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网络环境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互动路径研究

2019-05-29吴绮云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

吴绮云

摘 要:文章分析了社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优势,论述了社会网络环境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互动困境,并从资源整合环境建设、需求交互调研分析、管理细化服务机制及科学技术应用体系四个方面阐述了社会网络环境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互动路径,旨在促进图书馆能够借助社会网络环境将资源建设形成“动态化”的发展模式和机制,进而实现优化和发展。

关键词:社会网络环境;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互动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5-0128-03

随着近年来网络技术和社会网络理论的快速延展,社会网络环境对于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数字信息资源的广泛使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越来越依靠社会网络功能。社会网络环境下,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拓展,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模式也得到了创新和发展,为图书馆数字化发展指明了方向[1]。社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能在结合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利用网络媒介不断扩大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范围和规模,数字资源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图书馆利用数字技术、资源和政策与社会网络环境进行深度交互,并在优化自身资源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知识服务,为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空间和可能[2]。

1 社会网络环境交互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优势体现

1.1 协同规划功能的实现

社会网络环境造就了极为强大的“信息流”,图书馆借助社会网络环境不但能够迅速建立信息扩散的渠道,而且能够保证信息快速发散。因此,图书馆在社会网络环境下,可以依托网络信息流媒体建立更为广泛和专业的数据资源协同机制,虽然二者存在一定的独立性,但是社会网络具备的文化属性能够保证信息资源建设的信息容量和覆盖面的快速拓展,使图书馆信息资源进一步得到丰富,从而使协同规划“信息流”的功能得以实现,确保二者之间的互动更为顺畅。

1.2 高质高效的科学发展

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制约了自身资源建设的能力,而借助社会网络环境的发散功能,图书馆信息资源可得到高效使用,结合新兴科学技术推动和社会网络的合作互补,提高资源互补性。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更需要秉承“海纳百川”的科学发展观,更需要结合社会网络环境认识信息资源使用规律,保证信息资源建设能够随着时代发展而得到改变[3]。

1.3 高覆盖化的信息交互

在社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面向的用户更为广泛,信息服务范围逐步扩大,其受众人群在社会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交互更为频繁。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更能有效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结合社会网络环境的“外链”进行交互和体验,不但提高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效率,而且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具有指向性,从而促进信息资源在多个应用场景获得使用,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效率[4]。因此,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能够有效依托社会网络环境,保证在高覆盖的信息交互中实现自身发展。

2 社会网络环境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互动困境

社会网络环境和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互动并非是畅通无阻的,二者之间的互动困境主要体现在不同的技术、框架和内容形态下资源整合方面。具体而言,社会网络面向的服务“标的物”难以融合,尤其是对于碎片化信息的梳理及呈现方式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二者的互动在实操性方面陷入了困境,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

2.1 社会网络碎片化的信息呈现及传播渠道

社会网络碎片化信息呈现及传播渠道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阻碍,尤其是面临来自技术、网络和模块体系下的整合等诸多困难。因此,图书馆在社会网络环境下很难能够真正将“既有”信息进行整合和引用,由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有针对性地根据社会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服务效度进行分析,降低信息资源整合和技术难度[5]。

2.2 双方资源缺乏规范化的模板,且实操较难

图书馆在整合社会网络环境资源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信息技术的呈现方式和技术应用的编码问题而陷入困境,主要是因为社会网络和图书馆之间缺乏“标准化”信息模板,如代码规范、数据库规范和文档规范等,其在结合过程中缺少交互通路支撑实际操作,这就导致资源的匹配度不高,造成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难以充分拥抱互联网[6]。

2.3 社会网络、图书馆信息技术及管理之间难以协同

现阶段,我国社会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一些门户平台、网站已和国际接轨,其所应用编码和通信技术已十分先进。而我国图书馆大多应用的是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在网站、软件和数据库方面的应用还较为落后,致使在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很难实现协同。尤其是在即有通信协议和网络安全上的差异化導致了二者无法将资源和服务进行共融,难以促进后续发展,这是目前图书馆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社会网络环境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互动路径的构建基础

社会网络环境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二者之间的互动路径需要一个明确的基础环境并融入发展要素,如图1所示。图书馆需要从机制、目标和方式上建立合作基础,把握互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节点,建立起合理的交互和发展机制,进而确保社会网络环境助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3.1 图书馆交互社会网络环境构建发展机制

社会网络环境与图书馆之间的交互并非是单向唯一的,正是因为有了多种交互的可能才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很容易陷入“贪多嚼不烂”的困境。因此,图书馆交互社会网络环境的前提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机制,确保信息资源建设行之有效。图书馆可以尝试建立“文化联盟”性质的交互平台,也可以与主流的门户网站、学科论坛共同设计“规范化”的交互策略,这样就能在整合资源条件下严格把控信息“入口”,从而实现信息安全并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此外,图书馆可以从行政层面积极探索与社会网络之间的协作,如组建专家团队、设立行政部门、建立行业规范等,以保证其内部工作模块进一步与社会网络进行交互,形成一种适用于交互提升的有效机制和体系,不断优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图书馆围绕社会网络环境建立发展目标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在“拥抱”社会网络环境的前提下建立科学的发展目标,并非是迎合社会网络环境的“信息流”媒体,而是要确保自身信息资源建设的指向性能够围绕社会网络进行延伸,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与社会网络环境中的通信、功能、内容和技术进行匹配。同时,图书馆可根据不同阶段设置的“信息流”交互来设置共建和共享的节点,确保二者之间的互动实现“双赢”。具体而言,图书馆应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结合社会网络环境的特点设计发展目标,如非线性网络中的节点信息获取、平等化传播中的规范化功能设置、信息级联增值网络的结果分析等,通过不同网络技术为发展目标提供支撑,确保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实,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7]。

3.3 图书馆嵌入社会网络环境实现协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图书馆要走出故步自封的工作模式,将信息资源建设嵌入社会网络环境中,并与其建立交互和发展机制,从而实现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具体来说,图书馆要想与社会网络环境进行交互,就应充分考虑现有资源的受众群体和实用效果,将社会网络中的热点信息引入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实现信息化实施的交互性统一[8]。同时,图书馆在与社会网络互动之前更要将自身信息资源建设的实施流程、方法和模式进行客观考量,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保证与社会网络有效交互,从而为二者的协同发展提供支撑。

4 社会网络环境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互动路径

在社会网络环境与图书馆信息资源互动过程中,图书馆有必要结合现实需求和发展诉求进行研究,打造具有“创造力”的互动方式,如图2所示。首先,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资源整合与环境建设,面向用户需求解析发展诉求。其次,图书馆应注重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将社会网络环境中的功能发挥出来。最后,图书馆应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量身定制应用体系和服务机制。

4.1 高匹配度的资源整合环境建设

图书馆有必要合理利用社会网络环境,重视资源整合工作,实施可持续化的发展策略,在技术、管理、团队和执行层面打造交互双方高度匹配的合作通路,进而在信息资源层面实现共建共享,构建良好的互动路径。例如,瑞士伯尔尼图书馆积极“拥抱互联网”,通过与社会网络终端门户对接,整合多方资源并拓宽服务领域,进一步深化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整体效度。

4.2 高精准化的需求交互调研分析

图书馆通过与社会网络环境的互动,面向用户需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研,确定用户群体个性化需求并使之完成具有指向性的信息资源建设。例如,英国诺丁汉公立图书馆将网络环境中的知识点、科技包与大数据分析技术整合,建立专门的数据库,通过技术手段并分析社会整体利益,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3 高协同性的管理细化服务机制

现阶段,我国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的行政管理手段还存在着诸多不足,特别是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的主观臆断现象明显,制约了图书馆的整体发展进程。因此,图书馆应在管理层面设置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面向社会网络环境汲取优质信息资源,而后通过协同管理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形成可持续管理机制。例如,日本东京市国立图书馆与谷歌和微软等高科技企业合作,双方对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库的共建与共享,为社会企业提供了信息支撑,值得我国图书馆界借鉴。

4.4 高结构化的科学技术应用体系

随着社会网络环境的逐步成熟,图书馆在技术和功能上逐步发展成为多元化的复杂信息网络,包括物联网、社会网络、服务网络,引入了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前沿技术。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图书馆应充分整合并运用现有的网络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开创性地引入多元化的信息技术,为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例如,英国约克图书馆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网络信息抓取和分析,使用爬虫技术丰富数据库资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5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延伸将不断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促进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提升。在社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跳出传统的固化模式,在数据分析技术应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打造有自身特色的信息服务,这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图书馆通过对社会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行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信息资源的高质量、高效率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公民素质教育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奕,盧章平,刘玉梅.“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职业能力特点对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拓展[J].图书馆,2017(5):27-31.

[2] 江秋菊.“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对继续医学教育社会服务的支撑作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7(3):74-77.

[3] 张永红.刍议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创新与改革[J].祖国,2017(23):98.

[4] 阳玉,黄椰曼.社交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偶遇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7(6):65-72.

[5] 张一.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口述文献资源库建设调研与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2):54-61.

[6] 杨琼丽,宁国安.探析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变革及其创新[J].汉字文化,2017(7):95-96.

[7] 杨慧,安克骏,毕荣,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9):157-160.

[8] 林长虎.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馆资源共享[J].黑河学院学报,2017(10):194-195.

(编校:马怀云)

猜你喜欢

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开放存取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分析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
去图书馆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