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借贷行为的防治和教育研究
2019-06-03杨成黄亮黄佳鑫
杨成 黄亮 黄佳鑫
[摘要]在国家严禁对大学生网络借贷的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借贷行为仍持续蔓延,花样层出不穷,暴露出大学生自身价值观的扭曲和不正常的心理;高校学工队伍应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及时地干预和引导,帮助陷入网络借贷的大学生及其家庭摆脱泥潭。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借贷;防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1-0068-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1.030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网络借贷是在互联网金融大背景下诞生的新兴产业,它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便捷和资源的快速配置,激活了P2P融资的渠道。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也弥补了我国传统金融行业发展的不足。但在迅猛发展的背后,却暴露出众多监管、投资、法律等方面问题。
截至2018年7月,我国的网络借贷平台6527个,正常运营2047个,新增停业及问题平台51个,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4480个。所有平台中,765家建立银行存管,其中680家正常运营;183个平台加入协会,其中163家正常运营;金融备案平台为0。网络借贷平台如火如荼的发展,自然少不了关注大学生金融市场。众多网络借贷平台为了迎合大学生的消费需求,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网络借贷产品。以低门槛、零首付、免担保等“诱惑”吸引着大批大学生群体的使用。一方面,网络借贷平台的“秒借”,帮助了大学生解决了暂时资金短缺的问题。但部分大学生因超前的消费观和信用、法律意识的淡薄,以及心智的不成熟,使得大学生网络借贷还款能力极差,再加上自身缺乏法律意识的保护,进而导致深陷网络借贷泥潭,“拆东墙补西墙”,窟窿越来越大,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了退学、自杀、失踪等悲剧的发生。
一、高校学生不良网络借贷的类别介绍
大学生网络借贷的防治和教育也成了全国各高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新问题,到目前暴露出大学生不良网络借贷的主要类别有以下几种:
(一)面向求职大学生的“培训贷”。“培训贷”指培训机构和网络贷款机构进行合作,以应聘者未达到应聘资格为由,要求其进行有偿培训,合格后方可入职等虚假要求,将应聘者引流至合作的贷款平台。由网络借贷平台先垫付培训费,待求职者人职领取工资后,收取高额利息,按分期还款方式偿还培训费的一种行为。
培训公司以赞助学生社会活动等形式,进驻学校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名义组织学生前来听讲座。通过游戏等方式不断质疑学生,打压学生,不断指出你的缺点,让大学生自认为自己急需情商、和财商的提高,从而选择“培训贷”。
(二)面向爱美大学生的“美容贷”。“美容贷”是指美容机构与网络借贷平台合作,并鼓动大学生通过合作的网络借贷平台借款美容整形,刺激学生消费。不仅歪曲了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给大学生的身心带来风险,也骗取了众多大学生陷入不良贷款陷阱。
2017年8月27日,深圳南山警方成功破获一起美容贷款诈骗案,机构竟然联合中介骗取100多个客户美容贷款。
(三)面向高消费大学生的“现金贷”。“现金贷”是一种小额现金贷款,是针对申请人发放的消费类贷款业务,具有方便灵活、实时审批、快速到账的特性。“现金贷”虽能解燃眉之急,且时常打出“低利息”甚至“零利息”的宣传口号,却以名目众多的服务费、平台运营费、高额的逾期和滞纳金等形式获取暴利。同时,对借款人进行暴利催收,造成社会的不安定。
云南某高校学生为买名牌鞋子和手表,从2016年开始在现金贷App上借钱,为了还钱“拆东墙补西墙”,从七八十个现金贷借款,最后背负7万多元的债务。
(四)面向女大学生的“裸条借贷”。“裸条借贷”是指女大学生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为担保,当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时,贷款人以公开其裸照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逼迫借款人还款,甚至组织女大学生“肉偿还款”,平台出售裸条信息。平台往往给予处女的放贷金额更高,给女大学生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甚至触犯法律。
2016年底借贷宝10G共167位女大学生裸条信息曝光,甚至包括“肉偿”视频。还包括了女大学生学信网信息、身份证、学生证和亲友联系方式等信息。
(五)面向无知大学生的“套路贷”。“套路贷”的“借款”是被告人侵吞被害人房产、财产的借口,所以“套路贷”是以“借款”为名行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之实。主要通过借一押一,侮属性、恐吓,暴力催还贷的方式。
2018年山东长清一批大学生深陷“套路贷”,有的大学生已经离家出走,甚至全家搬迁。
综上所述,大学生网络借贷主要还是因为自控能力差,法律素养低,价值观错误等原因陷入网络借贷,给自己、家人和社会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二、高校学生不良网络借贷行为的内因分析
大学生网络借贷类型多样,选择网络借贷初衷各有不同,经过调查后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为提升就业能力,选择“培训贷”。201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800万,毕业生人数创历史之最。有34.6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就業很难,形势非常严峻”,48.2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就业“有难度但还可以接受”。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成本逐年增高。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年7月发布消息称,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成本高达3000元左右。在类似于前程无忧等各种招聘平台和网易等媒体调查数据也在2500元以上。
据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7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反映,资助普通高校学生4275.69万人次。我国目前贫困在读大学生人数扔非常高。
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够公平的竞争环境、较高的就业成本令经济拮据的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为了提升就业能力,他们选择各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从而成了“培训贷”的受害者,在他们的求职路上雪上加霜。
(二)虚荣心作怪,选择“消费贷”。据中新网《2017年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月均消费1212元,存在以下特点:第一:男生爱社交,将钱用在通讯、电子产品、上网等方面占46%;第二:女生爱美食和形象,用于形象消费占38%。第三:超三成大学生曾人不敷出。调查显示,24%的学生偶尔生活费不够用,8%经常不够用。报告中还提到39%的被调查学生反映身边有人使用过校园贷类借款。
大学生过度依赖他们,缺乏独立自主,奢侈消费,攀比严重,校园内宴请成风等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他们选择了“消费贷”支撑自己的虚荣。
(三)身陷赌博,选择“现金贷”。截至2015年底,中国至少也有300万人参与过各类赌博,大学生问题赌博者有66人(18.5%)、赌博成瘾者有20人(占5.6%);同时微信红包、网络赌球、六合彩、扎金花等赌博形式相当隐蔽。
福建工程学院大二学生,从挪用学费到刷父母卡再到网贷一路沉沦,借款30万元左右,年利率超24%,用于在网络上购买彩票赌球。
(四)为解人之困,选择网贷借款。同学之间为了维护感情和面子,往往愿意在他们经济困难时给予帮助。但学生中部分人却利用他们乐善好施心理,隐瞒经济拮据真像,将自己包装成财主一般,突然间以家庭变故、做项目等原因无法周转生活费为由,支付同学一定的利息,让同学利用网络借贷平台借款供自己使用,部分同学又受放款利息诱惑,最终受骗。
广西南宁大二男生因赌博,向同学借款160万后自杀死亡,其中有同学网贷30万借给他。
(五)身份信息被盗,被网络借贷。部分高校的班干部和学生干部利用工作职权便利,私下搜集同学重要的身份信息,以同学名义办理网络借贷,这种行为同时构成了诈骗罪。2017年湖南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李宁利用职位之便,多次以创业为名欺骗学生办理高额贷款,总额可能近100万元。经过调查,李宁从2014年担任学生会主席起,就开始利用学生身份在网络平台办理贷款业务,事成后给予提供身份信息的学生一定佣金。
(六)受利益驱使,网络借贷资金投资。大学即是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总有一批学生在利益的驱使下,希望发家致富。一部分同学挪用学费、生活费进行炒股和创业投资;一部分学生干脆在同学圈中发放高利贷;一部分同学真实为了创业通过网络借贷获取启动资金等等情况。一旦资金链断裂,网络借贷金额立马无法偿还,陷入了“恶性循环”。2017年四川一名大学生小朱,把自己的学费、生活费、支付宝的花呗、借呗等网络平台都借了共3万多元给自己朋友投资做木材生意,结果朋友跑路,资金被骗。
三、国家对大学生网络借贷现象的调控措施
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在2017年9月6号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规范校园贷管理文件,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2017年4月,国家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重点做好校园网贷的清理整顿,禁止向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同时全面清理和整顿“现金贷”业务。
2018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严厉打击面向在校学生非法发放贷款,发放无指定用途贷款,或以提供服务、销售商品为名,实际收取高额利息(费用)变相发放贷款行为。
2018年7月,从建设银行广东分行了解到,国内商业银行首款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专属定制的互联网信用贷款产品已经正式推出,具有纯信用、利率低、期限灵活、随借随还、使用方便等特点,这也是国内首款银行版本的校园贷产品。省内约有150家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可以申请,首笔贷款也已经核准发放。
四、高校对不良网络借贷行为的防治措施
大学生因网络借贷导致的悲剧已数不胜数,高校领导必须弓l起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防治。
(一)将网络借贷防治纳入高校网络安全重点工作。首先,学校宣传部应联合学工部、团委、教务处等学生教育管理部门联合制定年度网络借贷安全教育宣传计划。第二,在学校内通过网络途径和校园文化活动阵地,每年至少开展为期1个月的宣传教育学习活动。第三,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微信、宣传栏、横幅杆、电子屏等媒介进行案例警示。
(二)强化校园金融环境整治,切断网络借贷校内传播途径。第一,杜绝学校周边地区的网贷广告及宣传,一经发现严厉查处报案处理,绝不姑息,杀一儆百。第二,加强校园金融市场监管,对饭堂,宿舍等人流集中地区,学校各类问题活动人员集中地方,加强金融环境的排查,实行活动和场地划片责任制,谁管理谁使用谁负责活动和场地的金融安全,杜绝网贷校内传播途径。第三,仔细排查校园内各网络借贷平台代理人员,严格按照学校管理规章进行处理,情节严重提交司法部门。
(三)组建案情小组,提供咨询和帮助。高校应当成立学生网络借贷案情处理小组。由金融、法律、辅导员、心理咨询师、领导等组成。统一指导全校网贷的防治和教育。具体工作如下:第一,关注学生动态,积极建立家校联络机制,重点确保联系途径。第二,辅导员对学生加强关注,对有网贷倾向的学生整理名单,重点关注调查。第三,学生网贷事件发生后,马上介入帮助处理。提供法律援助,同时,全力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第四,对涉事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疏导,积极正确面对。
五、高校对学生网络借贷行为的教育方法
教书育人是高校的本职,如何发挥教育的作用杜绝大学生不良网络借贷,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分析案例,进行警示教育。每学期召开网络借贷警示教育班会、报告会,还原事件真相,分析信用危机,剖析平台内幕,总结案情结局,用案例开展警示教育。
(二)将网贷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利用思政课的教育主渠道作用,结合2018版新教材内容,针对网络借贷尤其是“裸贷”现象,提高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普及大学生金融知识,营造健康创业环境。2017年浦发银行发布的《大学生金融知识及消费习惯调研报告》显示:15%的受访大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金融不安全事件(诸如金融诈骗、电信诈骗等)的态度是“漠不关心”,认为金融风险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能够对正规的、系统化的投资理财知识积极学习,对金融风险的责任意識和问题解决却不尽如人意。
高校应加强大学生金融风险责任意识教育,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布最新案例,宣传金融信息;通过“金融师进校园”开设金融培训,提升大学生金融知识素养;通过培养校园内金融专业学生,建立一支能够承担校园金融知识宣传的学生专业队伍。
(四)介入心理疏导,积极正确处理。学生及其家长因网贷受恐吓、骚扰催债,以及亲友言论压力,压力极大。学校不仅对学生还应对其家人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积极处理问题,感化学生,使其深刻认识错误。尤其对参与赌博和习惯性高消费学生,用科学心理干预方式,使其根本改变,避免再次发生。改变不良习惯,重塑生活信心,奋斗美好人生。
综上所述,大学生网络借贷现象必须遏制,高校教育者应当着重对学生在人生观道德能力两方面加强教育和引导,同时普及金融知识,净化校园金融环境,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