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曲《四段锦》的音乐分析
2019-05-27侯西莹
侯西莹
【摘 要】在古筝的练习和学习过程中,演奏者会接触到不同流派的曲目,很多人对不同流派的曲目所特有的风格了解不够充分,常常不能完全演奏出曲子所独有的韵味。这都是演奏中会遇到的问题。本文讲述了山东筝艺中的经典古筝曲目《四段锦》,通过各个方面对曲目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进行演奏。
【关键词】流派;《四段锦》;音乐分析;演奏技巧与要点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1-0043-01
筝,别名又为古筝,多数情况下也被称为汉筝,是中国的弦乐器。起源于战国时期,兴盛于唐。随着几千年的历史不断发展,筝也在不停发展进步。最初为十六弦筝,十八弦筝,直到发展为现保留的二十一弦筝,最为常用。传统的筝乐在最早的时候被分为了南北两派,其中最具有代表性有五大流派。
一、古筝流派
(一)五大流派
在筝乐的南北两派中,筝乐《四段锦》所属的山东流派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五大流派中的山东流派。“浙江、河南、山东、潮州、客家”为古筝流派中现存的最具有代表性有重要意义的五大流派。
(二)山东流派
山东流派中的代表性人物有高自成、赵玉斋、赵登山、金灼南。山东筝曲大致有两类,大板筝曲以及小板筝曲。
山东筝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则属于六大板中的大板曲,艺术性较为强,既可以单一演奏,也可与其他乐器一起演奏,合奏的乐器通常是由琵琶、古筝、奚琴、扬琴四类乐器组成。民间流行着一种说法,“无筝不成乐”,则凸显出了古筝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二、《四段锦》的由来
古筝曲目《四段锦》是所属的流派为古筝五大流派其中的山东筝派,是山东筝派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曲目之一,原作者不详,后是由著名的山东筝派筝家,被称为“中国筝王”的赵玉斋先生所改编,所依据的是山东老八板曲子创编而成。筝曲《四段锦》的命名意为四段精华之作,由四首山东大板筝曲组成,以小关节托劈为主,这四首分别表现着不同的场景,演奏上也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
因而,我们在最初学习筝曲《四段錦》的过程中,要对《四段锦》所属的筝派以及编曲者进行一定的了解,探索其中所属筝派所特有的韵味以及演奏技法,对筝曲背景的了解是一个严肃严格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影响着曲目的演绎情绪,并且关系到后期对于曲目的情感处理。《四段锦》的编曲者赵玉斋先生在沈阳音乐学院任教时完成该曲,对筝曲的改革有着重大的影响,将十六弦增加到了如今的二十一弦。《四段锦》是他在学习音乐理论和西洋乐器的过程中,吸取了西洋音乐的精华,这才创作出了流传至今的筝曲《四段锦》。该筝曲不仅仅在节奏的变化上有所突破,使原有的民间筝曲中的程序发生了改变,并且在该曲的第二首和第三首的高潮部分加入了钢琴的部分技法,加强了筝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第四首中的三连音更是将全区带入了又一个高潮。
三、音乐分析
筝曲《四段锦》是山东筝派中的传统曲目,上面简单提到了其中所包含的四首,在练习的过程中,每首都要根据场景的不同进行演奏,不可单一主体的将曲目整体化的综合。四首带有标题的小曲连贯演奏而形成了套曲形式,环环紧扣,深入主题,色彩鲜明。若是将四首分开演奏,又是一首首色彩各异的筝曲小品。
(一)清风弄竹
第一首取名为《清风弄竹》,为咏物之经典作品,作为全曲的开篇,速度为中板,大约在84左右。此段以右手拇指的连托开始,犹如清风拂面而来般轻柔,仿佛进入到生机盎然的竹林间那般惬意轻松,展现出一副美景,一种诗情画意。四小节的高八度的重复仿佛一步步走入竹林深处。而在音调方面,委婉,轻盈,优雅,令人逐渐沉醉其中,心旷神怡。旋律上富有歌唱性,哼唱起来轻快明亮。此段结尾的倒数三四两小节的重复,一直到倒数第二小节,速度不断渐快,力度不断加强,反而在最后一小节突然减慢,力度为pp,表示很弱,为下一首的开篇埋下了伏笔。
(二)山鸣谷应
第二首名为《山鸣谷应》,从此标题的字面上看,像是在描绘一幅在深山谷里,交相呼应的场景,山与谷相对,互相传递着声音。这段承接着第一段,不仅在速度上有了改变,同时逐渐进入高潮,速度大约在100左右。开头与第一段形成对比,情绪表现比较强烈,并且与第一段不同的是,此段进行了反复。
(三)小溪流水
第三首名为《小溪流水》,正如小标题所描绘那样,此段在前两段经过清风徐来,翠竹沙沙作响,风声在群山的山谷中回荡后,迎来了筝曲《四段锦》最为平和的一段,整段在中音区演奏,旋律的流畅和缓慢、节奏的欢快宛如小溪间潺潺的流水声,使听者感觉到身心的愉悦,得以放松,宛如身在人间仙境般。在速度为92的中板下,此段与第二首《山鸣谷应》形成对比,音域较宽,整体缓慢,也不像第二首那样紧凑,显得更为轻盈。
(四)普天同庆
第四首名为《普天同庆》,迎来了全曲的结尾以及高潮。前半段由中音区移向了高音区,描述了一幅节日里欢歌热舞的场面,人们喜庆佳节的欢快场景。显得颇为明亮,后半段跳跃性地移到了低音区,显得低沉却有力,整段起伏多变。在演奏上,后半段的谱子上标记着“热情地”此类情感术语,也迎来了全曲最为高潮最为激动人心的一段。
参考文献:
[1]闫永丽.山东正派与筝取得发展和艺术风格[J].菏泽学报,2007.
[2]杨红.中国传统古筝曲集萃[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
[3]袁莎.古筝教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4]上海筝会.中国古筝考级曲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