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化,提升学习力
2019-05-31胡小丽
胡小丽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已经存在并发展几百年了,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科目之一,让学生能学好这门课,是教师的职责。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紧紧围绕学生实际生活创造学习情境,联系生活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提炼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拓展思维。作为一线数学教学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发掘教材,发掘生活资源,给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理解力,提升学习力。
【关键词】数学学习 联系生活 创造情境 活用教材 培养兴趣 发展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学习活动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这样看来,应该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不断创新,但始终以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主要导入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借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
一、问题情境生活化,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创设直观性情境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数学情境。如教学“小数乘小数”時,首先让学生以“米”为单位对教室黑板的长和宽进行测量,然后小组汇报测量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提出数学问题。这种直观化的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2.创设描述性情境
所谓描述性情境,主要是指以文字描述、语言表达的方式,为学生描述一段新鲜而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如在教学《循环小数》这一内容时,开头教师讲述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从故事中,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特点:
①重复同一个内容;
②永远讲不完。
教师的谈话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始了学习。
3.创设实践性情境
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家庭。通过创设学生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教学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时,课前布置学生回家了解并收集有关水、电、天然气等的计费方法有关资料,然后将信息带入课堂,学生比较感兴趣。
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学生明确探索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
二、活用教材,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把生活中的鲜活问题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如在教学计算问题时,我们可根据班级数、男女生人数、学生座次号等提出问题进行计算;如教学几何图形知识时,教室里可以找到哪些图形?校园内还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亲手去摸一摸、比划比划,并给它们归类。还有像空间位置、统计方面均可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合适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多个单元独立安排“解决问题”的内容,其中有现实生活中的典型问题,如“水、电费的计算”“计程车的计费”“手机话费标准的选择”等,这些问题在教材中都以例题的形式出现。这就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了课堂中,编成了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不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三、联系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拓展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发掘生活中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例如:笔者在教学六年级的工程问题后,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目:老师带了一些钱去买一套上下两册的书,如果只买上册,恰好能买20本,如果只买下册恰好能买30本。那么,老师带的钱能买几套这样的丛书?这道题目突破了常规“工程问题”的命题方式,提高了命题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学生在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要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2.重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往往要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例如:在解决制作广告牌大约需要多少钱时,学生既要用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又要用到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还要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全面思考。这样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沟通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强调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经过几轮变革,都采用了大量的生活实例,例题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考方法,让学生经历“生活—数学—生活”这样一个数学学习过程,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成. 如何让数学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J]. 理科考试研究, 2015, 22(8).
[2]张建华. 数学课中如何应用生活中的素材[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