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探析
2019-05-27张锦锋
张锦锋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声乐教学提出更高标准。声乐教学对提升学艺术涵养、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十分重要。新时代下,应该认识到声乐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开展声乐教学,增强学生声乐学习兴趣,进而提升高校声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1-0156-02
声乐教学具有高层次性、综合性、普及性,是一门艺术课程,也是一门文化课程,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促进意义。然而,由于学生对声乐知识认知度较低,不能够更好地知晓声乐作品内涵,导致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不足。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导向,丰富声乐教学形式与内容,引领学生去发现声乐作品中的美,陶冶学生情操,进而增强学生声乐作品鉴赏能力。
一、提升高校声乐教学的意义
素质教育理念推广的今天,高校需要与时俱进,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高校声乐教学需要向多元化、实用性模式发展,将学生从单一的授课模式中解放出来,增强学生学习声乐课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声乐人才。同时,提升高校声乐教学质量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声乐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不仅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审美观念与艺术,还能够强化学生对声乐的表达能力与感悟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问题
(一)缺乏情感式渗透。声乐是人们通过声音来呈现自身内心的情感艺术,其与音乐、语言有机融合,直接反映人类的思想与情感。情感的渗透,赋予声乐作品生命力,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情感教学是声乐的重点。然而,在当前声乐教学中,教师较为注重声乐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教授,忽视情感教育的渗透,导致学生艺术素养培养不佳。
(二)教学模式单一。在高校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技能理论知识的讲述中,大都采取灌输式、一言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声乐兴趣不高。同时,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还停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声乐知识大都是教师传递的,很少为学生拓展声乐学习空间。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今天,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当代学生学习声乐需要。
(三)传统文化渗透缺失。如今,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影响着当代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的文化精髓,对健全学生人格品质、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具有促进意义。因此,将传统文化传统到声乐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声乐教学形式,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增强学生声乐学习能力。然而,在以往声乐教学中,教师大都立足于声乐教材知识,传统文化渗透较少,很少实现两者的融合,使部分学生虽然声乐技能与理论知识较高,但人文素养较低。
三、提升高校声乐教学的策略
(一)情感教育的渗透。声乐作品需要人们通过感官去体验其中的情感,以情感与声乐情感形成共鸣,进而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声乐作品内涵。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声乐作品中,对学生学好声乐知识具有促进意义。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以情感教育为导向,尊重学生主体,根据学生发展需要,为学生开展声乐情感教学活动,带动学生情感,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声乐知识。
生活是一切事物的来源,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情感,引领学生,为学生开展生活化声乐教学活动,引领学生通过生活去感知、了解声乐作品,带动学生情感,使学生情感与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形成共鸣,进而增强学生艺术素养。例如,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前整合声乐知识,挖掘作品中的生活元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教学氛围,感染学生,提升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感悟,加强学生对声乐作品内涵的理解,之后引领学生歌唱,进而增强学生歌唱感染力。
(二)开展交互式教学活动。在以往声乐教学中,教师大都采取“一对一”教学方法。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教师应该从单一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元化、交互性教学模式,进而提升学生声乐学习兴趣。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主体性,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為学生构建交互式教学活动,增强师生、生生交流模式,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进而促进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声乐教学中,教师提前整合声乐知识,明晰声乐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发展需要,为学生构建教学活动,并且融入师生、生生交流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教学课件,为学生营造教学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融入到声乐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之后教师为学生开展讨论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引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与讨论声乐作品,明晰声乐作品内涵,之后引领小组成员一同唱歌,让学生分析、点评声乐作品,增强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感悟、分析、体验能力,进而提升声乐教学质量。
(三)传统文化的渗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校声乐教学中,有助于丰富声乐教学形式与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声乐的同时,更好地认知声乐作品内容,陶冶情操。由于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理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并且长时间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忽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授,导致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热情不足。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其渗透到声乐教学中,能够丰富学生情感,使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声乐作品,进而增强学生的声乐技能。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文化的渗透应该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学生发展需要,如此才能实现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
例如,在声乐教学中,教师提前整合知识,根据声乐教材形式,挖掘传统文化内容,实现传统文化与声乐教学的融合,丰富声乐教学形式与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文化氛围,引领学生融入到声乐作品意境中,使学生在声乐作品讨论、声乐作品分析、声乐作品演绎中,掌握声乐知识,进而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
(四)拓展学生声乐知识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声乐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授课,满足当代学生学习声乐知识的需要,进而提升学生声乐学习的动力。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应整合声乐知识,将声乐知识模块化,纳入到互联网平台中,为学生开展互联网声乐教学模式,进而实现声乐线上线下学习模式。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声乐知识,拓展声乐知识面,随时随学习声乐知识。因此,在高校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调整声乐教学安排,让学生借助互联网平台,自主预习声乐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引领学生探究、分析声乐作品,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增强学生声乐表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声乐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声乐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提前整合知识,引领学生学习互联网声乐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开展声乐鉴赏活动,引领学生欣赏声乐作品,促进学生分析、讨论音乐作品,进而培养学生声乐核心素养。此外,为了增强学生声乐学习动力,教师根据学生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身技能的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到其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是一门艺术课程,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具有促进意义。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声乐教学的开展,创新单一授课模式,转变教学观念,以情感教育为导向,为学生营造生动、趣味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提升高校声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霜阳.基于高校美声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对策研究[J].黄河之声,2018,(19):80.
[2]姚桂丽.声乐演唱及教学技巧探究——评《声乐教学艺术与演唱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8,(12):141.
[3]肖宗恒.弘扬发展民族声乐文化 重构高师声乐教学体系[J].黄河之声,2018,(20):97-98.
[4]范波.浅论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黄河之声,2018,(1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