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生在甲午海战中的爱国事迹稽考

2019-05-27王勇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4期
关键词:甲午海战爱国精神留学生

摘 要:1894年爆发的甲午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这场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很多中华儿女为保卫祖国而英勇献身,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我国由清政府派遣留学美国、欧洲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的参战大大地增加了当时海军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在海战中留学生们英勇战斗、不畏牺牲,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作为近代中国的新型知识分子,在海战中表现出的战斗风貌、爱国精神,值得后世永远学习和怀念。

关键词:甲午海战;晚清海军;留学生;爱国精神

在甲午中日海战,包括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保卫战几次战役中,留学英美归来的海军中高级将领参战的不下20名。其中留英归来的学生此时多任舰队较高职务,有位居总兵、副将等二铁甲舰和各巡洋舰管带的,包括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叶祖珪、方伯谦、黄建勋、林颖启、萨镇冰等第一届留英以海军为专业者;有任较小舰艇和鱼雷艇的管带和帮带、大副都司等职的吴敬荣、蔡廷干、陈金揆、沈寿昌、黄祖莲等十数名由美国学习归来后从事海军者。他们在甲午海战中英勇战斗、视死如归,上演了一幅可歌可泣的留学生报效祖国的英勇画面。

一、丰岛海战中的留学生

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这次战斗是日本有预谋地对中国海军运兵船的突然袭击,拉开了甲午中日海战的序幕。

沈寿昌是清政府选派的第四批留美幼童,在美国娜威大学学习物理学及化学,1881年提前回国,不久任北洋海军“威远”舰二副,后调任“济远”舰大副、帮带。1894年7月下旬,“济远”舰奉命为运兵朝鲜的轮船护航,当时“济远”“广乙”二舰自朝鲜牙山启航返国,被日舰“吉野”“浪速”“秋律洲”三舰围截,日舰在吨位、马力、时速和炮火、兵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开始不久,“广乙”就不敌日舰,随后逃遁,日方三舰合攻“济远”,邦带兼领大副都司沈寿昌英勇指挥炮手还击,双方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炮战,伤亡惨重,在激烈的战争中,沈寿昌的头部被飞来的一枚炮弹击中,壮烈牺牲。二副柯建章亦被炮弹击中而死。

二、黄海海战中的留学生

1894年9月17日发生的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海战的大决战。中日双方都倾其全部兵力试图挫败对方,取得决定性胜利。在这次大规模的战斗中,除提督丁汝昌外,主力舰艇的管带、帮带、大副,甚至战役的主要指挥官大多数都是留英、留美的归国学生,比如在北洋海军中地位仅次于提督丁汝昌的兼旗艦铁甲舰“定远”管带刘步蟾、“镇远”舰管带林泰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巡洋舰“济远”舰管带方伯谦,“靖远”舰管带叶祖珪、“超勇”舰管带黄建勋、练习舰“威远”舰管带林颖启、“康济”舰管带萨镇冰等都是第一届留英学习海军的归国学生,巡洋舰“致远” 帮带兼大副陈金揆、“广甲”舰管带吴敬荣、“广丙”舰帮带兼大副黄祖莲、“福龙”号鱼雷舰管带蔡廷干等均为早期留美归国学生。早期留美学生容尚谦(“寰泰”号管带)吴应科、宋文翎、曹家祥、王良登、吴其藻、徐振鹏等也都参加了中日海战的各有关战役。

“经远”舰管带林永升是福州船政学堂首批留学人员,在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学校学习,1880年回国协助筹建北洋海军,1881年任“康济”舰管带,1887年任“经远”舰管带,1892年兼任北洋海军左翼左营副将、总兵等。在黄海大战中遭到号称日本“帝国精锐”的“吉野”等四舰围攻,伤痕累累,但他不惧强敌,冷静指挥全舰官兵应战,“发炮以攻敌,激水以救火,依然井井有条”,正当他奋勇督战时“突中敌弹,脑裂阵亡”。

在“致远”舰任帮带兼大副的陈金揆是留美学生,1875年考入上海出洋肄业总局学习,同年秋作为官派第四批幼童赴美国留学。因清廷腐败,1882年奉召提前回国,入天津水师学堂,1883年后历任“扬威”舰二副、大副,1889年任“致远”舰帮带。丰岛海战中,在管带邓世昌的率领下,亲操驾驶,冲锋直前,击伤日舰多艘。为防止旗舰遭到“吉野”等舰艇的袭击,他毅然转舵,“开足机轮,驶出定远之前,即将来船攻沉”,使“定远”舰免遭伤害。经过激烈的战斗,“致远”多处中弹,船身倾斜,邓世昌认为只要炸沉日军主力“吉野”舰,就能扭转局势。陈金揆赞同邓世昌并与其默契配合,开足马力,向“吉野”冲击,不料中途遭到敌人鱼雷袭击,“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倾刻沉没”。陈金揆与邓世昌同时落水壮烈牺牲。

位于舰队右翼的“超勇”号管带黄建勋是第一届留英海军学生,1876年底,他与严复、萨镇冰、刘步蟾等28人被船政学堂第一批派往欧洲留学,1880年回国,1887年任“超勇”号快船管带。1891年李鸿章到威海检阅北洋舰队,以训练有功,加副将衔。黄海海战中,他所在船系木质包铁的旧式快船,速度慢,武器设备陈旧,在“吉野”等围攻下虽竭力还击,但已受伤严重,引起大火,不久即右舷倾斜。黄建勋落水后,左一鱼雷艇驶近相救,但他推掉救生绳,殉职于大海。 “超勇”舰中弹焚没后,这时候“广丙”“平远”“福龙”等舰艇亦参加战斗,“广丙”号帮带、留美学生黄祖莲也是第四批留美幼童,在海军学校攻读的是航海驾驶专业,在黄海海战中,他指挥“广丙”舰炮手配合“平远”舰击中日本海 军军令部长、海军中将桦山资纪乘坐的“西京丸”,使之起火,“福龙”鱼雷艇管带留美学生蔡廷干,是清政府派出的第二批留美幼童,回国后先后在福建水师、天津水雷学堂任职,1892年升任“福龙”号管带,“西京丸”起火后,他下令乘机对其发射两枚鱼雷,可惜都未中,遂使“西京丸”幸免于难。

在黄海大战中另一名著名的海军指挥将领是刘步蟾,他于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为驾驶班首届学生,1875年被派往欧洲学习枪炮、水雷等知识,1876年回国,升都司,1877年又赴英国学习海军,被英国海军授予优等文凭,1880年回国后奉调北洋,经李鸿章等人引荐,晋升游击,参加北洋海军的筹建,会办北洋操防,1885年赴德国接收北洋海军订购的“定远”号铁甲舰,先后任该舰副管带、管带,1888年升副将。“通西学,海军规制多出其手”,同年升北洋海军右翼总兵。此次战斗,刘步蟾让舰队排成“人”字阵,“定远”号在“人”字顶端,他率领这个旗舰直接冲入敌阵,将日本联合舰队拦腰截断。提督丁汝昌在飞桥上身负重伤后,他又代为督战。他冷静指挥,被五艘日舰的包围着的“定远”和“镇远”两铁甲舰沉着应战。他凭借熟练的驾驶技巧“指挥进退,时刻变换,敌炮不能取准”,反而把对方旗舰“松岛”号击伤,“并合击伤其左侧一船,白烟冒起数丈”。

“镇远”舰管带林泰曾和“靖远”管带叶祖珪都曾在福建船政学堂学习,同为第一届留英海军学生,林泰曾在英国海军学习实习期间,曾在不同种类军舰上工作,1879年回国,获升任游击,1880年调入北洋水师,先任“镇西”舰管带,之后赴英国接收“超勇”“扬威”舰。1886年改任“镇远”舰管带。1888年北洋海军成立,林泰曾为左翼总兵,加提督衔。叶祖珪归国后,历任“镇边”“靖远”管带。1904年奉旨总理南北洋海军兼广东水师提督,首次统一了清朝南北海军。本次战役,林泰曾率舰与“定远”密切配合,多次予敌舰重创,顽强不屈,奋力抗争。激战中,旗舰“定远”号的桅楼被炸毁,在这艰难的环境中,“靖远”管带叶祖珪挺身而出,使北洋舰队保持队伍,将敌舰追击10余里后才返回旅顺港。

黄海大战后,1894年11月,北洋舰队巡游渤海返抵威海,“镇远”号进港时误擦暗礁,导致底板多处裂缝,虽然采取紧急补救措施,安全进入港内,但是管带林泰曾过于自责,随即自尽身亡。他是第一届留英海军学生中的佼佼者,曾被誉为“闽厂学生出色之人”,留英时“资深学优”,回国后长期在海军中任职,为中国近代海军建设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时又担负着北洋舰队的要职,肩负重任,是北洋海军中不可多得的优秀将领。大敌当前的危难之际,他的死无疑是中国海军的重大损失。

三、威海保卫战中的留学生

黄海大战,中国方面在舰艇和海军官兵以及骨干力量虽遭到严重的损失,但同时也予敌以重创。这时候的北洋舰队依旧保持很大的实力,但由于清政府和李鸿章的错误方针,不敢重新组织力量对敌出击,而只是藏身于威海卫港口内进行防御。日军陆军在山东荣成角的登陆成功后,陆海夹击,北洋舰队腹背受敌。

奉命在威海港口外驻守日岛的是“康济”练船管带萨镇冰,他是第一届留英海军学生,后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萨镇冰先后担任过清朝的海军统制(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等重要军职,还曾代理过国务总理。萨镇冰曾在马尾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7年赴英国学习海军。回國后任天津水师学堂教习、北洋水师帮统兼“海圻”舰管带、广东水师提督、清政府海军统制等职。威海卫保卫战中,萨镇冰率部与敌舰顽强抗击,誓死拼搏,坚持苦守达十天之久,直至提督丁汝昌下令撤退才回到刘公岛上。

日岛失守后。威海卫的形势更加危急,“来远”“威远”和“靖远”等巡洋舰先后被日军的炮火击沉。2月8日夜,刘步蟾下令将他的座船“定远”号炸毁,他随即服毒自尽,表示绝不屈服于敌人。2 月1 1 日,丁汝昌也在镇远舰上服用鸦片烟自杀。第二天,北洋舰队向日军投降,清政府与李鸿章经营了多年的北洋海军至此全军覆没。

在威海保卫战期间,“威远”舰管带,第一届留英海军学生林颖启极力反对李鸿章避战保船方针。林颖启与萨镇冰是同学,曾在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校学习。 林颖启极力反对北洋舰队藏身威海卫港内,主张主动进攻敌人,以求转败为胜,但没有被当权者采纳。1895年1月30日,日本陆军第二军在龙须岛登陆,随后占领荣成,向威海进逼,形势危急,林颖启又上“形格势禁之策”,主动请缨到南帮炮台“相机攻击”,仍然不被接受。2月6日,日本鱼雷艇进入威海卫港内,偷袭他率领的“威远”号,“威远”号被炸毁沉没,林颖启被救登岸,身受重伤。

1895年1月20日,日军在荣成湾龙须岛登陆,l月3日,开始海陆夹攻威海卫港,计划进占威海南帮龙庙嘴炮台,当时任“广丙”号帮带兼大副都司的留美学生黄祖莲指挥“广丙”将士顽强抵抗,阻挠日军。但是日军后续部队增援,龙庙嘴炮台还是被日军攻占。日军利用有利地形,利用此炮台猛烈轰炸港内北洋舰队,黄祖莲在激战中中炮,壮烈牺牲。

在20名左右的自英、美归国参加甲午海战的留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忠于职守、誓死如归、英勇顽强的,计共为国家民族英勇献身的达七人之多。

甲午中日黄海等海战,我国以惨败告终。为了捍卫神圣的祖国,成千上万的爱国官兵英勇献身,其中也包括了十余名我国早期的留学生,他们是在祖国辛勤培养下成长为优秀人才和海军将领的。他们的牺牲,是国家、民族人才上的大损失,他们的英勇献身精神则是值得后人学习和永远怀念的。这些早期的留学生是我们当今知识分子和留学生们的光辉榜样,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

参考文献

[1] 戚俊杰,刘玉明主编.北洋海军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2] 戚其章.中日甲午战争史论丛[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3] 陈道章.船政研究文集[M].福建:福建省音像出版社,2006年版.

[4] 陈悦.北洋海军舰船志[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15年版.

[5] 周棉.中国留学生大辞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 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7] 戚俊杰,刘玉明主编.北洋海军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8] 陈旭麓主编.甲午中日战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作者简介:王勇(1994.12- ),男,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甲午海战爱国精神留学生
弘扬爱国精神 凝聚侨心侨力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沉没的锚链——甲午海战前中日海军近代化之比较
甲午海战纪念馆主体雕塑的创意与艺术处理
海军召开纪念甲午海战95周年学术座谈会
甲午海战中出色的指挥者刘步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