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膈俞穴治疗早期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临床效果研究
2019-05-29高成娥山东省中医院山东济南250011
高成娥(山东省中医院,山东济南 250011)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指的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肢体以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病变为主的慢性症状,患者多具有肢体怕冷、行走困难以及静息痛等临床症状[1]。严重情况下,可诱发溃疡、坏疽等症状,危及患者生命,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早期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发展,易于诱发各类心脑血管疾病,需要早期予以治疗,控制疾病的发展。当前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西药治疗的方式,控制患者临床症状,但是整体治疗的效果并不够理想。文章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66例早期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资料,结合分组调查的结果展开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在该院接受诊治的66例早期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资料,根据其治疗模式划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33)。实验组男女占比为18:15,年龄范围 51~74 岁,均值为(62.05±2.26)岁。 参照组男女占比为 17:16,年龄范围 50~74 岁,均值为(62.12±2.19)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区别,可以实施分组调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1)患者符合早期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诊断标准;(2)病程时间在5~8年之内,且病例资料完整;(3)患者或其家属了解实验内容,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4)排除合并存在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5)排除行心脑血管手术、下肢动脉介入球囊扩张术或者支架植入手术的患者;(6)排除存在药物禁忌证或者不适合实施艾灸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为入选患者实施血糖、血脂的治疗,预防并发症。讲解肢体动脉闭塞症、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低糖、低脂以及低盐饮食的必要性等。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参照组口服西洛他唑(国药准字 H20040578)治疗,50 mg/次,2 次/d。 持续治疗 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实验组以艾灸膈俞穴的方式治疗,俯卧位,全面暴露背部,点燃艾条。穴位上温和灸,艾条点燃一端和施灸位置皮肤保持25 mm的距离。患者感受温热舒适、皮肤潮红为度,每次针灸10 min。1次/d,持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4 评价标准
1.4.1 症状改善的评分标准 结合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临床症状予以评价,包含皮肤温度、疼痛程度、皮肤色泽、跛行指数、踝/肱比测定5项内容,各项分数在0~4分之间,分数越高则患者的恢复效果越好[3]。
1.4.2 血流变指标评价标准 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约5 mL,采用C.D.RICH真空采血管留取,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实施检测,选取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予以对比[4]。1.4.3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诊断及疗效标准》[5]实施疗效评价。患者皮肤温度、跛行指数等恢复正常,疼痛感消失则为显效;患者皮肤温度、跛行指数等改善,疼疼感减轻则为好转;患者症状未见改善或者加重则为无效(整体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5 统计方法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作为统计学分析工具,以χ2实施计数资料的计算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则以两独立样本t进行检验,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对比无显著区别,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显著提升,数据比较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对比[(±s),分]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对比[(±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n=33)参照组(n=33)7.14±2.27 7.25±2.21 t值 P值10.93±3.19 9.16±2.63 6.69 0.000
2.2 参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改善情况
与参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指标均相对较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2。
表2 参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改善情况(±s)
表2 参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改善情况(±s)
组别 血浆黏度(mPa·s)治疗前 治疗后红细胞压积指标(%)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n=33)参照组(n=33)1.78±0.17 1.79±0.15 43.96±3.55 43.91±3.47 t值P值1.46±0.11 1.62±0.17 6.52 0.000 40.11±1.16 42.05±2.85 7.14 0.000
2.3 参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对比
参照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78.79%,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 3。
表3 参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对比
3 讨论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diabetic limb arterial obliteration,DLAO)的发生,与患者的血糖状态、脂质代谢状态、血液流变状态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状态密切相关[6]。血液流变异常为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相关诱发原因,而全血粘度、红细胞积压水平等为重要指标,对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预后效果的影响较大[7]。
西洛他唑为选择性环磷酸腺苷磷酸二脂酶Ⅲ抑制剂,能够增加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在血小板和血管内的浓度,预防二磷酸腺苷、胶原及肾上腺素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且能够避免环磷酸腺苷降解,促进平滑肌松弛,达到抗血小板和舒张血管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刺激膈俞穴的方式,能够调节患者体内拮抗血管收缩物质,达到扩张血管的效果,控制血小板活性,对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也能够形成保护效果[8]。膈俞穴属于背俞穴,其位置距离心脏较近,适当刺激膈俞穴的方式,能够对患者自主神经系统达到刺激效果,对其全新血液循环也能够产生调节作用。临床治疗中可以结合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特点、患者的症状实施对症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属于中医学中“脉痹”“血痹”的范畴,能够对患者周身血液的循环产生促进效果。患者发病的原因在于消渴日久、耗伤气阴。患者年龄多相对较大,年老体虚、阳气不足,病机为气血不畅、经脉瘀阻,其病变部位在血脉,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
膈俞穴为血会,能够发挥活血、化瘀及行气之功效,刺激适当穴位的方式,能够温肾助阳,对患者的经脉疏通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增强患者的红细胞形变能力,促进患者症状的早期改善。
该次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对比无显著区别,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显著提升。与参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指标均相对较低,差值比较的结果证实了艾灸膈俞穴治疗早期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效果,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有效途径。参照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78.79%,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3.94%。相较于应用西药治疗的方式,艾灸膈俞穴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艾灸膈俞穴治疗早期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适合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