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的策略
2019-05-29贠保平
贠保平
【摘 要】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学的学生作文水平普遍偏低。因此,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作文教学活动,通过不同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作文灵性,变机械作文为自主作文,使学生在快乐中写作。
【关键词】农村作文教学;现状;问题;策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创新性极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之一。成功的作文教学能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作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写作;要欣赏地评价他们的作文,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点燃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域经济的滞后、学校基础条件的薄弱以及环境条件的制约,农村地区的作文教学仍然停留在写写练练、讲讲评评之中,仅表现为一种教学常规或模式。学生的写作水平总是提不高,往往为作文而作文,更谈不上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办学条件差,图书存量少
作文教学本身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需要师生增加知识的储备量,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但由于农村经济落后,一般学校办学条件差,图书存量少。要么图书陈旧,要么适应性差,图书室、阅览室开出率低,而学生也因家庭经济条件差,很难添置满足阅读需要的书刊,这自然限制了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和信息的获取与储备。
2.生活空间狭隘,选材难以出新
农村师生受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加之校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相对集中,一般走不出学校、家庭这个生活区。学生阅历浅、视野窄,对外面的精彩世界缺乏了解,无法感知日新月异的周围世界和新人新事,结果则导致学生写作素材贫乏,作文的立意、选材自然难以出新。
3.学生作文难以提高个性化和创新能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往往围绕考试这个纲,加大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训练力度。在教学中往往是对同一题材或体裁作文进行反复训练,以求在多练中总结经验、以多取胜。在技巧的训练中,也只能蜻蜓点水,点到为止,如扣题、点题、议论、抒情等。学生长期受累于“技巧点拨式”的训练之中,受制于教师的点拨,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只能机械地作文或填鸭式作文,根本谈不上自主作文,失去了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二、提高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的策略
我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和研究。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不同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作文灵性,变机械作文为自主作文。
1.加强片断练习
大作文整篇写对于部分学生是有困难的,因此,我在平时加强语段写作练习。例如:对人物的描写可分成几个专题,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每次练习都有侧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再对人物进行综合性写作,学生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写起来便能正确取舍。
2.教师下水作文,学生坦然入门
平时我注意教师下水作文,目的是让学生开拓思路,有“章”可循,學生受到启发,就可坦然进入状态。例如:在写《小店真情》这篇文章时,我以本班学生家长开的酒店为题材,写了一篇下水作文,学生感觉亲切自然、有真情,这样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理发室里的笑声》《买错酱油》《送货上门》等一篇篇佳作脱颖而出。
3.引导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材料进行梳理
“劳于读书,逸于写作”,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正如欧阳修所说:“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首先,我在平时课内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摘录课文中出现的好词佳句、古典诗词、成语格言、谚语警句等,广撷博采课本语言精华,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其文学品位和审美情趣,选文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我认为教材本身就有很多让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例文,我的做法是先向学生介绍相关文体写作的知识,如:议论文、记叙性散文、戏剧、小说等,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相关知识鉴赏课文中不同文体的文章,学以致用,写出符合文体要求的作文。另外在阅读中感悟、思考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材料进行梳理。
4.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我注重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多进阅览室,多跑图书馆,走进更广阔的阅读世界。同时,我每月也到图书馆借备一批图书供学生每周的阅读课上阅览。据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研究显示:学生自发的兴趣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更有效。学生的写作实际也表明,平时阅读多的学生作文占优势。例如:学习了冰心的散文,可推荐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学习了《罗曼·罗兰》这篇人物传记(节选),可向学生推荐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平时我也会向学生推荐像《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同龄人的作品,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5.引导学生写日记
从训练写日记入手,引导学生表达“真实自我”。这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
在学生看来,作文,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部分学生甚至不惜“自欺欺人”,它带给学生的信息是作业的、限制的、虚假的、无情趣的;恰恰相反,日记,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而自由写作,它带给学生的信息是自我的、自由的、真实的、有情趣的。因此,学生每写一个字、每写一句话都是兴奋的、愉快的,整个写作过程陶醉在情感的激荡和生命的宣泄之中,这样写出来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带着他自己的体温和情感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是生动活泼的,读者可在字里行间感觉到他的真诚,触摸到他的心跳,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他的思想,包含着他的情感。
写日记的过程是学生表达心声的过程,不仅能表达学生自己真实的、熟悉的、喜欢的内容,而且能还表达他们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要使学生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就应该从引导学生写他们自愿写的日记着手,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并把写日记这一特点运用到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写作文就跟写日记一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6.优化评价方式
传统作文观念是“我写你改,一写即了”,作文全由教师“一评定论”。这根“无情棒”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近年来,对于作文评分,我采用了“多种评价方法有机组合”及“评价即鼓励”的做法。
老师对学生的作文不能采取单一的评价方式,应让自己、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实行多元化、多层次、多途径的评价。比如:让学生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进行自我评价;让同学之间互相修改作文,互写作文评语;让家长监督孩子是否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对孩子的作文作纵向比较。
这些评改方式方法,重视双边活动,不是教师一评定局,学生能够从评议修改中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改变了过去的作文本发到手,看看分数,往抽屉里一塞,就“万事大吉”的状态,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好的作文评语应短小精悍,又让学生有所收获,促使学生更好地写作。我在批改作文时,力求对学生有所鼓励,有所帮助,使之成为激发学生继续写作的一种动力。
综上所述,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和写作实践中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香芬.如何搞好中学作文教学[J].新农民:上半月,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