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司他丁对结肠癌患者微创外科治疗后血清炎性指标影响的分析

2019-05-28朱飞周华徐朝晖蒋胜华叶锋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乌司结肠癌微创

朱飞,周华,徐朝晖,蒋胜华,叶锋

(1.浙江衢州市中医医院肛肠科,324000;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肛肠科)

临床研究[1-2]结果显示炎性反应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具有密切关系,而当患者体内发生炎性反应时会促进恶性肿瘤的进一步发展,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目前临床上治疗结肠癌主要应用微创腹腔镜手术,由于患者在腔镜手术过程中特殊体位、气腹等影响,导致体内多个内脏器官出现血流灌注,造成氧化应激现象,使体内的炎性因子部分被激活。本研究探讨乌司他丁对结肠癌患者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后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旨在为临床降低患者术后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衢州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248例行结肠癌微创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124例,男性71例,女性53例;年龄范围31~54岁,年龄(45.29±20.17)岁;病程范围4个月至2年,病程(13.54±4.21)月。观察组124例,男性69例,女性55例;年龄范围32~53岁,年龄(44.32±19.27)岁,病程范围3个月至2年,病程(12.76±3.15)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衢州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结果、病理活检确诊为结肠癌;②年龄在18~65岁之间;③治疗前1周内未服用过抗感染治疗药物;④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合并全身性感染疾病;③因结肠癌发生引发的相关并发症患者;④妊娠期、分娩期、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及水平衡、常规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乌司他丁(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5000 u/支)注射剂,将30万u剂量乌司他丁溶于150 mL 0.9%氯化钠注射溶液后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治疗7 d。对照组在观察组患者治疗相同时间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溶液静脉滴注。

1.4 观察指标 (1)临床资料:于入院当天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长期吸烟史、手术时间、TNM分期等,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2)血清炎性指标检测:分别于术前24 h和术后48 h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液5 mL行常规离心操作,离心速度为2 000 r/min,离心时间为15 min,完成后取样本上层清液立即送检。采用荧光染色法(上海浦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测血清白细胞计数(WBC)指标水平,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美国贝克曼生物仪器公司)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降钙素原(PCT)、尿素氮(BUN)指标水平,对比患者异同。(3)效应分析: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血清炎性指标进行效应分析,分析乌司他丁对该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程度,并统计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血清炎性指标的固定效应系数。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采用混合线性模型中的固定效应模型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血清炎性指标进行效应大小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炎性指标水平比较 手术后观察组WBC、CRP血清炎性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WBC、CRP血清炎性指标水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对比

注:WBC为白细胞计数;CRP为C反应蛋白;ALT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PCT为降钙素原;BUN为尿素氮

2.2 结肠癌患者WBC和CRP的固定效应系数估计值比较 固定效应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对结肠癌患者应用乌司他丁,能够在术后平均降低WBC 1.038×109/L、CRP 23.148 mg/L,且该数值与时间无交互效应。见表2。

表2 结肠癌248例WBC和CRP的固定效应系数估计值对比

3 讨论

有临床研究[3-4]显示,当微创外科治疗过程中腹内压15 mm Hg持续2 h患者肠黏膜微循环血流量会减少40%左右,且检查后发现患者机体细胞出现线粒体肿胀、小肠绒毛坏死等损伤现象,可能会进一步引起细菌易位、内毒素血症等严重疾病。当患者结束微创外科治疗后由于腹内压迅速下降导致内脏血流回流,导致患者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5]。有学者[6]认为长时间的腹内压升高以及内脏血流水平降低会导致机体促炎因子表达量急剧上升,并引起机体发生剧烈的炎性反应。

本研究中,手术后观察组WBC、CRP血清炎性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WBC、CRP血清炎性指标水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原因是当患者出现炎性反应时WBC水平上升明显,需要进行抗炎、抗感染治疗[7]。血清CRP水平越高说明患者体内炎性反应越严重[8-10]。固定效应系数结果显示乌司他丁对结肠癌患者术后WBC、CRP不同时间点抑制作用无差异。可能原因是乌司他丁在炎症过程中控制血浆WBC、CRP水平,防止细胞因子的级联反应[11],达到抗炎、减少细胞与组织损伤、改善循环与组织灌注等作用[12]。

综上所述,乌司他丁能够显著降低结肠癌患者微创外科治疗后血清炎性指标水平且下降幅度较大,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并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乌司结肠癌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乌司他丁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乌司他丁对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4例输注乌司奴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病人的护理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乌司奴单抗治疗斑块型银屑病专家指导建议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