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牧区杜泊羊、萨福克羊与青海高原型藏羊杂交一代羔羊生长发育研究
2019-05-28杨杜录魏立明安晓东高生英杨发森王莉梅
杨杜录,魏立明,安晓东,裴 虎,高生英,杨发森,王莉梅
(1.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兰州 730030;2.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细毛羊育种场,甘肃 肃南 734031)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坐落于祁连山北麓,毗邻青海省,是以饲养牛羊为主的少数民族牧区县,养羊是其主导产业,饲养品种以甘肃高山细毛羊和青海高原型藏羊为主。藏羊具有耐寒冷、耐粗饲、母性好等生物学特征,但由于缺乏系统选育,品种退化严重,体格变小,生长发育减慢,经济效益不佳[1-5]。笔者结合绵羊腹腔镜输卵管输精技术,用国外著名绵羊品种杜泊羊、萨福克羊的冻精,授配当地群众饲养的藏羊进行杂交改良,为探索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羊产业开辟提质增效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自然条件概况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位于祁连山冷龙岭东端,属温带湿润山地草原气候,海拔2 500~4 500 m,年日照时数2 211 h,年均气温0.6~3.8℃,枯草期7个月以上,年降水量 361.6 mm,绝对无霜期 45~60 d[2]。草原面积2 897 km2,可利用草原面积2 115.27 km2,主要属高山灌丛草场、草甸草场、草原草场,是甘肃省的著名草原之一。畜牧业是全镇经济的支柱产业,2017年饲养绵羊22.19万只,其中藏羊10万余只。
1.2 试验材料与分组
试验母羊为肃南县皇城镇皇城村规模养殖户饲养的藏羊,杜泊羊、萨福克羊冻精由甘肃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提供。母羊全群同期发情处理,采用腹腔镜子宫角输精,分别随机授配母羊80只,即:黑头杜泊羊×藏羊(简称“DZ”)和黑头萨福克羊×藏羊(简称“SZ”)组合,并以同期发情自然交配藏羊×藏羊作为对照组(简称“ZZ”)。羔羊补饲料为甘肃元生公司生产的531羔羊精料补充饲料(粗蛋白≥18.0%,粗纤维≤8%,粗灰分≤9%,钙0.6%~1.2%,总磷≥0.4%~0.9%)。
1.3 饲养管理
参试母羊按照既定传统的方式饲牧,即:配种后(11月份)转群到60 km外的农区高茬收割农田地放牧,产羔前转群到冬春草场放牧,翌年5月中旬牧草返青时,母羊带羔羊转群夏季牧场放牧,冬春季对少数瘦弱母羊给予少量青干草补饲。所有羔羊出生后随母羊在附近产羔草场放牧,归牧后在母羊圈舍旁设隔离栏补饲,从10日龄引诱羔羊自由采食专用补饲料,并逐渐增加补饲量,每只羊7~15日龄日均补饲25 g、15~30日龄日均补饲50 g,每15天根据食槽剩余量情况,在前期基础上每只羊增加50~75 g,自由采食,总补饲期150 d。遇大雪天气,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羊、羔羊在露天简易隔离栏补饲燕麦、大麦青干草。
1.4 观察、测定项目及数据处理
观察怀孕母羊流产、难产、产羔数及带羔能力;羔羊的健康、死亡、采食、跟群放牧、发病等。测定羔羊的初生重,3月龄和5月龄体重及体高、体斜长、胸围。初生重在羔羊产后未哺乳前称重,3月龄和5月龄体重和主要体尺清晨空腹测定。测量工具为卷尺、测杖和电子体重秤。每组合随机测定单胎、发育正常羔羊20只,按参加试验羊取平均值,数据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适应性与体型特征
2.1.1 杂交一代羔羊适应性 参试母羊SZ组有3只母羊临产前由于转场,在车辆运输中受挤压流产,其余未发生流产、死胎现象,其中有1只母羊产双羔、1只产三羔。其余参试母羊所产羔羊均健康,无死亡,常见感冒、拉稀等无差异,羔羊断奶成活率98%。DZ、SZ组羔羊出生一周内与ZZ组比较,喜卧不好动,不能紧随母羊,常常母羊咩咩寻呼休息的羔羊,一周后跟随放牧、采食、抗病能力与对照组无差异。
2.1.2 体型特征 DZ、SZ组杂交一代羔羊在体型上近似父本,与母本差异较大,特别是尾型。外观特征:头型变宽,颈粗,胸宽深,背腰平宽,尻平,臀部发育良好,肌肉丰满[3],体躯呈圆筒状。但初生羔羊体高与对照组基本一致。
2.2 生长发育
2.2.1 体重 从表1可以看出,DZ、SZ组杂交一代羔羊与ZZ组比,初生重公羔分别增加1.15 kg和0.08 kg,分别提高33.24%和25.43%;母羔分别增加1.22 kg和0.75 kg,分别提高37.20%和22.87%。3月龄体重公羔分别增加 6.99 kg(P<0.01)和 6.21 kg(P<0.01),母羔分别增加 5.61kg(P<0.01)和 4.80 kg(P<0.01)。5 月龄体重公羔分别增加 10.24 kg(P<0.01)和 8.64 kg(P<0.01),母羔分别增加 8.85 kg(P<0.01)和 7.74 kg(P<0.01)。DZ 组与SZ组杂交一代羔羊初生、3月龄、5月龄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DZ组和SZ组杂交一代羔羊出生到5月龄公羔体重分别增重30.29 kg和28.96 kg,分别比ZZ提高37.03%和36.60%。
表1杂交一代羔羊与藏羊体重
2.2.2 主要体尺 由表2可以看出,DZ、SZ组与ZZ组相比,公羔3月龄体高、体斜长、胸围分别增加2.99 cm(P>0.05)、3.55 cm(P>0.05)、7.43 cm(P<0.01)和 3.90 cm(P>0.05)、4.46 cm(P<0.05)、7.06 cm(P<0.01),5 月龄分别增加 4.14 cm(P>0.05)、6.67 cm(P<0.05)、8.37 cm(P<0.01)和 4.74 cm(P>0.05)、7.25 cm(P<0.05)、7.65 cm(P<0.01);DZ与SZ组杂交一代羔羊比较,DZ组体高、体斜长略低于SZ组,胸围高于SZ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年龄阶段母羔的主要体尺变化详见表2。由于青海高原型藏羊四肢长,ZZ组羔羊与DZ、SZ组杂交一代羔羊平均体高差异不明显(P>0.05),但胸围差异均极显著(P<0.01)。
表2 杂交一代羔羊与藏羊3月龄和5月龄主要体尺指标
续表2
3 讨论与小结
(1)本试验表明,杜×藏杂交一代羔羊和萨×藏杂交一代羔羊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性情温顺,耐粗饲,跟群放牧能力、采食牧草能力和抗病力均较强,与当地藏羊无异[1],且弥补了藏羊生长速度慢的不足,体型体躯表现出很好的肉羊特征[4]。
(2)利用杜泊羊、萨福克羊做父本与青海高原型藏羊杂交,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其杂交一代羔羊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2],3月龄和5月龄体重、胸围等均较当地藏羊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说明杜×藏杂交一代羔羊和萨×藏杂交一代羔羊是适宜当地商品肉羊生产的优秀杂交组合,可以在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3)本试验结果是在羔羊较好营养条件下取得的,由于牧区基础设施设备条件限制,未对不同组羔羊精料补充料饲喂量加以区分,有待进一步精准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