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科技新闻勃兴的原因探析
2019-05-29赵鑫
赵鑫
摘 要 科技新闻是报道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的新闻。在我国传统媒体中,虽然也有很多科技类报纸和刊物,但科技新闻发展却相对薄弱。在新媒体野蛮生长的几年里,科技新闻领域也开始了蓬勃发展。科技新闻异军突起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新的时代,科技与生活紧密相关;新媒体的“自媒体”特性,让专业人士能参与到科技新闻的创作与发布;新媒体与受众的交互式传播方式,让受众更有话语权。
关键词 科技新闻;新媒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6-0138-02
1 科技新闻定义
科技新闻是报道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的新闻。科技新闻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科技新闻指成果性科技新闻与自然事件性科技新闻。广义科技新闻包括一切与科技活动有联系的新闻。科技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分支,除了具有新闻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准确性(对科学概念而言)、通俗性(对深奥原理而言)、知识性(对普及科学而言)。
2 传统媒体语境下,科技新闻的落寞
在我国传统媒体中虽然有很多科技类报纸和刊物,但科技新闻发展却相对薄弱。相较其他类型新闻,如社会新闻、政治新闻,甚至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科技新闻报道数量少、占版面和时长少、读者少、引起的社会反响小。
2006年我国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正式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国务院同时出台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领》。有新闻工作者对这之后的第16届至第21届“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进行筛选,发现这六届的中国新闻奖中科技类媒体只有《科技日报》一家跻身其中,其他科技媒体难得一见。而从获奖作品来看,涉及的内容都是一些重大的科学工程问题,不仅普通受众知之甚少,即使媒体从业人员也未必看过相关报道,传播效果便可见一斑了。与此相应的是,网络数据表明,近年,《科技日报》的发行量年平均数约为250 000份(发行量由刊社提供)。
3 新媒体语境下,科技新闻的勃兴
在新媒体野蛮生长的几年里,科技新闻领域也开始了蓬勃发展。受众数量和关注度呈几何倍数增长。我们以2018年影响较大的几条科技新闻在新浪微博的阅读量来做分析。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于2018年11月26宣布其创造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消息在医学界一石激起千层浪。2018年11月28日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编辑峰会在香港大学举行,贺建奎出席演讲。这则典型的科技新闻,仅仅在新浪微博这一新媒体上,就达到了3亿阅读量,引发19.7万讨论。
2018年3月14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霍金去世,享年76岁。这则消息在新浪微博达到了9.4亿阅读量,引发了43.7万讨论。
同时,科技新媒体和科技新闻的社会影响力也空前强大,甚至可以用令人震驚来形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新闻刚刚爆出时,主流媒体在没有进行仔细辨别判断的情况下,以正面报道的形式推出。立即在新媒体上遭到质疑与反驳,从而引发了广泛关注。
2018年12月25日,丁香园旗下“丁香医生”发布了《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权健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从而引发了“帝国”的崩塌。对比《科技日报》250 000份的发行量,丁香园在新浪微博上的健康科普官方微博就拥有134万的粉丝量,其三个微信公众号也同样拥有动辄数十万的粉丝量。
4 科技新闻因何异军突起
4.1 时代背景:科技成为时代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我们的思想观念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所以,科技新闻的勃兴,首先与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曾表示:“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现在处在后信息化时代,处在信息化时代的后期,向智能化时代迈进的时刻”。
这是一个科学技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结合最紧密的时代,自然诱发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求知欲,这种求知欲就是“好奇心”。而“好奇说”正是西方新闻学关于新闻起源的一种观点。
人们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空前,科学教育从娃娃抓起,大量幼儿科学绘本上市,从小学就开设科学课程,各种机器人编程课程炙手可热。这种向往科学学习的社会氛围带动了科普行业的兴盛。
无数科普类网站、公众号、微博、音频视频节目应运而生。例如果壳网、“混子曰”公众号、“王木头讲科学”公众号,“科学龙门阵”音频节目等,各自针对不同年龄的受众群体,以多样的形式进行科学普及和传播,做得风生水起。
有了人们对科技的好奇心,及科普繁荣对受众科学素养的提升,科技新闻的大发展就水到渠成了。
4.2 “自媒体”特性:让科技新闻作者更专业
科技新闻要求从业记者具有较高科学素养。
传统媒体的框架之下,科技新闻是由科技记者来撰写。而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在科技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仍旧有不足和短板。
新媒体多数带有自媒体的性质,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各个视频、音频平台的个人账号,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传播源。这就为科技从业人员变身科技新闻的作者提供了可能。
由于业内人士具有更高的科技素养、更专业的见解、更权威的身份、更易接近的科技资源,他们制作传播的科技新闻往往质量更高,更容易吸引受众。
例如,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立铭,他在新浪的官方认证微博号“王王王立铭”拥有83 636名粉丝(截至2019年3月16日)。认证介绍里注明了他的身份“科学作家,知名科学科普博主”。在前文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中,作为一个熟悉基因领域的生物专家,王立铭于2018年11月26日晚间针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紧急发声《为什么基因编辑婴儿在今天不可原谅?》从科学的角度驳斥了基因编辑婴儿的荒谬,让众多在媒体报道风向突转中不明就里的受众迅速了解了事情的本质。这篇文章被各大媒体转载,可以说是正本清源,对该事件的舆论做了正确有力的引导。
很明显,一个普通的科技新闻记者的科学素养和权威性都很难达到这样的舆论效果。
同理,作为中国最大的专业医生平台的丁香园,在关于权健事件的报道过程中,为了形成证据链,丁香园旗下的“丁香医生”团队进行了近2个月的收集证据工作,这也就成为后来其喊话权健“欢迎来告”底气的来源。在这个新闻事件中,丁香园的完胜离不开其专业背景。
正如媒体前辈所说:“科技新媒体话语权的最终归宿可能不在媒体机构,而终将向高水平个体离散。”(《虎嗅上半年又亏了两百万!科技新媒体路在何方》)
总之,新媒体语境下,高水平的新闻创作者成为科技新闻兴盛的坚实根基。
4.3 交互式传播:让受众更有力量
传统媒体的輸出是单向的,受众只能被动接受。传统媒体输出什么,受众就接受什么,因而,传统媒体中不占主流的科技新闻自然偏安一隅。
新媒体面对的受众是呈社群分布的,在万物互联的条件下,无论身在何处,有相同爱好和需求的人可以紧密链接在一起,交流信息,表达自己。受众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对科技新闻的需求就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然后,才有了蜂拥而起的科技新闻新媒体。
传统媒体对于科技新闻的表现方式单一、传播速度落后、与受众互动性差,这些都限制了科技新闻的发展,甚至也限制了科普事业的发展速度。
新媒体得益于新科技,它们拥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可以做到即时传播,与受众进行即时的互动与交流,因而让科技新闻摆脱了硬件的束缚,成就了科技新闻的勃发。
例如“混子曰”公众号,通篇以漫画形式风趣幽默地针对一些科技新闻热点进行科普,收获了大批的受众。
在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新闻传播中,新媒体不仅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图示、动画、视频来解释这次事件中的科学知识,而且,后续还现场直播了并同步翻译了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编辑峰会。显然,我们很难在传统媒体上直播这样一个专业性很强、受众面窄的会议,因此,很难达到新媒体科技新闻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刘建明,王泰玄,等.宣传舆论学大辞典[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2]江道辉.从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看科技报道的走向[J].传媒,2012(1):76-77.
[3]童兵.新闻传播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