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视域下语文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素质

2019-05-29王耀军

文理导航 2019年19期
关键词:教师素质提升途径

王耀军

【摘 要】素质教育提倡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在农村基础教育学段推行已久,但行动迟缓,困难较多,其中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是主要因素。本文试从语文教师素质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提升途径。

【关键词】教师素质;现状;提升;途径

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一个好的高中语文教师,除了应具备较强职业道德标准,还要明确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权威者,而是学生群体中的“平等的首席”,是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对话者和交往者。教师要抛弃传统的话语霸权主义,要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的位置上走下来,参与到与学生的对话和交流中来。

一、教师自身素质存在的问题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说:“在学校当了若干年的教师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的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激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让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吉诺特博士的这番话,更能形象地展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力。众所周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一切教育活动中其作用和影响力无可替代。学校谋求发展、学生卓越成长,教师的自身发展和专业成长绝对是第一资源,也是一所学校最灵魂、最核心的财富。他不仅决定着一个受教育者能飞多高、走多远,而且也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长期形成的蕴含于组织内质中学校独具的支撑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是使学校在长时间的竞争环境中赢得主动权的核心能力,教育成功与否,决定性因素在于教师素质。目前,尽管新教育实验在基础教育学段的学校已起步多年,但行动迟缓、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教师自身素质的相对滞后成为制约其稳步发展的瓶颈。对比罗列,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物质追求的无限放大与精神追求的自我满足之间的对立

自古以来,弱者思强、愚者思智、贫者思富,是人类发展的主旋律。一个人对物质财富的取舍,应持有正确的价值观,选择教师职业,很多程度上就是选择了一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方式。可是,总有一部分人不能固守初衷,不断放大自己的物质追求,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物欲之中,沉湎于财富的“乌托邦”世界不能自拔。与之对比明顯的是却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所在,淡化漠视自身的精神需求,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显得苍白而孱弱。有人曾说:评判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不外乎两点,一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二是为人处世的灵魂高度。而为师之道恰好看重的是后者,一个没有丰富精神世界的人生活一定是平淡的,而一个没有灵魂高度的教师也一定是平庸的。

(二)因循守旧的教学方法与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之间的对立

很多教师认为,自己从教多年对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内容相当熟悉,而且也积累和沉淀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无论教情如何变化,自己总能以不变应万变。因此,在学业上固步自封、不求更新和吸纳,用仅有的学识和经验重复工作,机械地充当工作的奴仆。一方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心怀倾慕和艳羡,另一方面又对自己固有的经验和方法“恋恋不舍”。

(三)瞻前顾后的“成绩论”与全面进步的“人才论”之间的对立

因传统教育评价体系中的“一考定终身”,导致学生成绩的高低和好坏是硬杠杆,高则优、低则劣。尽管新教育倡导“心灵的教育”“构建精神家园”“为孩子一生奠基”,并将之视为教育发展的本真和最终趋势,但仍摆脱不了“夹缝中生长”“戴着镣铐跳舞”的窘态。

(四)坐井观天的短视和放眼未来的愿景之间的对立

较而言之,农村基础教育的可利用资源还相对滞后,教育配置未必能物尽其用,所以,身处最基层的教师对教育前沿的动态了解不够,将目光更多地停留在捉襟见肘的琐碎工作上,少有机会聆听专家、学者、名师的专题讲座,更无暇顾及未来教育的趋势和愿景。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对策

若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最大限度地激活教师自我发展的教育理想,树德立范,使暗淡沉寂的农村基础教育大放异彩,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要有现代的语文教育理念

高中语文新课标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新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老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应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

语文教师应通晓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更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历史学、地理学、美学、音乐及理科的一般知识。谙习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要既是专家,又是杂家,这样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游刃有余。笔者以为,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可分为四层,最基层的是不可缺少的生活和普级教育知识,这类知识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它是从事一切工作,学习一切专业的基础,这一类知识是非专业的普通知识。社会上的每个人知识无论多么渊博,多么艰深,曾垒起多么高、多么尖的知识宝塔,都离不开这个坚实的基础。第二层知识是熟悉社会科学和其他百科知识。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语文《石钟山记》涉及地理学,讲霍金涉及物理学,讲《琵琶行》涉到音乐等,只有熟悉了这一层知识,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灵活自如。第三层知识是和语文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它能为教育者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最后一层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金顶——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它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知识储备。

语文老师还需具备一定的语文教科研能力。教师还应是研究者,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更加注重教法的研究,要求教师由凭经验转变为凭借科学,这样才能完成由“教师匠”“语文师傅”向“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用激情点燃梦想,用爱心铸就辉煌

花的事业是娇艳的、果的事业是丰硕的、教育的事业是平凡的,但却是崇高的,其崇高建立于对整个教育过程胸怀梦想和激情,给每一颗幼稚的生命给予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给予扶植和支持,给予每一个纯真的心灵以理解和尊重。正如夏丐尊先生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内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因此,情感交流、激情碰撞、梦想飞扬、爱心呵护应贯穿教育全过程。一名理想的教师,应有“聆听花开的声音”的激情,应有“对待花瓣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的爱心,精神风貌昂扬向上、神态举止朝气蓬勃、人格魅力自信淡定,用微笑面对学生,用激情感染学生,更要用爱心去呵护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就能拨动一根根美妙的心灵之弦,就能给他们带来无限的舒心和欢乐!一名理想的教师,他的心底倘若盛满了自信、激情、梦想和爱心,教育的园地里一定永远是春意盎然!

总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素质教育的推行更期待一批批充满爱心、善于学习、追求卓越、激情满怀的践行者,让新教育的航船鼓满征帆、劈风斩浪地驶向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杨成.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J].都市家教,2013(10)

猜你喜欢

教师素质提升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