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道关隘,改写中国

2019-09-10章夫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49期
关键词:晋国中原秦国

章夫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历史长河之中,函谷关仿佛一张灵验的试纸,能测出历史的风云突变,世事的波谲云诡。区区一道关隘,却无数次改变中国浩浩荡荡的历史进程。

百二秦关,左右兴亡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楹联流传甚广,常常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楹联中“百二秦关”所说的“关”,指的应该就是函谷关。

《史记·高祖本纪》云:“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史载,函谷关道路两侧“崖上柏林荫谷中,殆不见日”,東自崤山,西至潼津,深险如函,号称天险,如《水经注》所说:“车不得方轨,马不能并辔。”两军对垒,守军只需封锁这窄窄的关口,外面纵有坚车千乘,精骑万匹,在函谷关前也难以逞其锋锐。因而,函谷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函谷关地处今天的豫西灵宝县,得名于秦献公年间,因“路在谷中,深险如函,故以为名”。战国时期东西分野的标志,就是函谷关。古往今来,函谷关常常与大秦帝国的名字连在一起,可谓荣辱与共,休戚相关。作为西周王朝的发源地,历代帝王都垂涎八百里秦川这块肥美的膏腴之地、富饶粮仓。从中国地形图上看,八百里秦川“四周高,中间低”,正是因为拥有易守难攻的函谷关,加之难行的崤山道,秦国才能守住疆土,据险而东击,最终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也正是因为丢了函谷关,大秦帝国短短数十年就灭亡了。

一旦弄丢,王朝不保

函谷关并非一直姓“秦”,这一带版图最初掌握在晋人手中。秦晋之好只是一个遥远而美丽的传说,春秋时期的秦晋两国,算得上一对冤家。公元前627年春,秦穆公不纳百里奚和蹇叔劝谏,潜行远袭郑国。因中途泄密,无功而返。更倒霉的是,晋国于崤山(那时还没有函谷关一词)设伏,秦军全军覆没。晋国独霸中原,阻断了秦国东出之路,断绝了秦人逐鹿中原的梦想。

一道小小的关隘,几乎卡断了秦人的命脉。无奈之下,秦国转而与楚国交好,屡屡跟随楚国攻打晋国,所获不大。秦人整整隐忍了数百年,终于等来一个“三家分晋”的大好局面。函谷关这座著名的关隘,终于在公元前318年,第一次出现在秦国的史籍上。自此,关东诸侯们的噩梦,方渐次拉开。

战国时,战国七雄除秦以外的其余六国曾联合对抗秦国,秦国在函谷关屡次成功抵御住六国联军的攻势。作为关中的东大门,函谷关乃秦扼守关中本土咽喉要地。纵观历史,战国以来,秦与关中六国的争斗,有胜有败,有进有退。但秦军的进退,始终有一条基本的底线,那就是函谷关。函谷关一旦弄丢了,整个国家也就不保了。

独步天下,先叩问函谷关

事实上,纵观中国古代战史,只要出现分别位于“关中”与“中原”的两股政治集团交锋时,双方必定以函谷关为争夺的第一要务。如果关中一方占据函谷关,则足以保障关中东部门户;如果中原一方占据函谷关,则关中必危。“关中”与“中原”,谁拥有了函谷关,谁就可以独步天下。古往今来,无数经典战例可以佐证。

陈胜手下大将周文以突袭的方式,一举拿下函谷关,入关后的周文乘胜进军,沿渭水南岸急速西进,一鼓作气打到了咸阳东郊、骊山脚下的始皇帝陵旁;各国各路反秦大军,目标直指咸阳。大秦帝国无险可守,很快灭国。刘邦守关拒项羽,两者上演千古名篇“鸿门宴”;建安十六年,曹操讨汉中张鲁,走的就是函谷关。马超率10万将士扼守潼关(即函谷关北),曹操久攻不克,只好北渡黄河;南北朝时东魏天平三年,高欢领军三路攻关,以猛将窦泰攻潼关,自率主力从蒲坂渡河。西魏宇文泰集中精锐,依仗函谷关之险要,击破窦泰军;五代十国末期,李渊入关中后,即遣世子李建成屯兵函谷关,从而开创大唐基业……而函谷关迄今经历的“最后关键一战”,则是1944年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函谷关大战”,函谷关令日军望而生畏。

(摘自《看历史》)

猜你喜欢

晋国中原秦国
师旷劝学
五张羊皮
新时代的啊哩哩
绿色农业逐梦中原
校园足球中原行活动掠影
瞒天过海
翳桑之报
鸡口牛后的故事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