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高职院校事业发展中“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9-06-03姜英玉刘晓敏郝越
姜英玉 刘晓敏 郝越
[摘要]新建高职院校在事业发展中应重视和强调“人”的因素,“人”的因素主要包括学校领导的政治建设能力、内部治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队伍建设能力;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持续发展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文化审美素质;干部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落实能力、协调协作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就“人”的影响因素提出建立师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机制,坚持以德为先实绩为绳用人导向,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激励约束制度,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等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事业发展;“人”的因素;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1-0022-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1.010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高职院校自20世纪末起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来,无论是院校数量、在校生人数、还是教职工总数都取得了比较长足的发展,院校规模也日渐庞大。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统计,2012至2017年,全国新建普通高职院校139所,占我国高职院校总数的10%左右。进入新时代,新建高职院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事业发展契机。但新建高职院校在事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涉及“人”的因素层面上的不足,如一些高职院校干部对职业教育发展新理念不适应,专业素养、创新意识与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不对称;部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更新不够,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意识不够;一些管理人员存在着对以往工作经验的依赖,服务理念相对滞后。
一、“人”的因素之主导作用
在高职院校事业发展中,“人”的因素是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诸多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人”的因素也对财、物、时间等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在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中,高职院校领导、教师、学生、干部和管理人员共同组成了一个治理组织。在这一治理组织下,“人”的因素是否得到重视及科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干部和管理人员自身积极性的发挥,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及学校办学社会效益的高低。只有重视“人”的因素,才能充分发挥新建高职院校领导、教师、学生、干部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使新建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达到最佳状态,实现“人”的因素的最优化,发挥出“人”的因素的最大效能。
二、“人”的因素对高职院校事业发展的影响
人的因素中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的能力,它包括人的体力、智力、思维能力、创造力、交往能力等。在新建高职院校事业发展过程中,为完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人”的影响因素包括领导、教师、学生、干部和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一般性的能力与素质。除此之外,为实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自身事业发展规划,新建高职院校领导、教师、学生、干部和管理人员都应努力提高“人”的影響因素上各自不同的能力和素质,提升新建高职院校在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一)领导是新建高职院校事业发展的关键
高职院校领导“人”的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建设能力、内部治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队伍建设能力。政治建设能力要求新建高职院校领导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学校党建工作首位,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并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总要求,坚持以上率下,肩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确保学校始终为人民服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内部治理能力是指领导要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要求,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制度建设,认真研究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中重大事项,培育良好校风学风教风。调查研究能力是指领导通过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学校在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解决办法,从而为实施科学决策、科学指导提供依据。队伍建设能力是指领导要把人力资源看作学校最宝贵的资产,要通过政策和机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的因素,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竞争力,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师资保障。
(二)教师是新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和育人工作的主体
教师“人”因素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思想道德素质要求教师必须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坚定教师理想信念,秉持教师敬业精神,铭记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课堂政治纪律。全心全意争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育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应正确掌握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并依据专业特点,将知识、经验、技能及态度整合到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完成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服务学生的任务。专业发展能力则分为教师专业基础能力、教师专业基础发展能力、教师专业协调发展能力和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等要素。为提升专业发展能力,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制订自身教师生涯规划,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带动教学质量整体提高,促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水平同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指教师应具备社会服务意识和科研创新意识,并通过完善自身“双师型”教师素质,积极参与人才培训、科技推广、专家咨询等社会服务工作,不断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三)学生是新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对象和育人工作的主体
学生“人”的因素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持续发展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文化审美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是指要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学生应具有现代工匠精神和良好职业操守,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具有知识产权、成本控制等现代企业意识和法律意识。持续发展能力是指学生在具备职业道德素质的基础上,具有不断完善自身管理、增强自身职业能力,并通过不断掌握所学专业新技术,适应环境和岗位变迁。综合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能通过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具体工作实践、解决岗位实际问题。新建高职院校应充分运用“双证书”制度,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让学生“边学边做,学做结合”,在实践中学会技能迁移,学会融会贯通,增强综合实践能力。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不应忽视对学生文化审美素质的培养。文化艺术素养、综合审美素养等文化审美素质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塑造健全人格,提高生活情趣,使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得到整合发展,这对于促进学生“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干部、管理人员是新建高职院校事业发展落实者
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是否正确,决定着办学效率和办学质量的高低。干部和管理人员“人”的因素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组织落实能力、协调协作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思想政治素质是指干部、管理人员加强思想政治作风建设,始终把师生利益放在首位,通过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转化为学校管理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本领。组织落实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及其实现程度。干部、管理人员应根据不同工作任务,把握工作重点和工作难点,讲究工作方式方法,密切联系广大师生,进行有效组织与落实。协调协作能力是指干部、管理人员所在部门内协调协作、学校部门之间协调协作及与上级部门、兄弟院校、用人单位、社会团体等的协调联系,努力形成学校与部门和个人之间协调一致、分工协作的局面。综合服务能力是干部和管理人员管理服务教师和学生的主要工作能力,干部和管理人员应重视“人”的因素,不断提升业务知识水平,提高综合服务质量,努力做“多线程”干部和管理人员,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三、建议和对策
(一)建立师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是培养人的事业,按照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新建高职院校应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人的因素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师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机制。一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二是通过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制度建设,加强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职代会、教代会等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规律的组织建设,逐步建立起与学校自身教育规模、师资结构、育人质量、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机制。三是强调人和事业的统一发展,注重将人的需求与学校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不断开发人的潜在能力,使人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努力形成人人参与学校事业发展、学校与师生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以德为先实绩为绳用人导向
高职院校应坚持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新建高职院校中层干部和系部主任的能力和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事业进展提升和管理服务水平。因此,新建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并完善教师干部队伍选拔任用制度,坚持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合理选择和配备好教师、干部和管理人员。一是凡是符合以德为先、实绩为绳的教师和干部,一视同仁,量才使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是在中层干部的选人用人上,应着重考察部门工作计划制定、组织落实等工作实绩;在系部主任的选人用人上,应注重发挥引领作用,着重考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等工作实绩。三是要通盘考量年龄、专业水平、工作能力和知识结构,多层次、全方位地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教师,为年轻教师的锻炼成长搭建舞台,创造条件。
(三)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应坚持全面考核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全面考核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业发展等内容。这就要求新建高职院校要围绕教师在教育教学、社会服务工作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开展教育教学考核评价工作,并以师德师风、教书育人作为评价的核心内容。一是建立健全包括评价模式、评价机制、评价指标在内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服务评价体系。教育教学服务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社会服务和专业发展。二是教育教学考核评价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并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岗位聘用和评优评先的首要内容。三是激发教师的教书育人热情与社会服务活力,调动起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广大教师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推动高职院校事业发展。同时还应建立完善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
(四)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激励约束制度
高职院校事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事业发展也必须依靠人;只有靠人的实干,才能实现学校事业的发展。新建高职院校应善于依靠和调动教师、干部、管理人员和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一是坚持严管和厚爱相互结合,激励和约束共同支撑,重视教职工对个人事业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激励约束制度。通过制定晋升激励、声誉激励和工作环境激励、工作特性激励,绩效考评激励等激励措施,实事求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激励机制。二是激励约束制度应科学、公正,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以定性与定量为原则,注重通过“激励约束因素”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业绩和贡献的导向作用。三是要不断向全体员工提供学校发展和建设的成果。努力形成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制度,从而实现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种目标,增强学校事业发展的活力。
(五)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本在于做人的工作,中心环节在于立德树人,核心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高职院校应构建和完善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促进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发展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文化审美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一是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形式,积极培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各專业学生特点和专业发展,通过职业道德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的职业素养渗透,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为专业建设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服务。二是通过进一步凝练、升华和固化学校校本文化及校风、教风、学风,多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和注重吸引学生普遍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学生社团、志愿者进社区、进企业活动,三是以形式多样的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彰显办学特色和文化特色,积极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注重网络文化建设。
四、结语
人才是高职院校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的因素是高职院校事业发展中起决定性的因素,人力资源管理是高职院校事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新建高职院校应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以人才为本、以育人为本,深刻认识和理解“人”的因素的实质性、重要性、必要性,把有益于师生全面发展和学校事业发展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用机制发展人、用业绩导向人、用体系评价人、用制度激励人、用格局培育人,并以此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师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推动新时代国家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中奋力书写新建高职院校的“奋进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