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评论的创新策略
2019-05-29郝晓彦
郝晓彦
摘 要 以广播新闻评论为例,从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评论面临的新环境为切入点,分析了新媒体对广播新闻评论的冲击,以及在这种背景下广播新闻评论应如何创新,凸显自身的媒介特色,拥有更多听众。
关键词 新媒体;广播新闻评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6-0120-02
费德勒说:“当更新的传播媒介形式出现时,较旧的形式通常并不消亡——它们继续发展和适应。”虽然新媒体种类多样、功能多元,极大地满足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多种需求,但是广播媒体因其独特的传播价值而受到了一部分群体的喜爱,他们从广播上获取新闻资讯、收听新闻评论,及其他方面的收听和推送服务。但是从发展程度上来看,不论是时效性还是深度,新媒体评论要超前于广播评论,广播新闻评论的方式和内容都需要借鉴新媒体的做法,通过相应的对策创新发展方式,更好地满足自身受众的需求。
1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
新媒体塑造了全新的媒介环境,要准确认识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广播新闻评论创新策略。
1.1 参与平等性
新媒体的进入门槛与使用成本十分低廉,受众不需要具备太高的媒介素养或耗费较多的经济成本即可使用,因此使用新媒体的人数众多。新媒体的参与性在另一方面为受众带来一种平等的身份: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声。这一点反映在广播新闻评论上表现为听众与节目主持人在线互动,当主持人就某一问题在线提问的时候,受众可以参与到意见的发表过程中来,这时候参与节目互动的受众不会泄露出更多的个人信息,具有身份上的平等性,互动的过程更为隐秘,避免了当事人因其他顾虑而降低了表达真实想法的意愿。
1.2 自主选择性
随着网络媒体的崛起,受众在信息的选择性与主动性方面获得了极大提升。广播媒体的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评论节目去关注,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成为真正使用媒介的主人。在这里,涉及到一个受众媒介素养的问题,对于那些媒介素养不高、欠缺媒介内容辨别能力的受众来说,很容易在新媒体带来的浩瀚如海的信息中迷失自我,难以把握确定的思想和信念的方向。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广播听众需要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增强辨别真伪信息的能力,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新闻资讯。
1.3 反向影响性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广播新闻评论节目采取单一的“从上到下”的传播模式即广播新闻节目的主持人播报新闻(评论员评论新闻)——听众被动或主动的接收信息。这种模式的弊端是作为有个人独立意识的听众的个人意见无法表达,不能在广播媒体上得到反映。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不仅设置了听众可以参与的节目,而且为听众开通了表达意见的通道,当听众的意见反馈给广播台之后,节目的制作者会对用户原创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并根据这些信息制造相关节目。毋庸置疑,听众的意见反过来会影响广播新闻节目的制作方向和内容。
2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
当下传播媒介快速更新,网络媒体高度繁荣,对传统媒体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广播新闻评论节目面临多重问题。
2.1 节目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广播是我国主流媒体,肩负着传播国家主流声音、传递正确舆论导向、对听众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的重任,但是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偏差,从节目的内容设计,到主持人的主持风格,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了当前媒体的媚俗倾向,表现为选题的娱乐化,风格的低俗化,与主流价值观念不符,对受众不仅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受众的认知,使受众认为节目传播的信息和内容是正确的,进而误导了人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2.2 节目内容单调
单从节目选题来看,广播新闻评论具有滞后性的特征,一方面,在内容选题策划上,许多地方台除了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一些正面报道、主题宣传、系列专题节目,领导讲话和国家政策的解读居多,与受众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相关的节目较少。如今,广播节目听众最多的是一些年齡较大的中老年人群,他们收听广播的目的一方面是打发空闲时间,一方面是想从广播节目中收听到对他们个人而言有用的信息,而广播节目在这方面没有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2.3 舆论监督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由于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广播电台新闻媒体了解不够,对于媒体采访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甚至存在误解,导致经常出现拒绝接受采访、公布消息、澄清错误等状况,广播媒体记者无法在第一时间快速获得第一手资料,导致节目的时效性不强,等到网络媒体对事件进行大量报道之后,广播评论节目才有机会播出,此时,受众已经形成了对事件的认识,广播新闻评论发挥的舆论引导力有限,舆论监督工作受限。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广播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的发挥。
3 广播新闻评论创新发展的策略
面对新媒体时代媒体行业环境的变化,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要创新发展理念,在坚持受众本位的基础上,创新节目形式,制作出精良的节目内容。
3.1 深入推动媒体融合,优化节目内容
新媒体时代是新闻资讯共享的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全方面借鉴新媒体新闻评论的创作思路、运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及时播报和评论受众关注的热点资讯,采用全新的编辑风格和评论视角,制作出内容精良、兼具深度和广度的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当人们在接收的同时还能自觉转发、评论,这样就会形成二次或多次互动,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传统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评论节目无法比拟的。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应始终把节目的内容质量放在第一位,设置上议题、把握好内容关,才能在保有原有听众的基础上吸引更多听众的关注,从而保障节目的收视率。
3.2 拓宽新闻来源,关注社会热点
新媒介环境下,广播电视台应与新媒体机构、传统媒体、第三方信息服务提供方建立合作关系,相互之间可共享资源,共同維护受众,以自身独特的内容满足同一受众不同的需求。例如,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可在网络媒体上开通“听友有话说”的栏目,让平时收听某一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听众在这里发表自己的想法,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制作方再就这些意见进行梳理,然后在以后的节目中给予回应。这样既可以体现广播电视台对听众意见的重视,也可以拓展新闻信息的来源,丰富节目的内容。此外,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应提高时效性,及时关注社会热点,在节目中对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给予正面回答,解答他们的疑惑,起到教育和引导的目的。
3.3 加强新闻监督,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新媒体的出现虽然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包括日常生活所需和兴趣爱好,但同时也伴随着低俗新闻等种种乱象,包括广播在内的传统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需求会制作一些质量不高、但关注度广泛的节目。于媒体效益而言,这样做会有短期的效果,但是从长远考虑,不仅会导致媒体丧失公信力和权威性受损,对听众来说,也会对他们产生误导,使他们的价值观出现偏差,最终反映到思想和行为上。因而,在新媒体时代更应该加强对广播新闻评论的监督,让新闻评论节目的制作、新闻传播活动在阳光下进行,杜绝出现传播违背主流价值观、有损听众利益的事情。
4 结束语
广播新闻评论节目有其自身的特点,节目既要选题新颖,也要内容精良,还要满足听众对节目的收听需求,要做到这几点,对广播电视台来说并不容易。笔者根据当下广播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的窘境,提出了改善对策。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没有完成时,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不同的新闻媒介环境,而创新的基本思路是借鉴国内外媒体的有益经验、以听众的关注方向为出发点,以保障节目质量和听众权益为落脚点,不违背我国新闻传播规律,制作出满足出准目标受众需求、高质量的新闻评论节目。
参考文献
[1]万敏.广播新闻评论如何在新媒体时代突围[J].西部广播电视,2015,3(6):70.
[2]谢彩雯.广播如何在新媒体时代突围[J].西部广播电视,2015(16):83-84.
[3]田芳.新媒体时代下我国广播新闻主持的创新性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5(16):9-10.
[4]谭天,陈菲.终端制胜:广播新闻的形态之变——兼论广播新闻研究的现状[J].中国广播,2012(9):54-57.
[5]边忠孝.媒体融合的路径与关键[J].中国传媒科技,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