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再学习,落实管理核心素养再提升

2019-05-28王劲松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5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管理

王劲松

[摘 要] 由《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可知,普通中小学校长应具备三大核心素养,即目标管理素养、综合管理素养及现代管理素养。高中校长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第一责任人。这就要求校长具有较全面的目标管理素养,准确地定位本校“培养什么人”。另外,学校发展不仅仅是指学校硬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指学校不同学段特点特色的综合体现。因此,校长必须把握好学校的发展方向。同时,校长应把学校管理中现实问题的解决作为工作重心之一。

[关键词] 管理;核心素养

自2015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以下称为《校长标准》)至今,已经过去四年了。针对当前普通中学教育发展现状、教学理念不断翻新、校长成长中存在的比较突出问题等,笔者认为,目前有必要深化《校长标准》再学习,切实落實校长管理核心素养再提升。由《校长标准》可知,作为普通中小学校长应具备三大核心素养。即目标管理素养,要求校长对自己所在的学校“培养什么人”有准确的定位;综合管理素养,要求校长推动学校发展方式的整体性变革;现代管理素养,要求校长进行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依法管理。

任何管理活动的起点都在目标,重点在过程与评价,落点在质量,学校管理也不例外。没有目标就谈不上真正的管理。目标出现偏差,管理就会走向歧路,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在当下普通高中管理的现实中,常常看到追求高、大、尚的硬环境,追求理想的教育目标比比皆是,管理者们理论谈起来一套一套的,现实教育结果有些差强人意。理想的目标与实际结果存在着相当大的反差。学生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甚至片面发展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以分数为本的教育有时仍然左右着校长的管理,校长总是在纠结与矛盾的应对中前进,导致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出现认知异化。认为抓教育质量就是抓分数,抓毕业班升学率。只要高考能出几个高分,就是高质量办学。致使社会群众、家长对办学质量的认识与理解粗放化、片面化甚至极端化。有的学校为了招生的需要故意片面夸大分数效应,严重脱离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追根到底是不能解放思想,不能正确树立教育质量观。片面理解教育质量等于学科质量,学科质量以分数高低来评判等粗放型做法。作为一个学校的校长,并不是认识不到这些错误的教育质量观,只是在不同的场合,他们以不同的面目出现罢了。美国学者威洛尔指出:“人们越来越把教育管理视为工具性的,视为实现组织目标和社会目的的一种手段。道理很简单。开办学校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而管理正是为此服务的”。在教育管理中,管理是手段,是为教育服务的;而教育也是手段,最终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笔者认为,衡量教育管理、学校管理做得好不好,关键是看教育的结果和质量,即学生的发展状况。而不是简单粗放地用考试分数来衡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作为一名校长,就应当从学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培养人提供什么样的支持”等方面关注学校教育。其中,“培养什么人”最为关键,培养目标不明确,其他工作就会很盲目或出现偏差。

《校长标准》强调高中校长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校长具有较全面的目标管理素养。准确地定位本校“培养什么人”。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校情与生情,从实情出发,准确定位学校的管理目标是校长带领全体教师认真思考的大事。既要严格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又要结合校情、师情、生情。引领社会正确理解学校的办学目标及管理目标,坚持立德树人不动摇,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落实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之中。放弃一些不合实际的、理想化的目标。研制出既有个性化的形式,又有符合本校实情的长效机制。具体地说,就是一位校长到一所学校上任,必须首先带领师生结合实际,开展对“培养什么人”再讨论、再学习活动,结合本校的办学理念、校训等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然后加强社会宣传,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占领社会对学校认识的制高点。增强法治观念,依法治校,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加强法治教育。然后,研究本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长效机制,彻底反思本校各项管理制度,与之冲突的弃之,与之疏漏的补之。破除影响学校发展的一切不利因素,引导支持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掌握扎实学识、秉持仁爱之心,不断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研究,努力实现学生素质适应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实际管理中,把握好考核与评价的关系,使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其激励性、导向性。突出个性化评价与集中评价相结合;突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突出多元化评价的即时性与导向性等。努力造成一批批能适应经济社会变革的要求、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现代高素质毕业生。

学校发展不仅仅是指学校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指学校不同学段特点特色的综合体现。《校长标准》所述的综合管理素养,就是要求校长推动学校发展方式的整体性变革。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必须具有两个基础,即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协同发展。然而,在现实中有一部分学校很在意的硬环境的变化,也许是因为一个学校软实力的变化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致吧。笔者认为,应当把一个学校软实力的发展放在学生首选的位置。对于学校软实力的增强,必须从学校的现代化管理入手。说直白点,就是要求校长推动学校发展方式的整体性、协同变革。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落实两手抓且要两手硬,注重一长一短的协同变革。即校园外貌与教学质量的协同进步与发展。学校校园变美用钱就可以解决,这是一个短期工程,但校容校貌美丽的维持是一个长期工作,需要广大师生甚至社会力量的长期协同。教学质量的提升本身就是一项长期积淀的工作,然而有的学校急功近利,不惜重金买人才,试图想从“高分”效应中找到快速成长的秘籍,实践证明这是不可取的。

现代管理素养,要求校长进行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依法管理。校长应当把学校管理中现实问题的解决作为工作重心之一。一是通过强化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扎实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借助党支部,学校工会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树标兵、倡导工作新风尚等活动。把提升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自律化、规范化潜移默化地落实自然工作之中。二是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制定教学专业发展具体计划,引导教师走向专业提升与教学提升双发展的良性轨道,一句话,就是通过各种渠道提升教师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实践中很多学校借助有经验的退休教师或在职的专业骨干,设置学校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通过学术专业委员会的督导,转变教师专业发展的懈怠情绪,激发教师不断增强专业成长的活力。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把外出学习的更多机会留给一线的教师,引导青年教师主动地投入课堂教学改革大潮之中。另外,将社会经济力量、社会对学校发展的渴望动力与学校的行动力有机结合在一起,助力教师专业发展落到实处,而不是留在纸上的一句空话。三是通过落实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加强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分数与素养的关系,开心学习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陈英.校长在管理角色中的定位[J].当代教育论坛,2016(10).

[2]刘玲.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管理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