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合治小儿肺炎恢复期肺脾气虚型40例疗效观察*
2019-05-31葛敏,陶冶,李华
葛 敏,陶 冶,李 华
(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上海 201600)
小儿肺炎是小儿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尤多见于婴幼儿,是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也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1]。随着儿科学的逐步发展,肺炎的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这也付出了抗生素过度使用的极大代价,有些甚至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如何能合理、尽量少的使用抗生素,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发现多数患儿经1周治疗后,咳嗽、咳痰、气喘、肺部啰音逐渐消失,病情痊愈。但有部分患儿由于感染严重或者原本体质较差,不能完全恢复,导致病情迁延不愈。表现为咳嗽、咳痰持续、肺部啰音消散缓慢,X线胸片表现炎症吸收不完全,且多伴有活动后或夜间汗多、乏力、胃纳减少、大便异常等,影响了患儿的健康及生长发育,患儿家庭对此的焦虑感及经济负担明显增加。对于小儿肺炎恢复期的这种状况,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实践,运用中医内外合治的方法对肺炎恢复期患儿进行中医干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2017年本院儿科病房,年龄:2岁~12岁,确诊为小儿肺炎恢复期的患儿80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全部病例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1.2.1 符合肺炎诊断标准
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13年)[2]。
1.2.2 小儿肺炎恢复期诊断标准(自拟)
小儿肺炎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超过24 h、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再发展并已出现好转趋势,但仍有啰音消散慢、胸片表现吸收慢、咳嗽不止、咳痰不畅者(病程≥7 d)[3]。
1.3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4]。肺脾气虚:病程延长,低热起伏,气短多汗,咳嗽无力,纳差,便溏,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舌质偏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1.4 排除标准
①治疗药物过敏者;②不能使用中药者;③有心、脑、肝肾功能不全者。
1.5 退出标准
对治疗药物过敏者或不能继续配合用药者。
1.6 脱落病例
随访没有回应或无法找到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内服益气健脾化痰汤药(主方:黄芪9 g、太子参9 g、白术9 g、防风9 g、陈皮6 g、半夏9 g、茯苓9 g、苏子9 g、桃仁9 g)。同时用中药研末醋调成饼后敷贴于双侧肺俞、定喘、神阙穴(中药组成:细辛3 g、半夏9 g、陈皮6 g、胆南星6 g),以输液贴固定,每日1次,每次敷贴时间4 h~6 h,连续治疗1周。中药均选用江阴天江药业中药配方颗粒。
2.2 对照组
常规运用抗生素口服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1周。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判定。治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啰音消失,X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好转:症状减轻,肺部啰音减少,X线复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者。
3.2 疗效性指标
症候积分按程度由重到轻递减:①主要症候:咳嗽、咯痰、肺部体征;②次要症候:饮食、出汗、大便、舌象、脉象。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3.4 治疗结果
3.4.1 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 %,对照组为65.0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两组治疗前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均降低,但治疗组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
3.4.3 安全性评估
发现1例治疗组患儿敷贴后局部发红,予缩短敷贴时间后未有异常。
4 讨 论
中医学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得病之后“脏腑柔弱,易虚易实”(《小儿药证直决》)。“脾常不足肾常虚……娇肺遭伤不易愈”(《万全家藏育婴秘诀》)。由于小儿肺炎急性期抗生素以及退热药物、寒凉药物的大量使用,使原本就“肺、脾、肾三脏常不足”的患儿更易出现脾胃虚弱,肺气亏虚,严重者可出现肾气虚之象。脾胃虚弱表现为厌食、大便溏薄、纳呆、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肺气亏虚主要表现在咳嗽咳痰无力,喉间痰鸣不消、肺部啰音消失缓慢、活动后或夜间汗出增多。肾气虚多表现为盗汗、手足不温、发育迟缓、遗尿等。这个时期即为小儿肺炎的恢复期,肺、脾、肾三脏虚弱使患儿肺炎迁延难愈,甚至出现病情反复、再次感染等不良状况,甚至影响了患儿的正常的生长发育,加大了患儿家长的焦虑感和经济负担。此时常规继续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疗效欠佳,且可能存在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药物不良反应增多的隐忧。
临床上小儿肺炎恢复期辨证以肺脾两虚型最为常见,中医有云“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肺炎恢复期肺脾气虚型患儿以正虚邪恋、排痰无力为其特点,病位在肺,本虚在脾。因而采用益气健脾法可以通过补益肺脾达到肺气得充,脾气健运,更利于祛除病邪、祛痰外出、恢复正气。本观察运用中医内外合治的方法对肺炎恢复期患儿进行治疗,予口服益气健脾化痰汤,方中黄芪性甘温,太子参性甘平,二者均归脾、肺二经,具有补益肺脾之效,配白术补中益气,陈皮、半夏理气化痰,防风实卫固表,苏子降气止咳,桃仁活血祛瘀。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扶正祛邪之效。同时配合运用中药外治疗法,根据中医学经络学说的理论,选择将理气燥湿(陈皮、半夏)、温肺化饮(细辛)、清热化痰(胆南星)的药物敷于具有开胸利气、宣肺补虚功效的穴位“肺俞”“定喘”“神阙”,使药物通过经络直达病所,以温经豁痰,使痰得以排出,肺气得以宣降。内外合治,共奏益气健脾、祛痰祛瘀之功,使邪去而正复。
本次观察表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和证候积分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仅有1例患儿局部皮肤轻微发红,缩短敷贴时间后无异常,安全性良好,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且易于被儿童接受,也大大缩短了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为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