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概念知识资源 重铸课堂教学活力

2019-05-31李茗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概念教学

李茗

【摘要】概念教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照本宣科已经不适应当代学生的需要。从生成、发展、应用、价值等方面入手发掘概念资源,才能真正给概念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让学生接受有价值、有活力、有生长力的数学概念。

【关键词】概念教学 生活原型 真实感受 教学做合一

数学课堂教学中概念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枯燥的概念知识点、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局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刻意注重了对学生的引导、激趣、鼓励,但是内容的特殊性制约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探索数学的能动性。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反思后,笔者发现只有深层分析数学概念的资源,发掘出具有生命、价值取向的知识点延伸范畴才能赋予概念教学新的活力,这个源泉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真实、来自于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由此看来,我们数学概念的教学也应该去触动学生心灵的深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生活中感受真实学习,从教学做合一中突出师生心灵的互动。为此,对于如何赋予数学概念教学以活力,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心得。

  一、生活原型,凸显概念的親近性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的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很多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抽象、概括后形成的。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实例,并能把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处处与生活同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原型,经过自己的实践与反思,感受数学知识的亲近性,让学生真正获得充满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创造的无穷乐趣;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知识对生活的帮助,让学生真正获得成功的体验,赋予概念的课堂教学更多活力。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笔者在黑板上写了“5”“50”“500”三个数后问,谁能在每个数后面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把这三个数连起来?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奇,500总比50和5大,怎能用“=”连起来呢?学生陷入了深思,当一些思路开阔的同学得出5元=50角=500分、5米=50分米=500厘米时,学生们豁然开朗了。接着,笔者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争先恐后地说:5元和5.0元、5.00元相等。最后,再提问5、5.0、5.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相等?这时出示课题“小数的性质”。因为可以呈现这样的相等,因为可以运用单位的改写,因为大小是相等的,所以可以揭示出小数的性质。这样的数学逻辑引导,可以使学生对新知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能巧妙地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为什么会相等呢?学生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扣住这一个心理特征,教师诱出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出只要添上单位就可以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5=5.0=5.00,继而发现了一个本质规律“小数的基本性质”,把探索和研究交给学生去自己完善。

这样的教学活动,依赖了生活本源,给学生呈现了亲切感,而且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造出了愉快学习的气氛,促进了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愿望,即想成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为主。教学应该抓住知识本源,寻求贴近生活的数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实现自主学习的和谐氛围。

  二、真实感受,体现概念的价值性

真教育不光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还应该体现在学生的感受上。概念教学的枯燥性是不可避免的,教学中激趣,每个教师都是非常注意的,可是效果不是很好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还是缺少真实的感受,没有深入感知的知识是没有价值的。数学学习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让学生深入感知知识的真实、真切、实用,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关注,触动他们的心灵,从学习的价值上赋予概念学习以动力。

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时,什么是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书上的定义是从研究2杯果汁和3杯牛奶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入手,揭示比的概念。一般来说,学生上课时对于这两个数量之间倍数关系的形成是比较呆板的,虽然也是生活中的问题,可是2杯和3杯之间的关系没有研究的价值。为了还原真实的数学感知和体现比的意义的价值,我们可以做一些修改。首先,出示一个电饭煲,问:会煮饭吗?要放入什么?是随便放还是要有一个规定?学生从电饭煲上看到了一组比:1∶2;接着认识这个比,1∶2叫什么?读作什么?知道它表示什么吗?如果不按这个规定煮饭的话,会有什么后果?最后定义比,这个1∶2是水与米的倍数关系,即这两个数相除就叫作这两个数的比,它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知识,用好这个知识,我们可以煮出一锅好吃的米饭呢,想更多地了解这个知识吗?

在这个例子中,教师用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煮饭”吸引学生,怎样才能煮出一锅好的饭?看似简单,其实也是富含数学问题的;在认识1∶2这个比中,知道了是水和米放入时的一个规定,体现的是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水是米的一半,米是水的两倍。最后在定义比以后,学生回顾研究比的过程中解决了生活问题,从价值上突出了知识点的意义。纯数学研究只注重知识的形成,此时的知识点没有了活力,很难给学生的学习形成动力,结合生活背景的数学知识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学习的真实性,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真实感受中刺激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更能在师生互动中体会学习这个知识点的价值。

  三、教学做合一,改善概念课课堂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与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因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概念教学不能纯粹于教与学的互动,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些概念的形成是可以在操作中呈现的,注重了学生的学与做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探究。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的数学知识更具有生命力和生长力,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起到了重要的辅助性和促进性作用。

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正方体”一课时,出示一个长方体,从点、线、面来认识,过程简单、粗糙,不利于学生掌握。教师可以教学做合一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拿出一个土豆问:你能把这个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吗?要求学生先切一个面出来,摸一下,感受什么是平面;再切一个与这个面垂直的面,问两个面之间有什么?(线)这条线叫作棱;再切一个垂直的面,三个面相交的部分是一个什么?(点)这个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最后连续几刀切成一个长方体后,问你一共切了几刀?长方体有几个面?有几条棱?几个顶点?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在教学活动中,借助学生的原有经验,他们知道怎么才能切出一个长方体,在学生切面的操作中不仅能感受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还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边做边学中体会到了乐趣,也活跃了课堂学习的氛围。由此,笔者发现概念教学中也应该适当注重动手操作,课堂上手脑协作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氛围。课堂操作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的教结合学生的做,教为做后的学,学的是教后的做,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宗旨。

数学概念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虽然很多知识点的教学很难真正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只要不放弃对概念进行加工,紧密结合生活原型,真实感受知识的价值性,课堂教学中加强教学做合一,就一定会给概念教学注入灵动的源泉,彰显概念课堂教学精彩,重铸概念教学新形态,促使概念课堂教学向有效化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概念教学
问题式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