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扩散视域下贫困地区“互联网+教育”普及困境
2019-05-30钱沛杉张雯淼
钱沛杉 张雯淼
摘 要 “双师教学”模式是我国“互联网+教育”在贫困地区实践的典型案例。文章运用创新扩散理论,以文献研究法、小组座谈法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分析广西南宁市,特别是其辖下两个国家级贫困县——上林县和马山县——开展“双师教学”的推广普及。文章基于创新扩散理论,从政府、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三个主体分析南宁市“双师教学”模式创新扩散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发现该过程中所遭遇的顶层设计不完备、学校使用需求不足、乡村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有着教育改革所特有的复杂性。
关键词 创新扩散;贫困地区;“双师教学”;困境
中图分类号 G2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4-0094-02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双师教学”模式是一种由国家财政支持的,旨在促进教育均衡的、公益性的、创新性的远程教学模式。该模式基于网络平台,将城市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况,以远程录播的形式为农村学校提供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对农村学校教师的培养进而提高当地的教学水平。广西南宁市是最早进行“双师教学”模式试验的地区之一,经历了“双师教学”模式从民间力量为主导的全国性试验阶段到获得李克强总理批示依托政府力量的本土化推广阶段。在该地的扩散过程中所遭遇了平台应用规模小、激励机制尚未完善、政策尚未关联教师评价机制等诸多问题,具有着教育改革所持有的复杂。
2013年9月以来,在中国知网上收录的有关“双师教学”的文献共15篇,主要是从为什么进行“双师教学”“双师教学”是什么、“双师教学”实践效果如何及其他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缺少从传播学角度探讨其推广普及过程中的困境研究。
2 理论综述及研究方法
大量研究表明,创新在一个社会系统中的扩散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美国学者埃Rogers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创新扩散理论”,认为创新扩散是一种创新通过某种渠道随着时间推移在社会系统成员中传播的过程,并提出了五个创新特征,即:相对优势(Relative Advantage)、相容性(Compatibility)、复杂性(Complexity)、可试验性(Trialability)和可观察性(Observability)。Rogers指出,除复杂性和创新采纳速度成反比外,其他四个创新特征均与创新采纳速度成正比关系①。
“双师教学”模式在乡村学校的创新扩散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焦点小组座谈法和深度访谈法,以多元的研究方法作为支撑,保证研究的科学性。
3 广西“双师教学”模式的推广过程
广西省作为“双师教学”模式最早开始试验的地区之一,“双师教学”模式在广西的推广共历经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广西的几所学校参与了人大附中“双师教学”模式的全国性实验,以民间力量为主导,作为一个扶贫项目,在政府的许可下进行。两年之后,广西教育厅响应国家号召,依托政府力量,将“双师教学”模式本土化,并作为一种教师培训的方式,由广西两所师范院校承办,在全区农村中小学大力推广。
4 “双师教学”模式创新扩散面临的主要困境
经过调研发现,南宁市的“双师教学”推广普及是一个从民间试验(2013—2015年)到政府推行(2016年至今)的路径,而政府推行是一个把民间试验的经验教训纳入教学常规管理的过程。该过程中所遭遇的顶层设计不完备、学校使用需求不足、乡村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有着教育改革所特有的复杂性。
4.1 政府推广“双师教学”模式缺乏系统的建设指导方向
在政府推广阶段,各管理机构步调不一,缺乏系统的组织干预条件。目前,广西“双师教学”模式培训改革试点项目主要是由广西省教育厅、广西师范学院及广西师范大学牵头开展。项目自2015年启动以来,“双师教学”模式试点学校的选取等工作均由市一级进行部署,县教育局在中间仅仅充当了“转文件、传命令”的角色,没有参与到“双师教学”模式的管理建设中。县级教育部门不了解的情况下,全县的推广普及就缺乏组织力量,难以让“双师教学”模式以点带面扩散开来。
另外,缺乏激励机制促进技术使用。在激励机制的问题上,顶层设计者认为“双师教学”模式为基层教师的备课提供了更加优质的课程资源和更好的平台,节约了寻找优质资源的时间和精力且所有费用均由政府承担,基层教师完全免费使用,这对于教师来说是极大的福利。而基层教师的行政事务等工作压力较大,如若没有对应的激励机制很难自主地抽出时间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改善。
4.2 乡村学校使用“双师教学”模式需求不足
在民间试点阶段,“双师教学”模式的试点学校主要由广西常青义教南宁站的退休教师志愿者负责挑选,挑选的主要参考标准是学校的教学水平较低、有强烈地提高教学水平需求、能够为志愿者们提供住宿条件的乡村学校。上林县三里中学是通过“双师教学”模式得到突出成效的乡村学校。该校在参与试点之前是上林县的三所中学中排名最差的一所学校,甚至一度面临生源过少、被迫停办的局面。这样的生存需求使该校的校领导有着强烈地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学校的需求与“双师教学”模式作用相一致,有着与创新技术良好的相容性。
然而,被生存需求被迫开放观念和有使用网络教学资源的乡村学校属于少数,想要大规模普及“双师教学”模式,需解决乡村学校观念保守、使用网络教学资源经验少的问题。上林县中学是上林县的重点中学,每年有着良好的升学率和生源。在对该校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尽管同县的三里中学使用“双师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该校并没有使用“双师教学”模式的意愿。相较于让老师通过互联网向城市优质校学习、备课的方式,该校更倾向于校内的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子”的方式。学校也与学科网、象鼻网等合作,但该校副校长表示,教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频率并不高,校内已有的备课资源能够满足需要。
4.3 乡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积极性不高
通过调研民间试点学校上林县三里中学和政府试点学校马山县古零镇中心小学了解到,这两所学校的年轻教师居多。对于年轻教师和特岗教师来说,虽然“双师教学”模式能够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弥补他们教学经验上的不足;但是,乡村教师往往身兼数职,不仅要担任多科目的教学,还要担任学校的行政任务,如学生寝室的检查等,除此以外许多乡村的扶贫工作也要由学校教师来完成,这导致乡村教师用于提升教学水平的时间大大缩减,没有足够的精力使用“双师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5 研究结论
本文以南宁市“双师教学”模式创新扩散的发展過程为例,发现广西“双师教学”模式经历了从民间试点到政府推广的发展,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体现了教育改革过程的复杂性。本文将“双师教学”模式扩散面临的问题从三个主要参与主体出发,概括为政府推广“双师教学”模式缺乏系统的建设指导方向、乡村学校使用“双师教学”模式需求不足以及乡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积极性不高三个问题。只有正视并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贫困地区进一步采纳“双师教学”模式,从而改善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注释
①Rogers, E.M ,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95, p.207.
参考文献
[1]蔡伟.“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J].中国教育报,2015-04-09.
[2]埃弗雷特.M.罗杰斯.创新的扩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3]贺琼.广西农村学校双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2017.
[4]梁宇.双师教学:“互联网+教育”下的乡村教师培训新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7.
[5]潘玲乐.慕课背景下广西农村中小学“双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宜州、隆安四校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2017.
[6]彭殿宝,黄继秋,杨昕,等.“双师”教育培训模式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
[7]汤敏.用“双师教学”模式改造乡村教师培训[J].中国教师,2015(19).
[8]王军.构建双师教学模式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
[9]许文文.创新引擎:教育公平治理中的非盈利组织——以“双师教学”公益项目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7(1):39.
[10]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3).
[11]赵磊.高校MOOC创新扩散动因及路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7.
[12]张巧文.基于“互联网+”的“双师教学”模式在乡村教师培训中的运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5).
[13]张烁.“互联网+”时代,教育什么样[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5.
[14]Rogers, E.M ,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95, p.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