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函谷关
2019-06-02
对于名胜古迹人们的心中往往有一种对历史的敬重和对祖先的尊崇,怀着向往已久的心情我与朋友一起驱车前往洛阳龙门石窟,探寻游览中国石刻艺术和佛教艺术宝库。车行高速公路上,我忽然发现前方路边指示牌上显示“函谷关”地名,不禁欣喜的惊叹道:“啊,前面就是函谷关,这是老子传道的地方,我们前去游览看看。”于是一行人驱车下高速到灵宝,开启一次偶然的函谷关问道之旅。
函谷关诉说着“紫气东来”的典故。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博学多识的关令尹喜登高望远,观天象奇景,看见有紫气从东方飘来,知道将有异人过关,便出关相迎。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道风仙骨,气宇轩昂倒骑着青牛悠悠而来。尹喜迎候老子入关,同时诚邀老子在函谷关住了三个多月,老子在此著书上下篇,写下了彪炳千秋、洋洋洒洒五千言的《道德经》,并流传千古。
步入景区,首先看到石牌坊上写着“道通古今”四个大字。广场上立有一尊巨大的老子圣像,圣像高大雄伟,高达38 米,为紫铜锻造贴金。老子手执《道德经》,神态慈祥、姿态庄重,圣像惟妙惟肖地展现了老子“清静无为”的思想,令人肃然起敬。景区处处可见楹联、石柱和园中所立各种形状的石刻上都镌刻着《道德经》中名言原文,碑林遍立古碑和近代书法名家书写名人呤咏函谷关诗文的新碑。漫步太初圣宫、藏经阁、瞻紫楼、道圣宫处处蕴含着老子文化的深刻内涵,使人犹如徜徉在《道德经》文化的宝库之中。我们边走边看边听导游绘声绘色地讲解着函谷关的神奇传说和“鸡鸣狗盗”“公孙白马”的故事。
紫气东来传经书,道家之源函谷关。函谷关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道家底蕴,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教人士和游客纷纷慕名而来朝圣祭祖或游览。李耳所著的《道德经》言简意赅、包罗万象,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哲学的主根。短短五千字,却似一迷宫,玄达数千年。《道德经》教人如何为人处世,有助于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要顺从规律而不要违背规律。“上善若水”就是倡导人要效法水的品德,滋润万物、胸怀宽广、处下不争、善利万物、能方能圆、无所不及。“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要顺应天地万物的变化,遵循“天人合一”和“自然无为”的原则,做到“守柔”“不争”“处下”“寡欲”。走进函谷关,聆听函谷关神韵,感受道教文化,顿觉如身处“清静无为”之地,仿佛有脱离尘世之感。
茶能涤性。同学知道我爱喝茶送我两斤武当道茶。闲暇时我独自品茗观书,让自己沉浸在悠闲雅静的气氛中,在氤氲的茶香中享受悠然神韵。沸水泡茶,但见芽叶如剑,上下腾翻,香味扑鼻,醇香萦绕舌尖。刚放叶入杯冲水,叶芽上下翻滚,再品再续水,茶味逐渐由酽变苦再由甜变淡。细观茶的沉浮从中体味人生哲学,茶叶初浮杯面,犹如人处青年,充满青春与激情;茶叶挂在杯中,好似人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有压力同时正走向成熟;茶叶沉入杯底,恰如人迈入老年,诸事看淡,宠辱不惊。道茶产自武当山老君堂茶园,茶道中领悟人生真趣。时光如水,茶有苦甘,先苦后甜,亦如人生。世间的许多人和事也似茶浓茶淡。“茶淡火熄人寂静”,没有什么事放不下,心如止水,岁月静好。
最爱苏轼的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尤其喜欢“竹杖芒靴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词句。苏东坡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坦然自适,有一种旷达超逸的胸襟和超凡脱俗的人生处世态度。面对自然风雨缓步而行,面对人生风雨泰然处之。不畏坎坷,不惧风雨,笑对人生,云淡风轻,追求一种淡泊宁静、无欲无求、轻松自由的生活。无悲无喜是一种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宁静超然的大彻大悟。“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是道家“无”的境界。
探奇揽胜游雄关,登楼远望思圣贤。函谷关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南靠秦岭,北邻黄河,地势险峻,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古往今来,函谷关前发生过无数次激烈的战争。战国时期,关东六国联合抗秦,秦国凭借函谷关之险,成功抵御了六国联军的进攻。楚汉战争中,刘邦守关拒项羽。静观函关古道,只见道路蜿蜒于谷底,最窄处仅二三米,崎岖狭窄,空谷函深,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登上气势雄伟的丹凤楼,遥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刀光剑影的古战场,这里曾经发生的战役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多少英雄豪杰在这里金戈铁马,鼓角争鸣。往事如烟,千古雄关函谷关也辉煌在历史岁月的光影中。
走下关楼,穿过弘农河大桥,只见大路中间是一座老子骑着青牛悠闲出关的雕像,不禁使我想起刚才导游说的一名句:“过了函谷关,老子就是天下第一。”
记者证遗失声明
2019年12月16日中国盐业杂志社田松波在赴北京市中盐协会会议采访过程中,2014 版记者证不慎遗失,记者证号:K11318555000007。声明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