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B病毒感染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合并急性肝损伤1例报道

2019-05-29彭若萱王海民孙成林奚树刚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继发性本例抗体

彭若萱,许 琴,高 梅,王海民,孙成林,奚树刚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吉林 长春130021)

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是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严重高炎症状态。根据病因,HLH可分为家族性和继发性。最常见的继发性HLH形式是EBV感染相关性HLH。但单纯性EBV感染以及EBV感染相关性HLH之间常难以鉴别,因两者均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尤其是肝脏,从而增加了临床诊治的难度。本文将对1例EBV感染引起的嗜血细胞综合征(HLH)合并急性肝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阐述,旨在为EBV感染相关性HLH患者的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提供临床指导依据。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主因“反复发热20天,黄疸2天”于2018年8月17日入院。患者入院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5℃,伴胸闷、气短,伴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未系统诊治。7天前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头孢他啶、万古霉素、阿糖腺苷”静点治疗,2天前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给予保肝治疗,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现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吉大一院感染科。既往:体健。无特殊药物应用史。无家族遗传病病史。否认大量吸烟、饮酒史。查体:一般状态差,意识清楚,皮肤、巩膜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左侧颈部、双侧腋窝、双侧腹股沟均可触及多处肿大淋巴结,质韧,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肋下3 cm,脾肋下5 cm。辅助检查:肝功: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17.3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23.7 U/L,γ-谷氨酰转肽酶 540.5 U/L,白蛋白30.4 g/L,总胆红素63.4 μmol/L,直接胆红素 43.5 μmol/L;甘油三酯7.9 mmol/L;铁蛋白28104.0 μg/L;血常规:白细胞3.3×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2.1×10^9/L,红细胞 3.52×10^12/L,血红蛋白87 g/L,血小板43×10^9/L;凝血常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41.7 s,凝血酶原时间 11.7s,国际标准化比值 1.0,凝血酶原活动度 100%,纤维蛋白原 1.03 g/l;五项EB病毒抗体测定:EB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 2.549 s/co,EB病毒核心抗原IgM抗体3.569 s/co。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9.07E6 copies/ml;外科综合、甲肝抗体、戊肝抗体、ANA、ANCA筛查及确证、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均为阴性。骨穿:①骨髓增生活跃,粒细胞颗粒增多,吞噬细胞易见,可见吞噬红细胞及血小板现象(图1);②产板巨核比例减低,血小板散在可见。腹部CT:肝大、脾大(图2),腹膜后、双侧腹股沟多发稍大淋巴结。肺CT:纵膈及双侧腋窝多发增大淋巴结。

图1 骨髓涂片 可见吞噬细胞及吞噬红细胞、血小板现象

图2 腹部CT 肝大、脾大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EBV感染引起的HLH。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保肝、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过程中因其病情迅速恶化(见表1),拟行血液滤过进一步治疗,但患者因经济原因要求出院,未继续治疗,随访1周,患者死亡,考虑可能与多功能脏器衰竭以及未继续行规范化治疗有关。

表1 入院后每日各项实验室检验指标结果

2 讨论

单纯EBV感染以及EBV感染引起的HLH两者临床表现相似,但其持续时间以及严重程度可有助于两者的区分。单纯EBV感染多表现为临床症状轻、病程时间短,可自行恢复。相比之下,EBV感染引起的HLH往往出现病情进行性加重,多脏器受累,甚至死亡。且有文献报道[1],肝损伤可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分析本例患者以反复发热为主要表现,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降钙素原、血沉均在正常范围内,考虑细菌感染可能性不大,筛查病毒及真菌相关感染指标,提示EB病毒感染。但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反复发热、肝脾肿大、肝功进行性下降、血细胞持续减少、高甘油三酯、低纤维蛋白原、以及铁蛋白显著升高,不除外HLH,行骨穿检查骨髓涂片提示吞噬细胞易见,根据2004年国际组织细胞学协会制定的HLH诊断标准[2],本例患者符合8条中的6条,最终明确诊断为HLH。

HLH最早于1939年由Scott和 Robb-Smith首次报道[3],根据病因可分为家族性与继发性。本例患者无已知遗传病及家族史,因此属于继发性HLH。继发性HLH多继发于感染、恶性肿瘤、代谢或自身免疫疾病发生。本例患者虽查体有全身淋巴结肿大,但骨穿结果未提示淋巴瘤可能,且肺CT、腹部CT均排除肿瘤病灶,故不考虑与肿瘤相关。患者免疫相关检查均阴性,可除外免疫性疾病。且患者确诊为EBV感染,因此可诊断为EBV感染相关性HLH。

分析该患者以急性肝损伤起病,结合相关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除外了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所致肝损伤可能,初步考虑为EBV感染引起的肝损伤。但该患者肝功急剧恶化,且EBV感染相关性HLH诊断明确,考虑其肝损伤持续进展的原因可能与EBV感染以及EBV感染相关性HLH引起的双重肝损伤有关。单纯EBV感染引起肝损伤的相关机制有如下两种报道:EBV作为一种免疫启动因子,其感染的CD8 + T淋巴细胞被肝脏选择性捕获,Kuppfer细胞表达TNFα、Fas配体和IFNγ等可溶性分子所致的间接免疫损伤[4,5]。也有报道是EBV感染细胞后,因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自由基亢进,从而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肝损伤[6]。有资料显示,大部分HLH患者也可出现肝损伤,其相关机制[7]可能为细胞毒杀伤细胞CTL以及NK细胞功能缺陷,导致抗原清除障碍。肝内巨噬细胞、T细胞大量浸润,持续接受抗原刺激而过度活化增殖,产生大量炎症因子所致。

目前HLH有效治疗方案包括免疫抑制、免疫调节、化学疗法、生物反应修饰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8]。在一项回顾性多中心研究中[9],Chellapandian等人观察到在EBV感染引起的HLH患者中,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可消耗携带EBV的B细胞并改善HLH,铁蛋白水平的降低也与其相关。定期监测外周血中EBV病毒核酸定量可有助于对治疗反应、预后的评估以及疾病复发的判断。

从本例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可以看出,对于发热伴不明原因急性肝损伤的患者,应重视对EB病毒的常规检测,且一旦患者出现病情迅速恶化,应及时筛查HLH相关指标,避免对EBV感染相关性HLH的误诊及漏诊。如本案例患者其病情恶化的原因,可能与发病前期未尽早诊断且未及时行规范化治疗有关。因此,对于该病的进一步充分认识,以及早期识别和早期启动是患者存活的关键。

猜你喜欢

继发性本例抗体
甲状旁腺全切术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观察
肌炎自身抗体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继发性短QT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生存的影响①
西门子S7-1500 PLC串行通信的应用
Ro52抗体与其他肌炎抗体共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窗外
一种用于抗体快速分离的嗜硫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