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塔则村陶器的建筑装饰效果研究

2019-05-28张亚娟刘东霞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4期
关键词:陶器村落墙体

张亚娟,刘东霞

(太原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小塔则村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是第一个以制陶闻名于黄河边的传统手工业村落,历史上曾是碛口地区陶器生产的主要聚集地,商贸繁荣,元代开始已有生产陶器的记录,村内窑数多达五十多座,烧制的陶缸、瓮以及盆等产品多经碛口销往河套等地区,村民世代以制陶为业,家族窑业兴盛发达,烧制的陶器不仅用作生活用品,而且作为建筑装饰材料被广泛运用于建筑中。

一、装饰效果之因境而成

发掘地域资源、协调地域景观是乡土建筑发展的普遍规律,小塔则村陶器作为建筑装饰材料,对当地自然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此外,在垒砌形式、功能划分、空间营造以及艺术表现等方面与村落景观建设协调统一,形成了因境而成的建筑装饰效果。

(一)材料与形式

小塔则村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日照丰富,春季风沙较多,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传统生土墙吸湿能力强,土坯强度低,结构的耐久性差,遭雨水冲刷后,墙体易变形、坍塌,相比而言,陶器作为墙体装饰材料,敦实稳重、耐腐蚀性好,经得起风吹、日晒、雨淋,对当地气候环境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且由于垒砌便捷,经济适用,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特有的建造与装饰材料。

陶器搬运便捷、布置灵活、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导致其垒砌形式的多样化,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其形式分为如下几种:按垒砌材料可分为陶缸垒墙和陶缸与生土结合筑墙两种形式,前者垒砌方便,便于移动,后者坚实稳固,私密性较强;按垒砌层次可分为上下层与内外层,分别依据墙体的高度与厚度而定;按垒砌方向可分为垂直和水平两种,因垂直垒砌的重心较稳,故垂直排列最为多见,有口底相接的同向重复排列(图1)和口口相接的反向变化(图2)排列两种形式;按组合方式可分为不同体型的组合,如大小、高矮以及粗细的组合;此外,区别于位置的对照垒砌,还有一种错位的垒砌方式,上边陶器的口沿覆接于下边两个陶器的底部,常见于重心较稳的陶盆。(图3)

(二)功能与空间

陶器在建筑装饰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决定了其功能的不同,建筑装饰中陶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其中,用陶器划分空间的方式最为常见,小塔则村中院落墙体、牲畜围栏、菜园围栏以及道路两侧均为陶器垒砌,陶器对空间具有很好的分隔与围护作用;山体护坡中陶器的使用数量仅次于墙体,将陶器大面积地嵌入坡壁,陶器对坡体的防护作用有效地避免了山体滑落等自然灾害;院落中部分房屋用以堆放杂物或圈养牲畜,其墙体由陶器和生土垒筑,陶器整齐排列于木构架屋檐下,起支撑屋顶的作用(图4);此外,村民用陶器对当地废旧窑室的门窗进行封塞(图5),还有将破损的陶缸用作排水管道,使其发挥引流作用,以及敲破缸底用作陶窑的烟囱等。

陶器划分的空间具有灵活性与不完全封闭性,对村民的日常行为方式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如院落作为村民活动的物质场所,适用于节日庆典、婚丧嫁娶、敬神拜祖以及饮食起居等活动,以陶器划分与围合的半开敞、半封闭的空间兼具内向聚合与外延开敞的空间属性,避免了开敞空间的平淡无奇与封闭空间的沉重压抑,同时不完全封闭空间所带来的视线上的延伸有利于邻里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与外部自然环境的亲近。

图1 陶器口、底相接的排列形式

图2 陶器口、口相接的排列形式

图3 陶器的错位垒砌

图4 陶器垒筑的房屋

图5 陶器封塞的门窗

(三)艺术审美

小塔则村的陶器不仅满足了村落景观与建筑装饰的材料、形式与功能相协调的要求,而且符合当地村民对艺术的审美追求,陶器在建筑装饰中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为对点、线、面、色等视觉表现元素以及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1.视觉元素的表现

(1)散点分布

村落中被用于墙体、护坡中的陶器以密集的形式进行有规律地排列,而其余则被散置于村落中,呈散点状分布。此外,小塔则村为典型的散点型村落,因地形较为破碎,所以村落居民只能以小规模散居为主,民居、陶窑等建筑兼以点的形式布局,放眼望去,陶器的散点分布与村落建筑的散点型布局相呼应,构成了协调统一的村落景观。

(2)线性排列

不同于直线的生硬与自由曲线的灵活变化,陶缸的外部线条为几何弧线,其线条明快、简洁、柔和、通畅,陶缸的等距密集排列与组合加强了线条排列的持续性与整体性,使得线条面化而形成面感,同时一定规律的运用使得陶缸的排列层次分明、整体性强,富有节奏感。院落墙体中缸体的弧形边缘与窑洞、陶窑的弧形窑口相互统一,打破了传统建筑墙体外部边缘线条的单一,此外,整个村落沿山体等高线层叠布局,陶缸的层叠排列与起伏跌宕的村落形态相适应。

(3)虚实界面

陶缸的密集排列形成了一个个围合的界面,不同于土坯或砖等较为方正的材料,陶缸体型呈外凸状,致使垒砌时各缸体间无法紧密贴合,存在小面积且呈规律性分布的缝隙,缝隙为虚,缸体为实,虚实之间的变化使得墙体兼具审美艺术性与生活趣味性,各界面的虚实、高低、层次各异,形成了统一与对比并存,稀疏与密集并存的界面形态,具有丰富村落空间形态以及村落景观的作用。

(4)色质古朴

陶缸釉面色调几乎一致,呈黑色或褐色,表面较为光滑,有砂质颗粒散布,缸体脚部印有数条弦纹,不论其温和的颜色、较粗糙的质感还是朴素无华的外观,均与当地黄土地貌的粗犷豪放相呼应,同时陶缸整体造型古朴、浑厚,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安定稳重的视觉形象是对当地民窑风格以及淳朴民风的有力回应。

2.形式美的体现

(1)对称与均衡

在村落景观中,陶器的体型较小,与陶窑、民居等建筑形成对比,但通过一定数量的组合,陶器的整体被扩大,且与村落景观相融合,很好地平衡了村落景观的大形态,再加上陶器形体的对称美,以及村民在垒砌过程中对对称美的习惯性追求,使得陶器在建筑装饰中整体呈现出一种平衡、和谐与稳定。

(2)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的表现手法在陶器的建筑装饰中应用最多且最为明显,主要体现为陶器的重复与变化,陶器的垒砌实则为陶器的重复,而重复中又有变化,为了满足实际需要而选用不同大小、体型、色彩的陶器和垒砌方式,如较高的陶器多被用于墙体,而较矮的常见于护坡;大部分陶器垂直对照垒砌,而个别则错位垒砌;还有不同釉色陶器的结合垒砌等,变化与统一并存,变化避免了装饰的单一与无趣,而统一使得建筑装饰效果得以完整地呈现。

(3)节奏与韵律

陶器在应用中呈现出节奏和韵律的美感,体现为排列有序、疏密得当、虚实变化、对比调和、和谐稳定,对村落景观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其中,陶器整齐有序的排列形式与村落建筑依山就势的层叠排列相统一,疏密得当的垒砌形式与零散的村落布局相呼应,虚实变化的装饰效果与村落起伏跌宕的空间形态相适应,和谐稳定的形象与浑厚的乡土气息相协调,陶器的装饰效果丰富了村落景观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二、装饰起源之因地制宜

小塔则村陶器因境而成的建筑装饰效果并非出于偶然,而是村民结合社会文化意识等人文环境,发掘地域资源、协调村落景观以及融合村落文化的结果。

(一)协调村落景观

小塔则村位于山西西部山地、黄土丘陵地带,为典型的滨水型和自由生长型村落,空间布局自由灵活,因地形较为复杂,村落依山而建,沿山体等高线层叠布局,形成了起伏跌宕的村落形态,丰富的水、煤炭、陶土等自然资源为当地陶器的生产提供了便利。高低错落的自然景观决定了陶器层层叠迭、错落有致的建筑装饰效果。

受小规模散居的影响,陶窑和民居等建筑随山势灵活布置,呈前低后高的分布状态,层次分明,部分院落还呈现出转折错落的空间形态,如通过填、挖缓解地面坡度高差而形成的敞院,其建筑水平伸展布局,以及结合地形高差分层筑台而形成的台院,其建筑竖向组合布局。灵活散置的人文景观决定了陶器自由灵活、疏密聚散的建筑装饰效果。

(二)融合村落文化

受农耕经济生产方式的影响,村民饱含对封建礼制的崇拜之情,当地民居建筑形态常为上窑为尊,厦窑次之,倒座为宾,体现出封建礼制中长幼有别的等级秩序;受封建礼制的影响,小塔则村以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聚居为主,村民对祖先怀崇拜之情,家族制陶业的延续发展体现出人们对血缘关系的尊重;受居民情感的影响,村民世代以制陶为业,村落中遍布的陶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陶器寄托着人们对生计的期望以及对家乡的热爱。直到现在,村民仍习惯用陶器筑墙,陶器作为当地文化的载体,陶器的建筑装饰成为反映人们社会文化意识、心理感知和审美心理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三、村落保护之因地施宜

山西传统手工业村落中,将当地资源合理应用于建筑装饰的村落还有很多,如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砥洎城,当地冶铁业发达,其堡墙由冶炼废弃的坩埚筑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思想理论上认识不足,以及村落保护政策和措施的欠缺,传统手工业村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影响下走向衰落,对上述传统手工业村落景观与文化的保护,需要通过政府、高校、企业、村民、社会团体与社会人士等共同努力来实现。

(一)加大政策扶持

政府应将传统手工业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纳入当地城镇化发展的总体部署,制定相应的政策与规章,实施区别与分类保护,加强分级指导,并引领当地旅游局等机构制定科学的村落保护的专项规划,改善村落基础设施,整治村落环境,提升村落宜居指数,同时地方财政也应给予支持,保障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的资金投入,此外,政府还应结合国家的扶贫政策对村落手工业的发展加大扶持力度,恢复村落的经济功能。

(二)开展校企合作

高校应加强对村落保护的研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携手科研机构成立专门的保护组织,或通过申报课题、申办赛事、建设写生基地或制陶基地等途径提高村落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此外,还应推进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依靠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对村落的自然人文环境、整体格局以及民居建筑等进行合理、有序的规划,将具有代表性的村落景观建设为旅游景点,严禁因急于求成而盲目、随意地拆旧建新,从而导致对村落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破坏。

(三)实现文化自觉

当地村民应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觉,村落原住民既是乡土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传承者,针对村落传统手工艺逐渐流失的问题,村民应率先发挥他们的核心作用,挖掘家族企业文化,建设当地陶器特有的装饰文化、丰富村落文化的表现形式以及加大对文化的宣传等,积极投身于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实践中,为村落的建设与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四)加强社会关注

社会可成立村落保护的基金会,多渠道筹集资金,整合财力资源,加大村落建设的资金投入,如通过公众募捐募集资金,或者设立对传统村落建设的专项资金等,此外,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也应加强对传统手工业村落的关注,各尽其能,积极推进村落保护活动,发动社会各阶层人士共同参与到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实践中。

四、结语

小塔则村陶器的建筑装饰是手工业影响地域建筑装饰的材料与形式的一个典型案例,在改善村落景观、促进村落文化多样性以及丰富村落生活等方面产生中陶器是否还可以被应用于建筑装饰之外的众多领域,从而进一步凸显小塔则村陶器的特色,还需进一步实践与探索。■

猜你喜欢

陶器村落墙体
模块化蓄热墙体日光温室研究进展
农村保温墙体的热湿性能分析
浅谈UHPC在异形曲面墙体中的应用
浅析建筑垃圾在节能复合墙体中的应用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油画《村落》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