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浏阳实践看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实施路径

2019-05-25周波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3期
关键词:内生动力实施路径乡村振兴战略

周波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浏阳市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集体经济、共建共享、融城开发、产业融合、文化兴村、特色旅游等六种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模式。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要秉承统筹推进、自主发展、因村制宜的发展思路,从特色产业、人才支撑、文化振兴、生态发展、组织保障等方面入手,培育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浏阳实践;乡村振兴战略;内生动力;实施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为有效解决新时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大地形成生动实践,浏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浏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益探索

浏阳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着力加强水电路网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美丽屋场推动美丽乡村,推进全域旅游,打造乡村振兴的样板城市,涌现出了一批“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示范村、示范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内在发展模式。

1. 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成为浏阳各村争相发展的重点内容,形成了以土地合作型、物业经营型、乡村服务型、资源开发型等发展模式。如官桥镇苏故村以河流水域等公共资源入股旅游休闲度假区,实行按股分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北盛镇亚洲湖村依托工业园区建设与私营联营创办搅拌场,年均纯收入过40万元,更有亚洲湖水泥厂、家具厂、党员示范种植基地等集体经济项目相继落地;沿溪镇沙龙村为辖区内14家专业合作社提供农资供应、生产管理、农机服务、市场营销、物流配送、农业电商等农业配套服务,每年村集体收入达30万元以上;张坊镇田溪村村民众筹入股开发磐石大峡谷风景区,3年成功摘掉省定贫困村帽子,还被评为“长沙市十大最具魅力旅游乡村”。

2. 共建共享发展模式。官渡镇竹联村借成功申报国家财政部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之机,整合境内资源,成立“诗画中州”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将财政支持资金入股公司,占股8%,构建了“村集体-企业-农民”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共建、成果共享,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农民持续增收;古港镇梅田湖村探索“村级+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与旅游公司、素质拓展基地、农户合作,打造中小学生农学体验实践基地,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村民幸福指数与日俱增;沙市镇东门村投资近5000万元开发了嵩山农民公园,建立了40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村集体年均纯收入可达50万元以上,村民2017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8万元,远超长沙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同时还成立村级福利基金,按村规民约发放助学金、救助金、慰问金和奖励优秀典型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带动了乡村全面振兴。

3. 融城开发发展模式。北盛镇卓然村成立土地专业合作社,积极把农户闲置的土地、林地和农田集中流转,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引进了原乡染坊、十里荷塘、众筹果园、共享菜园、钓鱼基地等美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大力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田园生產、田园生活、田园生态的有机统一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了集体经济,助推了乡村振兴;荷花街道唐家洲社区,在市区南拓进程征拆过程中,通过预留集体土地资源,提取征地补偿款项,建设临街门面,收取门面租金,获得固定收入;大瑶镇汇丰社区位于大瑶新城开发核心区域,借助新城开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市场化手段运营村级集体土地,建设花炮仓储基地,有偿租赁给花炮企业,每年可获得固定收入9万多元。

4. 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社港镇周洛村依托大峡谷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升级打造民宿产业,去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逾3000万元,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带动竹筒酒、高山茶等产业发展,实现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旅游经济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围山镇周边乡村依托生态旅游,转型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水果种植、生态养殖、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配套赏花、漂流、摘果、滑雪等第三产业,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同频共振,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同步增长,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永安镇芦塘村、官渡镇竹联村等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载体,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工程,探索实施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康养旅居等新业态,实现了乡村经济多元化。

5. 文明兴村发展模式。大瑶镇杨花村秉承“文化兴村,教育强村”的发展理念,营造重教兴文氛围,创建了全省首家村级教育基金、率先在全市推广“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推进教育发展项目、成立全市首个村级历史文化研究民间组织、建立全市首个高大上村级体艺馆,开创“教育基金模拟认捐模式”,积极吸纳本村社会成功人士、爱心人士等认购村级教育基金,分期支付认捐金额,形成了教育基金稳定增收模式。沙市镇秧田村通过美丽乡村和幸福屋场建设,为村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注重挖掘文化底蕴、弘扬文明风尚、传承“耕读文化”,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全村培养出21位博士、数百位硕士,成为社会广受关注和赞誉的“博士村”,呈现出美丽乡村的幸福样板,阐释了乡村振兴的深刻文化内涵。

6. 特色旅游发展模式。浏阳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红色资源、工业经济等旅游资源丰富,形成了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多种形态的全域旅游,带动了周边乡村的经济、就业等,实现乡镇经济快速增长。如以胡耀邦故居、文家市秋收起义会师纪念园为主体的南区红色旅游,带动了中和镇、文家市镇各村的旅游经济;以古港镇梅田湖村、沿溪镇沙龙村、官渡镇竹联村等为典型的东区绿色旅游,辐射了东区8个乡镇近10个美丽乡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以蓝思科技、湖南一朵、长沙e中心等为代表的北区工业旅游,吸引了全国各地20多个省市前来参观学习,提高了浏阳知名度和影响力,规模企业、知名企业纷纷落地,上市企业达到8家,招商引资规模和力度也逐年加大,促推了当地经济的腾飞。

二、浏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启示

浏阳乡村振兴的六种内生发展模式,切实把准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力方向,开创了全面建设现代化浏阳的崭新篇章,也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浏阳经验”。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统筹推进,不能各自为政

乡村振兴战略给乡村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每个乡村都希望能逮住发展机会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然而,乡村振兴战略要统筹推进,不能各自为政,否则乡村振兴就要大打折扣。浏阳深入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出详细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分“三步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为确保“到2020年探索出具有浏阳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浏阳经验”第一步任务目标顺利实现,明确了推进“十项重点工程”、探索“三会”工作体系、完善三类要素平台、建立“三制”推动机制的“10+3+3+3”工作路线图,不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使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市委政府统筹推进下,浏阳市乡村环境极大改观、各项改革走在前列、社会扶持力度加大,为乡村振兴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走出了一条符合浏阳实际、具有浏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自主发展,不能依附发展

高度开放的市场体系和高度集中的行政体系,对于乡村振兴既是一种条件,也是一种束缚。当代的乡村发展主导模式呈现出一种依附式发展的形态,使得乡村振兴事实上成为一种乡村突围。乡村振兴依附式发展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资本化发展,村集体依附龙头企业开展规模化经营,利用城市资本开发建设乡村;另一种是行政化发展,即村集体依附政府、社会、企业的扶持来获得发展机会和发展资源。这两种发展方式都是常见的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促进了小农经济与大市场接轨,但也截留了国家投向三农发展的诸多资源。浏阳的乡村振兴摆脱依附式发展模式,采取多元自主发展的模式,体现的是一种内生发展模式。如沙市镇东门村在村集体负债约30万元的情况下大胆决策,主动放弃集镇,确立以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为抓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创办了村集体独立的实体经济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实现了最美的乡村蝶变。这种内生发展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充分挖掘了特色资源优势,厚植了经济发展优势,坚定了乡村振兴自信,凝聚了村民普遍共识,唱想了共同富裕之歌。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因村制宜,不能照抄照搬

我国是一个在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地域格局、民族文化特点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的发展中大国,遍及全国的乡村振兴不可能采取同样的路径,而要采用“因村制宜”的多元振兴模式。浏阳322个村(社区)注重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2017年村集体经济30万元以上的88个,占总数的11%,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发展动能和内在动力。纵观样板村,他们各具发展特色、各有优势产业,振兴路径不一,形成了多形态的浏阳乡村振兴模式。官渡镇竹联村打破传统发展思维,依托田园综合体,以生态振能源兴带动乡村乡村,发展了集体经济、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多种振兴模式,形成了村级集体经济土地合作、乡村服务、资源开发等多元形态;北盛镇亚洲湖村依托经开区的地理区位优势,树立融城开发的理念,从土地流转入手,发展了土地合作、物业经营、资源开发等多种集体经济模式,实现了薄弱村到富裕村的逆袭,这些都是因村制宜谋发展的生动案例,值得借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乡村振兴模式多元,没有完全可供直接復制的现实经验可循,唯有尊重乡村实际和发展规律,在深入挖掘自然资源、传统优势、乡土文化等基础上因村制宜,学习借鉴样板村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总结探究发展的内在机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盲目跟风、不照抄照搬,才能在新时代发展征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振兴之路。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路径

浏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站位高、定位准、标准细,切实从提升村集体内在动力和自身发展能力出发,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浏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1. 抓好产业振兴,构建乡村经济发展新格局。一是发展资源经济。对村集体原有闲置厂房、废弃庭院、学校、公社、屋场、车站、码头等公共设施和场所,采取重组置换、租赁、参股经营、联合开发等方式,提高资产利用率,培育稳定、可持续收入来源;对新建、新修的农村水利工程设施、农村安全饮水设施其他公共服务设施设备,可通过集体经营、承包、租赁等市场运作方式,增强要素平台聚合力。二是发展产业经济。依托特色产业,充分整合政府、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优势,发展村集体经济为主导的“村级+”合作模式,在入社合作经营中获取股份红利,在信息采集、项目落地、中介服务、纠纷调解等系列服务中获得额外集体经济收益。三是发展混合经济。通过产业相融、产权同享、乡村治理、创新发展,延伸现有集体经济项目的产业链和开发新的多元发展的产业链,激活各类发展要素,创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集体经济项目,深度挖掘集体项目的附加值。四是发展光伏经济。国家光伏扶贫投入巨大,辐射广泛,单一村集体力量有限,必须在“联村联营,镇级统筹”下,组建“光伏发电合作社”等新型专业化组织,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资源配置,带动全镇区域性的产业升级和社会结构调整,最终实现村集体经济腾飞。

2. 补齐人才短板,建立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队伍。一是高规格“引进人”。围绕乡村振兴的人才短板和需求,定期制定并发布引才计划和项目,吸引科研院校、高等院校、专业院校的项目团队和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投身农村事业;探索建立市民下乡、能人回乡、创业返乡机制,采取挂职锻炼、岗位历练、担任荣誉职务等方式,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农村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二是下功夫“培养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要充分挖掘人才的最大价值。实施三农人才培养计划,定期组织专题培训、异地进修、基地实践等方式提高专业人才的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同时通过项目开发、产品研发、技能比拼等形式为人才提供发展通道。三是好机制“留住人”。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农村的环境留住人,特别要探索建立健全农村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人才长效机制,可将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等优先向农村人才倾斜,优先提拔使用在乡村振兴一线业绩突出的人才,真正留住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3. 推动文化振兴,探索乡风文明兴盛之路。一是着力推进移风易俗改革。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指示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喜事新办、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等乡村移风易俗工作,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淳化乡风民风、弘扬农村文明新风尚。如浏阳市中和镇制定移风易俗《村规民约》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达浒镇签订《破除人情债 吹拂文明风》的承诺书等,文明办酒、节俭办酒在浏阳蔚然成风,广大村民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得到极大改观。二是有效推进城乡文化融合。乡村发展需要城乡融合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也同样要做好城乡文化融合的文章,把现代文明、城市文明延伸到乡村,把乡贤文化、耕读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等传递到城市,实现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的交融互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三是深入挖掘优秀乡土文化。要按照“乡风民风淳起来、乡韵乡愁留下来”的要求,充分找寻乡土文明、解读农耕文化、传承乡土基因、厚植乡情乡韵乡愁,深入挖掘乡村的生产价值、生活价值、生态价值,不断推动乡土文化繁荣发展,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的良性互动,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融合协调发展。

4. 坚持生态发展,打造美丽幸福宜居家园。一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大力加强水电路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亮化工程和城乡供水水质提升工程,特别是实施“厕所革命”,推进城镇现代文化设施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极大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二是加强农村生态治理。坚持标本兼治、内外兼修、软硬兼施原则,重点整治农村存在的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化肥污染等较为突出的生态问题,建立多渠道的农村环境保护投资机制、生态维护奖励机制、生态定期监管机制,使农村环境卫生和村民生活质量大为改观。三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乡村振兴中,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转变过去以产业链发展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树立以环境资源要素为纽带的产业布局思路,构建农业生产内部资源循环链,为优质生态农产品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加大现代农业投入,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和农产品升级换代,以规模化的有机农业引领农业走向高端,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

5. 强化组织保障,创新现代乡村善治体系。一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造就明白人。浏阳乡村振兴典型村发展模式不同,但都有一个优秀的党组织书记,开拓进取、敢为人先,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因此,乡村振兴要采取有效措施选拔“一好双强”型优秀人才担任党组织书记、引进大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基层急需的实用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专业经济“能人”充实村干部队伍,并通过教育培训、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多形式打造群众信赖、组织放心、致富带富能力强的村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二是搭建优质服务平台,扶持引路人。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当地乡贤、寓外人士的作用,利用其人脉资源招商引资,争取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争引进一个能人,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个经济薄弱村转化;充分调动党支部和党员作用,积极参与到乡村发展的各项工作中来,共同打造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三是建立增压赋责机制,塑造实干人。建立健全村干部考核办法,把乡村振兴工作成效作为绩效考核硬指标,充分调动其发展积极性,激励村干部把精力聚集到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上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

[2]馮道杰,程恩富.从“塘约经验”看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实施路径[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8(01).

[3]陈美球,廖彩荣,刘桃菊.乡村振兴、集体经济组织与土地使用制度创新——基于江西黄溪村的实践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4]苏会,胡乃元,赵敏.乡村振兴视野下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基于山西省32个贫困村185个村的调查[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8).

[5]刘锐.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的宅基地制度改革[J].理论与改革,2018(03).

[6]熊万胜,刘炳辉.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李昌平-贺雪峰争论”[J].探索与争鸣,2017(12).

[7]李旭.新集体主义: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精神引领——以浙江为例[J].观察与思考,2018(01).

[8]谭同学.长时段视野下的集体经济、农业革命与乡村振兴[J].现代哲学,2018(01).

(作者单位:中共浏阳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内生动力实施路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新常态下提升西安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外源式扶贫背景下农户脱贫的内在动力研究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哈尔滨市长宋希斌:深挖“内生动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