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9-05-29王永雪莒南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山东临沂276600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患肢下肢血栓

王永雪(莒南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山东临沂 276600)

下肢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患者常伴有诸多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深静脉血栓(以下简称DVT)[1]。目前临床上对DVT仍无较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形成主要还是以护理干预为主[2-3]。该文以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为研究时段,重点探讨了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于该院就诊的11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为临床资料,分两组,各55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骨折。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5:30;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5.2±5.5)岁;左下肢骨折38例,右下肢骨折17例。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8:27;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36.4±5.2)岁;左下肢骨折32例,右下肢骨折23例。两组性别、年龄及骨折部位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肢固定、用药指导及疼痛护理等常规骨科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手术护理:首先,手术前主动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相关的具体情况和注意事项,安抚患者做好思想准备;叮嘱患者术前做好洗澡、更衣等清洁工作;术前必须禁食水,特殊情况需清洁灌肠;术前晚适当使用镇静药物,保证患足够的睡眠时间;患者有假牙当及时取下,避免术中脱落或误吸;术晨对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复查,避免意外。同时,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体温、血压及尿量等各项体征变化;注意检查牵引和外固装置是否对皮肤有压迫,调整好石膏确保无挤压;观察患肢肿胀程度股,肢端血液循环是否阻碍,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术后身体机能降低多伴有并发症发生,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是必要的,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的体位变换。患者苏醒后,疼痛加剧者可遵医嘱用药,疼痛较轻的患者可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注意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的流质灌注,切忌盲目补钙,要多喝水。(2)心理护理:由于骨折大多属于意外受伤,突然而来的巨大打击和伤口的剧烈痛感都会给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在一方面要态度友好地积极接诊,引导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一方面也要针对性地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尽量消除其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护理依从性。(3)体位护理:所谓“伤筋动一百天”,骨折患者术后仍要卧床较长时间,无法正常活动,肢体也会因为长期的挤压而致血流不畅。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要每天定时帮助患者调整体位,以促进患肢的血流循环,缓解肿胀感。(4)饮食护理: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加强对其饮食方面的护理,如督促患者多吃蔬菜、水果等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减少脂肪、盐以及胆固醇的摄入量,有利于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细菌感染的发生率。(5)运动功能护理:骨折患者术后大都需要适当的活动锻炼来促进恢复,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介绍准确的体位、正确的翻身方式及运动幅度等,以便于患者更好地进行锻炼。例如,联合家属为患者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即将患者下肢缓慢抬高至心脏平面20 cm处,腿部肌肉紧绷10 s后放松,反复25次;对患者实施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的治疗,加快其患肢的静脉血流速度,从而降低术后DVT出现率。(6)出院指导:出院后骨折患者根据病情继续治疗和锻炼,遵医嘱用药,如病情发生变化应及时回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下肢肿胀、疼痛和DVT评定:观察患者双下肢的肿胀程度和温度变化,测量并做好记录,患者双下肢1/3大腿处出现肿胀、疼痛且小腿肢体周径>1.5 cm多为深静脉血栓。心理状态评定:(1)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2)抑郁心理:抑郁自评量表(SDS);(3)分值高低和情绪好坏成反比[4-5]。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肢体肿胀、疼痛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肢体肿胀、疼痛率为25.45%,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4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肢体肿胀、疼痛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护理后SDS、SAS评分较护理前均改善明显,且研究组 SDS、SAS评分分别为 (36.28±4.25)分、(36.57±5.15)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s),分]

注:组内比较,aP<0.05;组间比较,bP<0.05。

组别 时间SDS SAS对照组(n=55)研究组(n=55)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51.25±4.52(46.32±4.43)a 52.71±4.52(36.28±4.25)ab 52.63±4.40(45.34±4.28)a 53.45±4.61(36.57±5.15)ab

3 讨论

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大多和患肢血管壁受损、血液高凝导致流速减缓有关[6-7]。大量临床资料表明,骨折患者术后并发DVT的概率是所有并发症中相对较高的,且患者术后早期血栓形成时如果没有进行有效处理和预防干预,将严重阻碍其术后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8]。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率为25.45%,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45%低于对照组;两组SDS、SAS评分较护理前均改善明显,且研究组SDS、SAS优于对照组。表明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实施全面的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率,进而改善最终临床效果。分析原因可能为:护理人员在掌握患者整体病情的情况下,对其开展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干预,使得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性更加信服,也充分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和温暖,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护理服药依从性,改善护理效果。具体表现为:护理人员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工作,一对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能有效缓解患者因患肢疼痛和手术恐惧带来的负性情绪,树立治疗信心,确保手术更加顺利进行;护理人员手术过程中加强对患者各项体征观察,合理调整好手术外固装置、石膏位置及患者体位,可减轻患者因为手术带来的痛苦;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的饮食规划干预,能快速培养其较好的饮食习惯,帮助刺激血管壁收缩;护理人员积极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的血流瘀积、阻滞等问题,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出现率[9-10]。受到样本数量、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分析关于两组远期生活质量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有待临床进一步深入验证。

综上所述,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实施全面的综合护理,能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依从率,并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患肢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