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校”建设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探讨
2019-05-24文求实危浪陈颖
文求实 危浪 陈颖
摘 要:《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的实施,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思路,同时给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变化。文章以“优质校”建设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改革实践为例,对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性研究和探讨,以促进高职电子商务教育顺利发展。
关键词:优质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
一、背景及人才需求现状
发展与改革高职院校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职优质校建设是继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建设计划之后推出的又一个全国范围内高职院校提优工程。新时期为了适应教育与国家建设之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实现推陈出新,以增强和提高高职院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高职院校优质校建设急需按新政策、新方法、新理念、新途径,紧紧抓住职教发展的新机遇,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探索“优质校”背景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生是学校的“产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用来培养“产品”。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社会将检验其质量是否合格,同时也是检验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和赢动教育共同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中可知:电商企业员工年流失率在30%以上的企业占22%,离职的主要原因:抗压能力和薪酬待遇,其中抗压不仅是玻璃心问题,也是与企业文化的沟通问题;电商人才具备15项素质中,其中学习能力占比70%,行业敏锐度与创新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责任心和敬业度、团队合作能力分列其后。从中可以看出:电商企业最看重的是员工的学习能力、行业创新能力、责任心,要求员工不仅要掌握必要的岗位知识技能,而且工作中思想稳定、有较强的爱岗敬业奉献精神、有责任感、扎实肯干、积极务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理念
社会对人才的期望使高职教育从业者要以新视觉审视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人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一是要培养人格独立、身心健康、品德修养良好、职业精神优良的人,二才是专业技术技能精湛,所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使命感、良好品德修养、优良职业精神”等是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中应有的描述。结合新经济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学生毕业5年后的能力要求应加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可设计其如下表所示。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兴趣体育等必修和选修课,进行思想品德、意志信仰、团队精神、家国情怀、全球视角和沟通能力等素质教育;开设专业拓展课程,让学生跳出专业圈子俯视专业,从学生的大工程观、系统观出发,培养其视野更宽、思路更广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大学3年的培养,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更具有健康向上的人格、扎实的工匠精神、强劲的团队精神。
三、专业课程体系的新结构、新内容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对接学科前沿和技术发展、找准方向服务地方经济,逐步培育特色。电商专业的专业建设要以本地区(长株潭)电商服务业为入口,围绕电商服务、运营、推广,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开设、课程内容、实验实践体系等进行教育教学,校企深度合作与共建,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学校与企业实现“双赢”。
1.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加强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电子商务行业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特征日新月异,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创新创业基础及能力强等。要奠定基础,即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模块化教学方案思路,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注重培养工匠能力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大力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加大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助推中国经济发展加快進入质量时代。高职电商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一线岗位需要的人才为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良好的品德修养、优良的职业精神与精湛的技术技能相融合,通过开展入学教育、开设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素养提升、创新创业基础与实践、大学生就业指导等系列素质教育课程,从吃苦耐劳、人际交往、职业规划、就业创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通过树立典型人物示范、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参观企业和观摩企业工作流程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塑造其工匠精神。
3.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着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从工作实际和职业标准出发,建立基于岗位胜任的实践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践课程要培养工作情境中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和完成任务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首先是校内课程实践,加大实践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比例,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网店运营与推广、SEO搜索引擎优化课老师提出实践目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如网店美工课把店铺页面设计与制作作为教学实践的切入点,鼓励学生融入创新创业活动中;课程考核方式由“过程考核+综合考核”构成,综合考核以能力测试为主,综合考察学生网上开店、运营、推广、维护等工作能力,更加侧重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通过以上措施,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建立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重心的校企实习基地,深化校企合作内容,在教学中融入企业生产过程,形成开放育人的教学环境,探索“专业基础技能-岗位操作技能-职业综合技能”的职业能力递进关系,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如引进湖南犀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给学生提供真实环境、真实岗位、具体项目来学习,提升其专业能力。通过无缝对接学校课堂和企业工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企业家创新创业精神。
四、教与学的新方法
运用项目案例教学方法,对接学生兴趣和信息化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综合能力。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了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但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高职教学中要牢固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开放教育、个性化教育和终身教育等新型教育观念,摒弃不利于创新人才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培养的教育教学思想。
2.教育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导向进行教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同时关注学习成效,建设质量文化,持续提升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通过引入基于项目案例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唤醒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互联网+”时代,学生兴趣的传统的“单声道”面授课堂难以激起,“低头族”、“一抬头一节课”在高职课堂中非常普遍,利用网络技术大数据、云教材,使用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把课堂变为“多声道”场所,以一系列合作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学生的分享交流,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在实践教学中利用AR推广“模拟+实战”教学。
4.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课程调查、课程设计、课程实践、课程实习等都在真实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中学习。
5.以职业技能大赛推动教学与技能竞赛融合。2010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比如将电子商务技能大赛模块内容引入商务网店运营推广的课程实践环节,将市场营销技能大赛模块内容引入到市场营销与策划课程实践环节,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深化和探索学校教学、课程改革。
五、结束语
高职优质校建设大幕已经拉开,融入地方经济,支撑和引领区域技术发展,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动态过程。融合了多学科的电商专业,其应用性特征大过理论研究特征,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独特性不易突出,对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大难题。优质校建设的提出,对电商专业是更多机遇与挑战,以地区经济发展与行业特点、学校定位与学情变化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竞争力,快速成长为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2017年度中國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EB/OL].http://www.100ec.cn/zt/17rcbg/.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3]张振锋.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河北职业教育.2017(05).
[4]郭斐然,黄文川.发展新经济培养新功能[N].天津日报,2016- 08-23.
[5]于洪波,马立权.高职院校培育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8):110-112.
[6]孙爱晶,范九伦,赵小强.卓越背景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3,6:79-80.
[7]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与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25.
作者简介:文求实(1973.11- ),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运营与美工技术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