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配合外洗治疗寻常型银屑病40例*
2019-06-01肖玉霜
肖玉霜,贾 颖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 030619)
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以红斑、丘疹、鳞屑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皮肤病,红斑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半透明薄膜及露水珠样出血点。累及指(趾)甲甲板呈顶针状,或可见甲分离、甲增厚等现象。累及头部则头发呈束发状,但毛发正常,无脱落。现代医学对银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本病病程较长,病情易复发,难以根治,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并有遗传倾向,给患者自身以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现代医学对银屑病治疗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如内服外用等,但是远期疗效不肯定,并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目前运用传统医学治疗银屑病副作用小,远期效果佳,而且更易使病情稳定。中药外洗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用药灵巧,采用清热燥湿、凉血活血化瘀等药物,浸洗手足、头部等皮疹部位,操作方便,易于皮肤吸收,副作用小,疗效显著,患者易接受。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洗的中医治疗特色疗法,乃是寻求更加有效治疗,延迟复发,极大缓解患者身心痛苦的治疗方法。同时探讨内外结合治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供广大医者、研究人员借鉴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依据血热内蕴型诊断标准共收集病例80例,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16岁~60岁,平均31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10 a。随机、平行分为中药内服加外洗组(治疗组)和内服中药组(对照组),每组40例。在与患者沟通后并在患者自愿情况下,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以及医治前PASI评分等方面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分析比较以上多个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皮肤病学》[1]西医诊断标准,血热内蕴证参考李曰庆编著的第9版《中医外科学》,其中对于白疕血热内蕴证的描述。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本病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岁~60岁之间;③就诊前1个月未系统使用中药、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者,近半个月未服用维A酸类药物或外用维A酸类药物及维生素D3衍生制剂;④PASI积分在10分以上;⑤排除患有心、脑、肝、肾及免疫系统等严重疾病或精神病;⑥不伴有对外用药物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内服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内服赵尚华教授经验方“土槐丹四物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生地黄30 g,当归10 g,白芍10 g,牡丹皮30 g,生槐花18 g,土茯苓30 g,薏苡仁30 g,甘草6 g。临床根据患者病情随症加减。水煎400 mL,1 d 1剂,早晚各1次,每 6 d 为1疗程。
2.2 中药外洗
治疗组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外洗。药物组成:秦皮30 g,侧柏叶30 g,桑叶30 g,当归30 g,白芍30 g。水煎400 mL;夏季水温控制在20 ℃~30 ℃,冬季水温控制在 40 ℃~45 ℃,待水温适宜后将手、足浸泡于适宜药液中20 min~30 min,1 d 1次;头部皮损区用20 ℃~30 ℃药液洗头后,将用药液浸湿的干净毛巾裹于头部15 min~20 min,1 d 1次;躯干部皮损用药液与适量温水混合的水液,泡澡20 min~30 min 即可,1 d 1次。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的疗效标准判定,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皮损好转率)=[(治疗前PASI积分-治疗后PASI积分)/治疗前PASI积分]×100 %。以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来判断皮损的疗效程度,分为4级判定。痊愈:疗效指数≥95 %;显效:60 %≤疗效指数<95 %;有效:30 %≤疗效指数<60 %;无效:疗效指数<30 %,或皮损反而增加。
3.2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结果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3 治疗结果
治疗组中,痊愈24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0 %;对照组中,痊愈20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0 %。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诉任何不适。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典型病例
廉×,女,23岁,2018年2月24日首诊。主诉: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以背部为甚1个月余。现病史:患者10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散在丘疹,上覆鳞屑伴瘙痒,于当地医院治疗(具体治疗不详)后好转出院。10 a间病情反复发作,施以多种治疗手段均效果不佳(具体不详)。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症状加重,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增多,以后背部及双下肢为甚,色鲜红,鳞屑厚,头部皮疹较厚,搔之鳞屑脱离,夜间瘙痒明显,晨起口干、苦。平素月经规律,食欲可,眠佳,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发病1个月期间未进行任何治疗,现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至我院就诊。诊断:白疕(血热内蕴证)。治则:清热凉血,解毒消斑。治以土槐丹四物汤加减,土茯苓30 g,生地黄30 g,生槐花30 g,赤芍15 g,牡丹皮15 g,当归15 g,白蒺藜15 g,白鲜皮12 g,甘草6 g。上方随症加减。同时配合前方所述外用方外洗患处。4个疗程后痊愈。
图1 初诊(2月24日)
图2 治疗3周以后
5 体 会
本病属中医“白疕”“干癣”等范畴。历代文献中早有记载,如《证治准绳·疡医》:“蛇虱遍身起如风疹疥丹之状,其色白,不痛但痒,搔抓之起白疕”。大多医家认为,本病乃内因与外因的结合而致病。如《诸病源候论·干癣候》曰:“干癣,但有匡部,皮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皆是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血气相搏所生。”《医宗金鉴》说:“白疕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痒多不快。固由风邪客肌肤,亦由血燥难荣外”。《外科证治全书》中所云的“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渐至肢体枯燥坼裂,血出痛楚,十指间皮厚而莫能搔痒。因岁金太过,至秋深燥金用事,乃得此证。多患于血虚体瘦之人……用生猪脂搽之”,提到了关于血虚的病机及外治的治疗方法。纵观古今医家对白疕病因病机的阐述及白疕的治疗方法多从“血分”立足,无论外邪内因,皆以“血”为纲。寻常型银屑病之证候目前主要以血热、血燥、血瘀三大分型主体,内治法多以凉血、养血、活血辨证加减论治为主要治疗思路。“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在内治法理论基础上,中医外治法丰富多样,如针刺疗法、刺络拔罐、耳穴埋针压豆、中药药膏、中药外洗、中药熏蒸等均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代医学认为,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银屑病的确切病因虽尚未清楚,但目前认为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发病,且环境因素中的感染、精神紧张、外伤、手术、妊娠、吸烟是诱发及加重银屑病的相关因素,其中的感染一直被认为是促发或加重银屑病的重要因素[3]。银屑病病情顽固,病程缠绵,皮损消退慢,治疗期漫长。故在银屑病治疗期间每6 d为1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观察皮损记录,以3个月为1个周期统计数值。
上述典型病例乃笔者跟师门诊所载,此患者中药内服配合中药外洗法疗效显著,皮损基本消退,4个疗程即痊愈,3个月后予以随访,皮疹未再发,远期疗效佳。嘱不适随诊,告其冬季在门诊进行中药巩固预防。至目前患者未至门诊。该患者以较短疗程取得显著效果,皆以内外结合治法故。
“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中药在抗炎、抗菌、抗过敏、镇静及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均被大量现代临床研究证实。此次观察选用的外用中药方剂中君药秦皮性味苦寒,归大肠、肝胆经,能清热燥湿,清热解毒,内服外用均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秦皮中的香豆素类在秦皮抗菌活性中起主要作用,同时秦皮还具有明显抗炎、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4]。臣药桑叶甘、苦,寒,归肺、肝二经,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桑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及纤维素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它能抗炎、抗氧化、解热、镇痛、抗肿瘤及免疫调节[5]。侧柏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苦、涩,寒,归肺、肝、脾经,具有凉血止血、祛风降湿、消肿散毒、生发乌发及化痰止咳功效[6]。现代研究表明,它具有抗菌、抗炎、镇静、抗肿瘤、保护神经等多种药理作用。佐使药当归味甘、辛,微苦,归心、肝、脾经,具有补血、活血、止痛润肠、调经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可通过促进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而发挥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7]。白芍气微苦而酸,归肝、脾、心经,以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为主要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分析,白芍中的白芍总苷是发挥抗炎、镇痛及保肝功效的主要成分。
笔者进行本次临床试验虽内外结合疗法与单纯内服中药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两者效果均佳,以内外结合疗法为甚。后期可与青黛胶囊、阿维A胶囊或其他中成药、西药内服比较,观察统计其临床差异性。
中药外洗,通过皮肤与药液的直接接触而得到充分吸收,直达病所,取得清热燥湿、凉血活血之功效。经临床证实,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银屑病,在对机体进行内外调节的基础上,提高临床疗效及延长缓解期较单纯中医治法效果更显而易见,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