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结合功能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9-06-01胡湘玲

中医外治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功能障碍针灸

胡湘玲

(湖南省常宁市中医院,湖南 常宁 4215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腿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是康复科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也是生活中最常见多发病之一。本病多见于中青年人群,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腰椎间盘发生退变变性,附近的脊髓或脊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形成的综合征[1]。本病临床治疗方法多种,笔者在临床中主要采用针灸结合功能训练的保守治疗方法治疗本病,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康复科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标准,且均经CT或MRI证实,患者愿意参与本保守治疗方案。为保证研究顺利进行,排除以下患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合并腰椎骨折、腰椎滑脱、肿瘤、结核等病变者;椎间盘突出超过10 mm者;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减退或衰竭者;凝血功能、免疫功能重症疾病或功能障碍、功能异常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90个数字平均分成两组,将形成的随机数字放入90个不透明棕色信封中,进行随机隐藏。患者纳入观察后按顺序拆开信封,根据信封中的组别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3岁~64岁,平均(43.7±11.5)岁;病程5 d~16个月,平均(7.4±5.2)个月。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5岁~65岁,平均(43.9±11.7)岁;病程7 d~18个月,平均(7.6±5.8)个月。经SPSS 15.0统计软件统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用针灸治疗。患者俯卧位,选用1.5寸~3寸毫针,常规消毒处理穴位的皮肤。取穴:肾俞、大肠俞、关元俞、次髎、环跳、委中、阳陵泉、风市、承山、阿是穴。配穴: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疼痛为主者,再加承扶、昆仑、飞扬、秩边;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疼痛为主者,再加委阳、丘墟、绝骨、风市。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仪,在患者可耐受的范围内,波形选择密波,3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7 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隔可休息1 d~3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急性疼痛缓解后即开始联合功能训练,训练在无痛范围内进行,具体包括:①桥式训练:患者仰卧,双腿屈曲,然后伸髋、抬臀,并保持,随后放松再保持;②摆髋训练:患者仰卧,左脚屈曲支撑,将右腿向足跟方向用力伸展,同时向右摆动髋部,然后换腿交替进行;③空蹬训练:患者平卧,屈膝屈髋,然后做蹬踩自行车动作。以上训练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程度逐渐增加动作幅度和次数,每次训练均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训练时注意不可憋气,以感觉疲劳但第2日不劳累为度。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腰腿部疼痛评分,总分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越剧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活动功能,共10项50分,占比越高代表活动功能障碍越高,对于疼痛完全缓解患者记录其疼痛缓解时间,并随访半年观察复发情况。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ODI功能障碍指数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功能障碍指数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ODI功能障碍指数比较

3.3.2 完全治愈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和半年复发率对比

治疗期间观察组有41例患者、对照组有38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79例患者随访半年,观察组仅1例复发,对照组有4例复发,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完全治愈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和半年复发率对比

4 讨 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椎间盘的纤维环与髓核的水分逐渐减低,纤维环弹性逐渐下降,周围韧带及肌肉的强度和张力亦随之下降,腰椎的稳定性减低。长期病变可导致椎间隙加大,当过度劳累或突然变化体位及巨大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就会向外突出,髓核从裂缝的间隙向外突出从而压迫周围神经根而出现腰部疼痛、向腿部的放射性疼痛以及腰部功能减退[3]。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都可以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治疗方法繁多,其根本原理是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消除神经根的炎症,从而缓解症状。

中医学把本病归属于“腰痛”“痹证”“腰腿痛”范畴,因“腰为肾之府”,故本病与肾脏关系密切,多因肝肾亏损,慢性劳损,跌仆闪挫,致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其病位在骨缝,病体在经脉,病位在气血,病本在肾,治疗当舒筋通络,调和气血。中医治疗多以针灸外治为主,通过针刺相应穴位使经络通畅,促进气血运行,现代研究亦证实,针刺穴位能够促进局部组织新陈代谢,消除神经根的炎性病变与水肿,缓解疼痛[4]。笔者所选穴位中肾俞、大肠俞、关元俞、次髎位于腰骶部,取“腧穴所在,主治所及”之意,再循经远取足太阳膀胱经或足少阳胆经腧穴,取“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意。再以电针密波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进一步增强止痛作用。对照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后均获得了较满意疗效。

现代康复学考虑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不稳,因此推荐功能训练。笔者所采用的桥式训练、摆髋训练和空蹬训练均着重训练腰背肌、腹直肌、腹内外斜的肌力,即躯干中间核心肌群力量的训练[5]。结果显示:加入功能训练后,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腰痛症状及功能障碍情况,效果优于单纯针灸治疗,且半年复发率进一步降低。但是因随访时间有限,本研究尚未能有更远期的疗效追踪,且训练时间与场地不受限制,较易坚持,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功能障碍针灸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