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在元素养教育中的角色研究
2019-05-29薛孟晓
薛孟晓
摘 要:元素养理论是传统信息素养理论的转型和延伸。文章在阐述信息素养逐步向元素养纵深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元素养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及进行元素养教育的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元素养;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5-0030-03
1 从信息素养到元素养
信息素养,即人们在全球信息化过程中参与社会所必须具备的信息能力,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它既是一种基本能力,又是一种综合能力。信息素养教育历来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受到教育研究者和图书情报工作者的高度关注。2000年,ACRL(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公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 for Higher Education),其作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一直被全世界广泛关注。
然而,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全球信息生态系统的不断变化,新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者开始反思和批判原有的信息素养概念。美国学者詹姆斯·马坎认为,传统的信息素养定义及其框架过于强调技能的发展,过于关注印刷文化而忽视了对新媒体环境的重视。美国图书馆员特洛伊·斯旺森也指出,信息素养教育应该由印刷文化环境转向网络环境,提高学习者的批判思维能力,使其能深入认识信息本身,参与式地使用信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托马斯·麦基和特鲁迪·雅各布森认为,应该构建以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的信息素养教育框架代替原有的信息素养理论。因此,他们以原有的信息素养理论为基础,针对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对原有的信息素养理论进行了延伸和再构,提出了元素养概念模型。该概念模型被提出后广受学界关注,特鲁迪·雅各布森也被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聘请为信息素养评估工作组负责人,承担《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修订工作,具有包容性的元素养概念成为新标准的核心概念之一。2015年2月,ACRL理事会签署通过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brary for Higher Education),其以元素养为核心概念,有效突破和扩展了传统信息素养教育理念及教学范畴的内涵和边界,不仅以提高学习者的信息查寻、获取、评估、利用等技能为核心,还更加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元认知。在社交媒体、移动网络、在线交流和开放教育资源等信息环境下,该框架也关注学习者的协同合作、终身学习、批判性思维、创造等能力的培养,为信息素养教育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环境变化,进一步向纵深拓展提供了理论支撑。《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是美国高等教育界和图书情报界在信息素养教育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预示着传统信息素养教育向元素养教育的转型。
2 对元素养的认知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及信息素养概念的不断演进,元素养概念应运而生,它融合了视觉素养、数字素养、网络素养、媒体素养、跨媒体素养等相关信息概念。因此,ACRL在《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中清晰地将元素养界定为:元素养是作为信息消费者和创造者的学生成功参与合作性领域所需的一种综合能力。
元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既是多种素养的结合,又是各种素养的基础。因此,元素养又被人们称为“素养中的素养”。元素养是信息素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传统信息素养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既是对传统信息素养的继承,又有其独特的特性,元素养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3 高校图书馆在元素养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在元素养概念模型中,理论基础是元认知,元认知即对认知的认知,是对整个认识活动的反思与理解。在元認知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应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确定能力、信息评价能力和信息理解能力等。在新的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更加注重提升学习者的综合能力,这些综合能力包括参与、使用、整合、生产、合作、分享等。元素养的学习目标分为四个部分,即行为领域部分、认知领域部分、情感领域部分和元认知领域部分,如表1所示。因此,全面提升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与素养是高校图书馆进行元素养教育的终极目标。
2002年,教育部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要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王友富认为,信息素养是图书馆学优势向其他学科渗透的突破口,也是提高图书馆学学科地位的有效途径。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者普遍认为,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有着良好的资源基础,以元素养为标准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高校图书馆已经成为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和提高用户信息素养的重要平台。事实上,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主阵地,在信息素养教育领域,尤其是在未来的元素养教育过程中,必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高校图书馆应努力提高图书馆员的元素养培养能力,为他们汲取国内外图书情报界的最新理念提供平台。同时,图书馆员应凭借自身具备的专业信息素质及积累的经验,在元素养教育的具体实施环节主动承担起引导者和传播者的角色。
3.2 平台制作者
长期以来,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主要依赖于图书馆,而高校图书馆所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大多数仍停留在信息检索教育的层面,如文献检索课。与信息素养教育相比,元素养教育不仅向学习者传授检索技巧,还能提高学习者的批判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并培养学习者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引进更多的新技术,创建更多的新平台,将信息资源进行存储和分类,并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为元素养教育的实施提供资源支撑。
3.3 体系实施者
在元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承担起主导责任,充分发挥实践主阵地的作用,以元素养知识普及为起点,全面认识元素养理论,借鉴国外的实践案例,不断夯实自身的资源和服务基础,并举办讲座,提供咨询服务,强化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反思思维、交互协作思维和自我认知思维。此外,高校图书馆还要创新服务和教学方式,层层深入地实施元素养教育。
3.4 教育团队协调者
元素养教育不是阶段性的,而是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阶段,进行元素养教育也不是高校图书馆一个部门所能完成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主动联系院系和相关部门,进行多部门联动,积极沟通协调,利用嵌入式教育模式,将元素养理念融入各种信息教育中,不断提高学习者的元素养能力,进而完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4 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的实施策略
在以往的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高校图书馆虽然通过新生入馆教育、电子资源系列讲座、信息检索课程等方式,对学习者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但仍然存在理论认识不够深入、方式僵化、内容单一等不足,而《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指明了新方向。从信息素养教育到元素养教育的过渡,是一个不断深入、漫长的过程。因此,在未来的元素养教育领域,高校图书馆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针对元素养教育的四个核心教育领域,高校图书馆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拓展创新。
4.1 行为领域方面
元素养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中的技能掌握是关键,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是进行元素养教育的基本资源保障,学习者使用电子资源的过程就是技能提升的过程。高校图书馆可让学习者学习使用新媒体工具,如数据分析处理软件SPSS、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文献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等,让他们在使用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4.2 认知领域方面
在进行元素养教育过程中,如何加深学习者对元素养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并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内容,这些都是高校图书馆亟须解决的问题。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的慕课教育方式的成功实施为我国的元素养教育模式提供了参考,高校图书馆应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嵌入式教育,将元素养教育内容嵌入专业课程学习中,整合各种网络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以达到更好的认知效果。
4.3 情感领域方面
元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具备驾驭信息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情感维度的培养。在新媒体环境下,学习者不仅是信息消费者,还是信息传播者和生产者。因此,在传播信息和生产信息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密切关注信息道德、信息规范等。
4.4 元认知领域方面
在元认知维度上,高校图书馆应努力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反思性思维能力等,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剖析。因此,在全新的信息素养理念下,高校图书馆应将元素养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考虑,开阔视野,全方位地重新审视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通过教育创新,努力追赶国外元素养教育的步伐,进而实现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化升级。
5 结语
元素养理念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为信息素养教育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前景,从对能力的要求扩大到对意识的要求。实践过程是漫长的,元素养教育的实施对高校图书馆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力,高校图书馆应该认识到进行元素养教育的深层次意义,在深入研究其理论内涵的同时构建符合信息时代特点的高校信息素养培养体系,实现从信息素养教育到元素养教育的实践转变。
參考文献:
[1] James W.Marcum.Rethinking Information Literacy[J].Library Quarterly,2002(1):1-26.
[2] Troy A.Swanson.A radical step:Implementing a 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 model[J].portal:Libraries and the Academy,2004(2):259-273.
[3]Thomas P.Mackey,Trudi E.Jacobson.Refram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as a Metaliteracy[J].Col lege&Research Libraries,2011(1):62-78.
[4] 肖婉,张舒予.元素养:社交媒体时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新理念[J].开放教育研究,2016(5):95-101.
[5] 张莉.新媒体时代元素养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7(12):94-100.
[6] 彭立伟.美国信息素养标准的全新修订及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5(6):109-116.
[7] 刘涛.信息素养研究的未来:元素养研究进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3):31-34.
[8] 王友富.普及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振图书馆学学科地位[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2):68-71.
(编校:孙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