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ESI的中国电影产业现状研究

2019-05-25宋晨晨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3期
关键词:电影产业文化产业

宋晨晨

摘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将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文化产业核心之一的电影产业此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电影产业在近年发展形势喜人,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强国。然而如此大的发行量背后是巨额的电影产业对外贸易逆差,这不利于我国整体电影产业的发展。文章结合PEST对我国电影产业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美国、韩国、法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历程,分析对我国的电影产业发展启示。

关键词:电影产业;文化产业;PESI分析

一、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一)电影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融资模式渐趋成熟

各项利好政策相继涌入电影业,因此吸引了一大批社会资本的进入。资本主体越来越趋向多元化,规模也与日剧增。随着电影产业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出,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与专业资本相继投入这一领域。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投资规模也日益庞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以BA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投资进入电影行业

作为投资主体的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电影行业,因此使得传统电影业模式发生了变化。比如以阿里巴巴的娱乐宝和百度的百度游戏为代表的众筹模式出现。以猫眼和淘票票为代表的购票系统深刻影响着发行端的现实。在最终的放映阶段,各种视频网站和放映盒子正逐步拓宽传统的放映领域。

2. 投资系统逐步体系化

担保业、保险业逐步进入电影行业,使得投资向着更加体系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转嫁风险。特别是保险行业,不仅为演职人员及剧组的设备道具等提供了保障同时也逐渐为发行领域的发行量不断创新保险的模式和种类。同时保险业也具有了融资这样的新型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融资风险。

(二)电影业规模总量日益增加,票房占据半壁江山

“7天破56亿”使得2018年春节档国内电影票房再次燃爆,据统计,目前《战狼2》摘取国产电影票房榜首的桂冠,其中《红海行动》、《美人鱼》、《我不是药神》、《唐人街探案2》和《战狼2》成为我国电影史上破30亿记录的电影。

这几年,结合2009~2014年的数据发现电影产业规模的增加也暴露了结构不均衡的现状,其中票房收入遥遥领先于非票房收入和海外票房收入。

(三)电影业全球化进程加快

纵观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史,发现从国内电影企业的闭门造车到如今的中外合资大片与日俱增,我国电影产业已经不满足于在国内市场上的份额争夺,纷纷力求自身电影走出国门。通过投资好莱坞以及其他国家的影片,使得国际化的合作进一步加深,开始参与宣传、发行完整的产业链,共享全球收益的分成。

(四)国际国内票房差距巨大,海外电影发行遇冷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海外发行面临巨大的逆差,从2010年到现在,国内高票房的电影在全球票房的统计下发现海外票房表现平平甚至一片惨淡。目前全球票房的最高保持者还是《卧虎藏龙》,在北美的票房收入超过1亿美元。其它所有的影片票房基本上未超过10万美元。

二、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发展PEST分析

(一)政策环境:政策利好频传,力求电影行业跨越式发展

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之下,国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影市场繁荣的政策。这些政策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多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特别是一些财政部门、央行、财政部等资金支持使得相关政策落实到实处。其次人才的培养和电影专项基金方面政策形势更加的多样化。最后,在电影行业的发展中更加关注质量而不是单纯的谋求速度。

(二)经济环境:投融资进一步深化,互联网企业高歌猛进

资本、互联网经济和电影产业化布局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主要经济环境因素。以BAT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公司,通过一系列并购、融资、战略合作,纷纷渗透入传统电影行业。腾讯视频推出“为虎添翼”电影计划;阿里巴巴成立阿里影業,开始进入电影业。

(三)社会环境:观影人群增长非常迅速

2018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发现,国内上半年电影票房202.2亿元,这一纪录成为了全球电影史上单国家记录保持者。通过各大网络和销售平台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90后成为了票房纪录的最大贡献者。

(四)技术环境:电影屏幕数量越来越多,数字技术越发成熟

过去十年,中国电影银幕数量以27.9%的年复合增速高速增长,银幕数的扩张推动中国电影票房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随着2017年下半年国产电影在内容和制作品质明显提升的带动下,电影票房重回两位数增长,同时 “互联网+电影”的模式全面开花,电影产品依赖传统模式步履维艰,必须融入“互联网思维”,在电影的投资、制作、发行、营销各个环节运用“大数据”“众筹”“线上选座购票”等新兴手段。

三、世界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对中国电影产业化的启示

(一)美国电影发展概况及对中国的启示

1.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概况

说起美国,首先便会想起好莱坞这个名词,美国的电影产业在国家资金和政策的双重大力支持下,形成了全球有名的“好莱坞”价值观。美国也成为一个能依靠自身的影视作品将自身文化价值传递到全世界的国家。这一成果依赖于“美国梦”这一价值观的构建、好莱坞电影产业链的全方位发展、灵活多变的海外营销策略以及政策、法律、资金的支持。

2.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高度有效的价值观建构

提起美国电影,大家想到的都是“美国大片”,而这些大片的叙事无非是一个小人物,某一天突然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是通过小人物潜力的充分释放改变自己、塑造全新的自我。换言之。也就是个人的潜力可以通过无限的挖掘得以展示,一切的外在都无法阻碍自身的潜力释放,当个体相信自己、充满自信,就可以打败强大的敌人。这就是美国的价值观中最具魅力的“美国梦”。

(2)成熟的海外营销策略

好莱坞这几年发生了从“合拍片”到“多版本发行”的转变,意在海外销售市场规避與他国文化意识形态的差异。美国电影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比较健全,票房收入占比只是总收益的一小部分,他们更注重相关产业链资源的开发与整合。《钢铁侠3》在美国影院上映时,与之相关的衍生品遍布:钢铁侠耳机、鼠标、机器人,这些产品都是与电影情节相吻合的高科技产品。观众看完电影、走出影院,带着对电影的观感,看到这些周边产品,自然使他们对其产生熟悉甚至购买的欲望。

(3)国家政策、法律和资金的大力支撑

美国电影的全球影响力并非简单商业运作的成功,好莱坞电影的霸主地位很大成分归功于美国强大的资本与政治影响力。2015年9月,习近平访美期间,中国电影集团与美国电影协会又就影片分账、发行诸方面签署协议。美国以其强大的国力,在政治、外交等多个层面推动着本国电影的输出。

(二)法国电影产业概况及启示

1. 法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法国是享誉世界的老牌电影大国以及艺术圣地。一战前,法国是世界头号电影强国,不仅在本土欧洲市场呼风唤雨,而且销往美国,占据大半美国电影市场。但二战使得法国电影一落千丈。法国电影自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兴盛,本土市场不再由美国影片占据主导。2014年,法国电影走出2013年的低迷潮,观影人次达到2.09亿,国内票房收入13.3亿欧元,法国电影市场份额占比由2013年的31.9%上升至43.1%,美国影片则由55.6%下降至47.0%。

2. 法国电影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法国电影走向复兴,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

(1)完善的产业资助体系

法国电影总局CNC的产业资助体系被法国影人视为“王牌政策”,这一体系是法国独有的。法国财政法曾明文规定,对法国的电影产业设立扶持资金,资金来源于影院、电视以及录像等相关行业的税收。1985年,法国又为电影产业设立了一个投资机制Soficas,作为对CNC产业资助体系的一个商业补充。Soficas的出现,使得法国的制片发行数量迅速提升,国际化速度不断加快,合拍片数量不断上升,法国本土片得以抵御好莱坞的攻势,本土片的市场份额上升,稳定在25%~35%。

(2)成熟的电影推广机制/机构

法国电影的对外推广是以法国外交部为首的,通过利用电影资料馆、电视档案馆的网络工程和组织法国电影回顾展等形式,推动法国影片的传播。成立于1949年的法国电影联盟负责在全世界开展宣传法国电影的活动,诸如文化交流活动、法国电影展等,通过分析各国的市场数据,为本国电影发展提供多方面指导。

(3)不断寻求电影的跨国合作

法国电影不断鼓励跨国合作,作为仅次于好莱坞的电影大国,这与其不断寻求与外部的电影合作是分不开的。2013年,获得金棕榈大奖的《阿黛尔的生活》是由法国、西班牙与比利时合拍而成。吕克贝松执导的《别惹我》也是与好莱坞联袂制作。不仅如此,法国电影的跨国合作还涉及伊朗、印度、泰国等国家。2012年法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达到8.8亿欧元,海外电影观众甚至超过本土观看法国电影的观众人数。相较之下,中国电影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则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三)韩国电影产业概况及启示

1. 韩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为本土电影的制作提供了多重支持,为进一步扩大艺术影院的规模,资助多家全国性艺术影院,鼓励弘扬韩国传统文化的电影计划,对于小说改编电影、动画电影拍摄方面给予一定资金扶持。在电影的出口方面亚洲地区是韩国电影的最大出口地,2014年对中国的电影产品出口额达到820万美元,占韩国电影产品出口额的31.1%,相较于上一年增幅达到367%,彻底改变了以往日本是韩国第一大电影出口国的贸易格局。

2. 韩国电影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21世纪以来,韩国电影在亚洲取得了出色表现,作为与中国具有相近地理位置、相似文化价值取舍的亚洲国家,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给予我国电影行业一定的启示。

(1)好莱坞式商业大制作与本土化故事内容相结合

韩国电影的飞速进程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好莱坞式的本土商业大片,韩国影史第一部本土大片《生死谍变》打破了《泰坦尼克号》在韩国创下的最高记录,也给予国内电影行业极大的鼓励。此后,韩国大制作战争片《太极旗飘扬》以及本土票房大片《汉江怪物》等本土上映及海外发行均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虽然这些都是韩国电影人对于好莱坞式大制作的学习,但故事内容以及影片题材却高度本土化,充分反映了韩国的社会状况。韩国电影的这种策略,一方面使观众更加青睐于本土电影,更为重要的是,与本土化高度契合的故事内容更能引起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共鸣,在饱受西方价值观侵染之下重新回归民族内在道德价值标准的内心诉求。

(2)管理部门给予电影业发展必须的自由开放度

韩国电影相较于我国的电影行业,创作环境更为自由,对于社会的反思也更为深刻。韩国电影产业采取的是政府文化部门宏观调控、行业机构自律的管理模式,行政手段不直接干预电影行业,尊重电影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是非官方的电影最高主管机构,一直力求发展韩国电影,使之在本土与海外市场均得到进步。韩国电影的分级制度也保障着电影的创作,促进一批优秀的政治历史题材影片的生产。受制于国内的电影审查,在故事题材方面,中国电影受到条条框框的制约,限制了影片的生产。

参考文献:

[1]侯光明,吴曼芳.2012~2013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报告[M].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

[2]丁亚平.大电影的拓展-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策略分析[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

[3]胡智锋,周建新.中国电影行业如何形成世界级竞争力[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05).

[4]魏婷,夏宝莲.中国电影文化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经济问题,2008(08).

[5]刘凌.中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分析[J].云梦学刊,2006

[6]韩栋.基于钻石体系的中国电影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08).

[7]杨柳.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猜你喜欢

电影产业文化产业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017,文化产业如何挑大梁?
如何提高我国电影的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模式下用户思维对电影内容的影响张才
“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困境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风险研究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