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
2019-05-29华丽萍
华丽萍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发展,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意识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理,初中教学中也不再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开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而在初中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初中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有较大影响,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加强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因此,本文结合新时代背景,谈一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现状;策略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程度都有了全面提升,这也致使固有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发展要求了,需要教师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影响较大,所以教师必须慎重对待这门课程的教学,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吸引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好这门课程。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感悟,谈谈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在初中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实意义
1.符合国家的发展需求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任何时期、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一定规则,不可能让每个人随心所欲。对于国家来说,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而人才来自青少年,若是青少年在学习期间能够知法懂法,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则,那未来必将成为国家的栋梁。反之,若是青少年在学习期间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和道德准则,那他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新时期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具有高素质和正确价值观念的人才,那么,在学习阶段加强初对中生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就十分重要。
2.学生成长发育的必然需求
初中时期的学生,由于刚进入青春期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其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也都还没有完全定型,因而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意识波动十分大,思维具有很强的跳跃性,情绪起伏变化也比较剧烈,这就导致初中学生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争吵或打架斗殴事件,也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感染,学会抽烟喝酒,以及产生攀比、拜金等不良行为。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和教师都十分有必要加强对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其法治观念,为其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二、新时代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
1.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科目会有一个质的提升,初中生要学习九到十门的课程,而在众多课程中,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像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是重点学科和主要考试科目,因此,在学习要求上就不会特别严格。另外,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并不十分注重知识理论的学习,所以从内容上来说也比较简单。这便会在无形中使学生不重视这门课程,形成一种可上可不上的心态,所以课堂上常会出现睡觉、写作业、说话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2.教师的教学更趋于表面
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课程中属边缘学科,整体要求不高,着重强调的也只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所以,一直以来,教师对这门课程的研究和探索都还不够深入,很多教師都只是按教材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这种趋于表面化的教学没有与现实生活和实际相结合,学生很难从课堂学习中发展和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再加上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认知仍停留在浅层次,也就很难同社会事件、国家政策联系起来,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低。因此,教师要及时做出应对,积极改良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要求。
三、新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1.教师首先要以身示范,发挥榜样作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利用课程的教学加强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成长为具备明确是非观念和价值观念的人,而单纯的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收效甚微。要想真正的对学生产生影响,笔者认为教师的言传身教是最有效也最直接的方式。因为在初中生的成长和学习生涯中,有一大半的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学生和教师朝夕相处,必然会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有说服力。
比如:在遵守公共规则这一单元,第四课是《社会生活讲道德》,在这一课中分别有“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三个方面的内容。若是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是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然后适当举一些例子,告诉学生要学会尊重别人、要诚实不说谎、要对别人有礼貌等。但是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对学生的内心产生太大影响,学生依然会维持自我,不会主动改变和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修养。所以,教师应做好言传身教的工作,通过自身点点滴滴的行为让学生感受、模仿、学习。简单来说,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应该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同等的位置,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尊重,而不是教师拿着身份来压学生;在平时学生向老师问好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回应,以示礼貌;若是答应了学生什么事情,一定要做到,这是守信的表现。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小事,让学生品味感悟,进而去模仿,慢慢地学生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2.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教材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兴趣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现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却很少有教师能够让学生真正对某门课产生极大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将精力放在学习上,对教师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笔者认为,要想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兴趣,首先要结合现实,然后在现实中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再同教材进行结合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中,有一部分内容是“预防犯罪”,在这一章节里教材会向学生展示许多真实案例,让学生明白要遵守法律规则,不要触犯法律底线,但很多学生学完后并不会放在心上,觉得这件事对自己吸引力不大、不值得关注。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将教材中的案例事件替换成了学生感兴趣、话题较多的明星,通过一些明星的违法案例,如:范冰冰逃税、韩国明星李胜利施暴、吸毒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笔者再在合适的时间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问题,为学生树立起预防犯罪的意识。
总之,笔者认为现如今新课改的推广使教学迎来了很大的改变,诸如“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教学法”“情境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都逐步走进了课堂。人们常说“教无定法”,教师在教授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时,用什么样的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真正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讲解,并做好日常生活中的示范和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
【参考文献】
[1]马俊江.漫谈当前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及策略[J].新课程,2018
[2]张梓华.新时代背景下部编《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