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融合视角看“禅韵”壶的艺术个性

2019-05-28诸葛敏

山东陶瓷 2019年6期
关键词:石瓢佛教文化禅意

诸葛敏

图1 禅韵

香茶因为紫砂壶变得更加鲜嫩清香,紫砂壶也因香茶而变得光洁明亮,二者相互融合促进,得以在长久的发展中不断焕发生机。紫砂壶的造型、性能固然十分吸引人,但人们在欣赏一件紫砂壶时,文化也是不可忽视的重点。手工艺人在制壶时会赋予紫砂壶一个主题,人们在赏析时便会在此基础上萌发许多新鲜的想法,由此使紫砂壶的内涵不断扩大,形成灵活广阔的艺术空间。

茶道是人们修身养性的一种文化活动。在茶道活动中人们不仅能放松身心,通常也能进行文化交流,进而使自身得到提升。茶道文化在中国也分多种,儒有儒的茶道,道有道的茶道,佛有佛的茶道,不一而足。人们根据审美观的不同,在茶道活动中的感悟也就有所不同了,这也决定了我们可以从一件紫砂壶当中找出最为独特的文化特征。

图1“禅韵”即是一件将茶文化与佛教文化融合而成的紫砂壶艺术品,其造型与经典的石瓢壶有着相似之处,壶的整体冲淡平和,自然优雅,结构清晰,手工艺人意在通过这样的造型设计来表现佛教文化中的核心内涵:禅意。

石瓢壶是一种经典壶型,相传由宋朝大学士苏轼所开创,后由杨彭年、陈曼生等人改良而成。石瓢壶的特点是上部小而下部较为宽大,重心沉稳,呈“金字塔”状。那么此壶从造型上看是符合石瓢壶的特点的,但手工艺人又对这种造型有着自己的看法。因此我们能看到此件“禅韵”壶的壶身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可以称为壶的主体,与石瓢壶相同,特点在于线条更加圆润。壶的下半部分犹如上半部分的倒影,也形成了壶的底座,结构之巧妙令人称奇。简单的线条将佛教文化中的淡泊沉静体现出来,小巧的壶身中似包含着广阔的天地,禅意也就在人们的品味之中生成了。

壶嘴短促,线条清爽锐利,壶把手为耳状环形,角度适宜,便于人使用。这二者所展现的是紫砂壶线条运用的特点,直线是干净利落,曲线则柔和委婉,更显佛教文化的包容气度。壶盖造型呈宝塔顶状,浑圆立体的盖沿稍稍突出壶身,使壶更加生动,宝塔顶上的圆珠即为壶钮,圆珠顶端稍尖,像极了仙桃,象征着佛教文化中对于生命的看法和认识。整件紫砂壶干净整洁,给人以平和之感,砂质清晰的肌理提醒人们要经过修行方可完成脱胎换骨。手工艺人将佛教文化的种种内涵融入至壶中各处,使整件紫砂壶由内而外散发着禅意,完成了紫砂壶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完美融合。

“禅意”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术语,指一种清净寂定的心境。关于禅意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参禅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由此产生的诸多观点都使“禅意”的内涵得以扩充。我们初见此壶,或许只是觉得它素净,仔细观看便会觉得其线条运用大有讲究,若能得到此壶,在与之长年累月的交往过程中,便会赋予其诸多的情感和文化见解,此时这件“禅韵”也就完成了自己的艺术主题表达,即为人留下思考的天地,以谦虚的态度提升自己的内涵。

紫砂壶文化、茶道文化与佛教文化都有着共同的生命底色,那就是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紫砂壶艺术为茶道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平台,自身也在这种融合之中获得了新的艺术性格。可以说每件紫砂壶都有着自己的艺术个性,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件紫砂壶也在手工艺人的培育之中绽放着各自不同的光芒。

通过对“禅韵”紫砂壶进行分析,我们对于石瓢壶这种经典紫砂壶造型有所了解,同时也感受到手工艺人对于紫砂壶技艺的掌控。从文化融合的视角来解析此件紫砂壶中所包含的禅意,了解了“禅韵”紫砂壶艺术主题。紫砂壶艺术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外形的革新,更要注重运用造型表达出丰富的文化意味,这才是紫砂壶的生命力之根本。

猜你喜欢

石瓢佛教文化禅意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菱花石瓢壶”的艺术魅力
“石瓢壶”探艺
禅意人生
尺八的禅意
禅意(外一首)
品一杯充满禅意的茶
从佛教文化中汲取精进的智慧
浅谈“石瓢壶”的历史文化与艺术创作
佛教文化的内在结构与价值取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