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内外融合”的影像志

2019-05-27王平

戏剧之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扶贫攻坚

王平

【摘 要】《出山记》是一部记录我国特困地区内外融合、打赢脱贫攻坚故事的电影。从发展传播学的视野看,这部影片是大众传播媒介参与农村扶贫开发、助推小康社会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主创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揭示了影响精准扶贫政策创新扩散的诸多因素以及有效帮扶的路径选择,艺术地展现了参与式发展理念、帮扶策略及沟通方法的重要性,不仅对于当地干部群众来说,是莫大的鼓舞,而且对于全国其它贫困地区加强“内外融合”、打好脱贫攻坚硬仗,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

【关键词】发展传播学;参与式发展;扶贫攻坚;内外融合;《出山记》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1-0052-03

电影《出山记》记录的是贵州遵义大山里脱贫攻坚的故事,荣获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评委会最佳作品奖。这部影片是《乡村里的中国》的导演焦波率领团队在贵州大山里驻扎了三百多天拍摄制作而成的。该片于2018年4月以来,在北京、上海、重庆、贵州、江苏等地一千多家影院上线,一直好评如潮。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展现遵义贫困山民翻越脚下大山的曲折动人故事的《出山记》,值得我们深入关注与探究。本文拟借助发展传播学尤其是参与式发展传播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对纪录电影《出山记》作一定的解读分析。

一、发展传播学及参与式发展理论

作为传播学的主要分支领城之一,发展传播学一般被解释为运用现代的和传统的传播技术,以促进和加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过程,其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探究如何利用传播手段,有效地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促进其社会发展或现代化的进程。[1]

发展传播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居于支配地位的现代化范式,主要代表作有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勒纳的《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的现代化》(1958) ,传播学鼻祖威尔伯·施拉姆的《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1964) ,美国传播学者埃弗里·罗杰斯的《创新的扩散》(1962年)和《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1966),等等。[2]发展传播学一直处在不断修正和自我否定之中,二战后从着眼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范式、放眼世界的依附范式,逐渐发展为以参与式传播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参与式发展理论作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关于发展的新思维、新范式,采取了与经济导向的现代化理论和政治导向的依附理论不同的路径,它把发展视作一个整体、多维、辨证的过程,核心是强调发展的参与性和可持续性,其关键点则是“赋权”,即赋予或增加社区和边缘群体在发展活动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使他们充分认同并接受发展决策与选择,从而把外来帮助或支持变成自己内在的发展动力。由此,参与式发展理论不仅重视外源推动和内源发展的有机融合,而且更为注重发展的内生性驱动,认为“发展”并非建立在一个普遍模式的基础上,而须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传播”也不是单向地把信息传递给特定观众,而应重视传播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尤其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商对话和沟通交流。在参与式发展传播模式看来,发展项目所针对的人群能否积极地介入其中,直接影响到发展项目的成败。只有作为主体的民众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发展项目中,这些项目才有可能卓有成效。否则漠视民众的主体性、智慧和创造力,强行推进老百姓不理解、不支持或不积极参与的某些发展项目,必然导致这些项目的失败。[3]

近年来随着国内传播学研究的逐步开展,有关大众传媒与农村社会发展或“三农”传播等方面的研究也开始受到重视,研究工作已有初步的进展,但在国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探析农村题材电影、纪录片等与扶贫开发、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作用关系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本文主要运用发展传播学尤其是参与式传播的理论和方法,对纪录电影《出山记》进行典型案例解读,以期对我国“三农”题材电影或纪录片等的创作与传播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二、纪录片《出山记》的发展传播学解读

(一)影片真实纪录了我国特困地区内外融合、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故事,对教育干部和激励群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展传播学的理论奠基人勒纳、施拉姆等学者认为,欠发达国家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众传媒是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对现代化进程具有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从这一意义上看,电影、电视等现代传播媒介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人们突破时空限制,开阔视野,了解新事物、新知识,培养新观念、新技能,可以促使人们“逐步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主动地投入社会变革,从而实现加速现代化进程的社会目标”[4]。

上述有关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论点,对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决胜扶贫攻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真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诚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贫困地区的不平衡发展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特困群众的生存状态仍然堪忧。如《出山记》中的遵义市务川自治县石朝乡,就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在贵州省2760个深度贫困村中,石朝乡大漆村又是乡里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人口最多的极贫村,村中共有985户4119人,其中贫困户435户1803人。此类深度贫困村之所以致贫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包括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思想落后、生产生活水平低下等,因而其脱贫攻坚的成本极高、任务也甚为艰巨。

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宏伟目标,需要举全国之力来共同实现。作为现代化进程之推进器的大众传媒责无旁贷。媒体纪录片更是反映现实、纪录时代的一面镜子,理应为农村精准扶贫、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出山记》就是一部反映外源推动和内源发展有机融合、决胜扶贫攻坚故事的典型镜像。从影片中我们看到,国家和当地政府对于大漆村这样的贫困山村的政策倾斜、人力和资金等资源的投放在逐年加大,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贫困山村脱贫攻坚的进程。我们也看到,国家对贫困地区超常規的外源推动,使贫困地区的内源发展能力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尤其是精准扶贫机制越来越注重外源推动机制和内源发展机制的融合,越来越注重激发、培养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本领。通过纪录片《出山记》所展示的遵义山区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绩,不仅对于当地干部群众来说是莫大的鼓舞,而且对于全国其他贫困地区加强“内外融合”、打好脱贫攻坚硬仗,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激励意义和榜样示范作用。

(二)作品揭示了影响精准扶贫政策创新扩散的诸多因素以及有效帮扶的路径选择

罗杰斯曾指出创新具有五种属性:相对优势、相容性、复杂性、可观察性和可试用性,并认为复杂性与创新采纳速度成反比,其余四种属性即相对优势、相容性、可观察性和可试用性,与创新采纳速度成正比[5]。从上述意义上看,影响精准扶贫政策创新扩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这样几点。一是许多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过程本身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如某些像大漆村那样的贫困村,地处偏远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场经济发育迟缓、产业结构单一且不合理等。二是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多,精准扶贫所规划的产业项目缺乏足够的劳动力,如大漆村不少青壮年村民常年在浙江、广州等地打工,一些留守的老人妇女自我发展能力较低。三是扶贫开发项目主要依赖政府部门,许多农民难以被组织和动员起来,因而缺乏农村内部人员尤其是村庄内生型合作社组织的长期支持、管理和维护。四是小农生存伦理的抵抗,即一些贫困户追求的往往是生活层面的稳定与保障,满足自给自足的生活,这种小农经济思想和生存伦理可能与国家推行的“发展型”帮扶项目产生矛盾。如大漆村在发展具有一定市场风险的香榧等特色种植产业时,一度引发不少村民的抵触情绪;在异地搬迁扶贫的过程中,某些像申学王那样的搬迁户感到自身面临着生计风险,也曾强烈反对该政策的实施。五是农民之间的平均主义,如不少村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当知道贫困户背后蕴含着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时,往往互相争着申请去做贫困户,这极容易导致矛盾纠纷或冲突。如大漆村泉里组修路期间,有几个邻村村民为争当贫困户堵路不让修,致使修路工作一度受阻,等等。

当然,影响精准扶贫政策创新扩散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远不止上述几点,如异地搬迁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财政压力、后续政策保障等问题,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精准扶贫政策的扩散、实施,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电影《出山记》主创运用现实主义手法,不仅为我们展示了精准扶贫政策创新扩散的诸多影响因素,而且也为我们呈现了外源推动和内源发展有机结合、实现精准帮扶的路径选择。

所谓精准帮扶也即有效帮扶,是在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准确识别的基础上,根据贫困的成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因贫施策、精准到户的帮扶。这是精准扶贫政策的核心。从精准帮扶的路径选择上看,主要有发展生产脱贫、易地扶贫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就业扶贫和社会保障兜底等。从《出山记》这部精准扶贫的镜像来看,石朝乡大漆村主要通过易地搬迁扶贫、大通道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进行精准扶贫。如申学王一家的脱贫之路是通过易地搬迁方式实现有效扶贫的典型案例。他们家所在的村组处在悬崖之上、资源贫瘠且没有通公路,出山需要一个多小时。对这一部分贫困户,当地政府实施异地搬迁扶贫政策。该政策背后关联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观念,即把搬迁扶贫与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使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改善,发展机会和脱贫能力得以增多或增强。然而,申学王常年住在大山里,已习惯与庄稼牛羊打交道的生活,担心搬去城市后不知该如何谋生,因而对易地搬迁政策很是抵触。但其而立之年的儿子申周非常支持这一政策,渴望离开山村,搬到县城,谋求一份好工作,同时早日找到媳妇、结婚成家。申家两代人的思想观念存在较大差异,在易地搬迁这一矛盾问题上,一度难以调和。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担忧、争吵、焦虑、犹豫之后,最终在村支书申修军的劝服下搬进了县城的开发区,成为城镇居民。申周有过外出打工的经历,搬进城后就在当地的电子厂上班,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当然,影片在表达村民对异地搬迁扶贫模式的肯定和赞扬的同时,也引发我们对村民搬迁后的城市融合与发展问题的反思,如已习惯大山深处生活方式的申学王,进城后究竟如何谋生、又有着怎样的社会保障等,值得关注和探讨。

(三)艺术地展现了参与式发展理念、帮扶策略及沟通方法的重要性

参与式发展理论认为,发展是一个整体、多维、辩证的过程,其核心是强调发展的参与性与可持续性。在该理论看来,只有民众积极地介入到发展项目中,这些项目才能够得以长期有效的、可持续的开展。因此该理论非常重视发展与传播过程中的内生性驱动,注重参与过程中基层民众的积极参与、发声和增权赋能,期冀通过基层民众与决策者、利益相关者、项目推动者等的互动,“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6]。

早在200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颁布后,国务院扶贫办就已明确提出,把参与式扶贫和整村推进作为两项基本的扶贫战略。这标志着中国扶贫机制的历史性转变,即从粗放式扶贫、救济式扶贫转入到开发式扶贫和参与式扶贫相结合的历史时期。如今的精准扶贫政策更加重视二者的有机结合,更加强调农民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要求基层政府应通过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方式提高贫困农户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基层干部、企业等不同扶贫主体直接与贫困户、贫困人口平等沟通与对话合作,提升农民群众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意识、素养和能力等。由此可见,重视发挥农民主体性的精准扶贫政策正是参与式发展理论的一种创新或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赋权增能和广大民众参与合作的思想理念,是参与式发展理论在扶贫领域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纪录片《出山记》可以说正是这种参与式发展理念下的对农传播范本。该片秉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原则,通过对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代表—申修军的形象塑造,为我们艺术地揭示了农村精准扶贫过程中参与式发展理念、扶贫策略及沟通方法的重要性。申修军是大漆村党总支书记,在《出山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扎根乡土,深谙民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参与式发展、参与式扶贫的理念和精神。

脱贫攻坚的过程是艰辛的、复杂的,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境。如打通大通道是大漆村脱贫攻坚的关键环节,但修路要占用农民的土地和房屋,还有大量的坟墓需要迁走,因而,这一措施遭到不少村民的反对。但申修军深知,通过行政手段强迫农民参与脱贫,是根本行不通的,应尊重群众意愿,让老百姓理解有关政策,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扶贫攻坚方案或项目才能顺利开展。为此,申修军通过开会动员、入户访谈、集体讨论等方式,在认真倾听群众的忧心事、困难事的同时,努力说服群众以大局为重、配合修路拆迁工作。为做村民思想工作,他一度疲劳过度病倒了,但他不顾医生反对,拖着病身继续到村民家中做说服工作。最终有关群众以大局为重,为大通道建设做了让步。

当然,在大漆村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还活跃着诸多可圈可点的基层干部。如遵义市国税局派驻大漆村的第一书记周亮,同样有一颗担当执行、服务群众、奉献基层的初心。上任之后,他与申修军一起积极筹集资金,带领群众打通了大通道,而后又通过“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民”的模式,发展了西南地区最大香榧种植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的黄花连片种植基地,开辟了“电商+扶贫”的销售模式,让该村处处有产业的格局得以初步形成。

总之,我们从《出山记》这部纪录电影里,能够找到许多基层干部的身影。当然申修军、周亮等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和奉献基层的乡土情怀,尤其是参与式发展理念、扶贫策略及沟通方法等,更值得广大基层干部学习、借鉴。

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工作的背景下,我们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像《出山记》这样的有社会责任感、反映“三农”热点问题、体现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干部和群众脱贫攻坚的自信心及创造力的对农传播产品问世,从而为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农民群众福祉、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等,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程曼丽,乔云霞.新闻传播学辞典[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24.

[2]夏文蓉.发展传播学视野中的媒介理论变迁[J].扬州大学学报,2007(3).

[3]韓鸿.参与式传播:发展传播学的范式转换及其中国价值——一种基于媒介传播偏向的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3).

[4]夏文蓉.发展传播学视野中的媒介理论变迁[J].扬州大学学报,2007(5).

[5]埃弗雷特·M.罗杰斯.创新的扩散[M].辛欣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190-234.

[6]韩鸿.参与式影像与参与式传播——发展传播视野中的中国参与式影像研究[J].新闻大学,2007(4).

猜你喜欢

扶贫攻坚
论农产业发展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性
保险业助推扶贫攻坚问题探讨
网络扶贫为农民“拔穷根”
浅淡如何发挥交通基础作用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金融发展与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及扶贫攻坚对接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