值观取向的不确定,更难以全面的把握事物本质,思想上容易脱离实际、迷茫和失衡,容易被外界所左右。

3.碎片化知识学习超过系统学习。我们所学习的知识,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既定的事实,二是其间的关联,三是得出的结论。事实是每个具象的点,通过逻辑连接构成一个知识的结构继而得出结论。而其中的这个过程——寻找逻辑关联的过程就是思考。现在的学生大多通过微博、微信这种限制字数的短文来表述的内容来获取自己认为的知识和真理,对于这种片面获取的知识形成依赖性,越来越少去认真学习一本书的内容。碎片信息往往会为我们呈现片面事实的集合,并在最后通过简化推演得出结论而忽略告知我们事实间的逻辑。这样的碎片信息长期贯穿于学生们的生活中,我们所接受的这些信息逐渐在构成自身的思维方式,而长期碎片信息的消化容易令你的思维变得狭隘,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

(二)大學生思想现状

1.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积极思想

(1)积极接受新事物。作为对梦想充满激情,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一代,90后大学生对于很多事物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在“微时代”便捷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学生更善于持怀疑的态度来看待问题;善于用新的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对于新鲜事物的接纳程度高、不古板;对于规则和制度尊重却也带有挑战精神;对于比如同性恋等历史认知中较难接受的方面均表现出包容和接纳的态度。

(2)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大学活动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参加志愿协警工作维持交通秩序等活动,让学生的重心不仅在于学业也鼓励全方面发展。“微时代”背景下,学生对于国家时事的接触是直接的、可参与的,这也渐渐培养出学生对各项事物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认为正确的观点,在被他人质疑时,会大声提出自己的想法让自己和社会产生更多的认同,不会轻易被传统的固定思维所定势,能汇总这些想法产生新的思想观念。

(3)勇于创新和接受挑战。目前的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勇于挑战未知的事物,对于一些陈旧的理论有着创新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态度。在面对就业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不再更多推崇考取事业单位、国企等老一辈人口中的“稳饭碗”而是多方面就业,也对于创新创业的想法勇于实施在学生时期,像大学生团队创造出各种“蔬菜篮子”“互联网会计师事务所”等创意产业为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

2.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消极思想

(1)责任感缺失。受到网络负面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也普遍反映出的责任感缺失的问题,表现出“对班级活动没有兴趣,参加活动没有意义”的精神疲惫感以及“我选择行为但我拒绝承担后果”的责任感缺失现象。像网络信贷中“裸照借贷”的大学生们,只想去做而不去想后果,在逼债时也多选择求助家长帮助,盲目依赖父母,逃避承担作为一名成年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反映到行為方面是存在有些同学处理事情轻率,当有问题存在时不敢勇敢承担自己的责任,而是想着如何推卸到他人身上,缺乏担当意识。

(2)存在知行脱节现象。“微时代”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获取知识的平台,现在的大学生对于很多知识和道理掌握程度是丰富的,但是在自身实践操作方面,面对垃圾随地乱扔、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时态度有些模棱两可;心中有着公平公正、竞争努力、诚信守时等观念但又不抛弃投机取巧的想法。比如:在考试中的作弊行为、贷款违约,在网络世界中做一名勇而无为的键盘侠等;能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但不排斥迷信思想和行为如带护身符、算命、高考求签等,以上矛盾点都表现出学生的知行脱节现象。

三、大学生思想变化特点

(一)思想更多元且复杂

在社会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多元并存的时代,社会群体的分化、各种社会思潮的涌人,和网络的普及,使得网络上参差的观点、低俗的信息有孔可人,这也使部分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对错误的价值观念难以辨别;新旧体制转换之间出现的文化残留、思维投机等现象使部分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困惑、茫然和无所适从。对比父辈学生时期思想的质朴和纯粹,现在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中容纳了各方各界的观点,呈现出多元且复杂的特点。

(二)自主独立意识更强

在封建传统的年代,人民遇到自身权益被侵犯,自身利益被剥夺时,由于思想上的封固,在被冤枉后一般都选择不了了之,更少会有人去利用法律等途径进行自我保护和维权,缺乏自主独立意识。然而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90后大学生表现出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较强的“民主意识”,这也是受到了网络在多数事件发生时会有直观反映去投诉、去上访,拥有独立角色意识。在我们的日常管理中,学生多表现出对于自己事情的强烈主权,对于选举和民意测评表示出较强的兴趣,公平成了口中衡量的基本理念,每个民众对于国家大事都有了发言的权利,网络推动了很多本难以被发现的事件得到关注和解决,大学生在此中渐渐获取了主人翁意识,也让他们的民主思想不断深化。

(三)人际交往更依赖网络

红军故事响于耳畔,老一代前辈的吃苦耐劳精神是中华传统一直以来歌颂的美好道德品质。在新媒体时代,人与人之间没有像过去那般亲密,这也是习总书记在“长征精神”中提出的现在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团队合作精神。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人与人的交往更多通过媒介,在真正面对面时反而无话可说,这已将见面促进感情的行为变质。学生之间不再像过去那般血肉鲜活、感情真恳,低头玩手机拉远了人心之间的距离,使大学生言语沟通能力大幅度降低,热衷于通过键盘文字、表情来表达自己。

(四)对荣辱观的认知更淡薄

在网络文化还没有普及之前,大学生树立的荣辱观是是非分明的,具有明确观念的;而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受多方文化的冲击,人民的思想更开放,信息的获取更为便捷,但同时也反映出现在的大学生对荣辱观的定性越来越淡薄。现在的学生有自己明确的想法,这是一件好事,但在我与学生的日常谈话中发现,他们在对待自身犯错误时,并不会真正地从心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会认为这些违纪行为是一件值得在朋友圈炫耀乃至比较的事。在这些普遍存在于大学校园和社会之中的现象可以看出大学生荣辱观薄弱,这一现象在思政工作中需要更多关注。

猜你喜欢

思想状况思政工作微时代
基层党员干部思想状况问题与对策研究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