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类型 环境治理与经济增长研究*

2019-05-24方星星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高质量效率

□ 方星星

(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1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增长,但是在增长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资源与环境代价,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增长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逐渐转向了追求更高环境生态效益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在十九大时便着重提出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要更加注重经济的增长质量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

发挥科技的生产力作用,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的不断创新。因此,引导技术不断创新,增强资源节约能力与环境包容力,是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生态良好持续的必然要求。技术创新与国外引进是我国技术发展的两种主要方式,对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进行两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探究有助于我国经济顺利转型,改善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是影响环境治理效率的关键性因素。在20世纪90年代Crubb研究了引致型技术进步对减排的作用,认为远期自主性减排的作用最大,而Gruble则提出近期研发投入更容易提高技术进步水平,进而更好完成减排目标[1-2]。郭彬实证发现不同技术创新要素对环境治理影响不同,王班班发现技术的有偏性是影响能源的主要因素,而何小钢等也验证了中国行业亦存在异质性,技术偏向性会促使行业间环境治理效率有所不同[5-7]。中国工业行业能耗强度的重要因素是能源价格与技术水平的进步,不同类型企业的能耗水平不同,其中污染排放与能耗强度、人力资本强度成正比,与全要素生产率、研发支出成反比[3],采用环境友好型发展,才能有效促使能耗与排放强度不断下降[8]。

在有关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中,Meadows早在《增长的极限》里便指出技术进步在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技术的快速进步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内生增长理论则通过将技术进步内生化研究技术进步推动长期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9]。在已有的文献中,将技术创新类型分为四种:干中学、人力资本、R&D和公共创新平台,学者们多用内生技术变迁来解释经济增长,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与环境矛盾不断加大,人们逐渐将视角转向可持续经济发展[10]。通过研究,发现技术创新与污染有着长期内在联系[11],污染投入与清洁投入的替代率对经济增长均衡的长期特征与最优政策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4]。陈英进一步将技术创新划分为生产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两种,生产过程创新是一种供给效应,产品创新是一种市场效应和需求效应[12]。何小钢则从偏向型能源节约与清洁生产的绿色技术出发,解析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中的贡献[13]。经济的绿色包容性增长离不开绿色技术创新,尤其要再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发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经济顺利转型发展[14]。

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依赖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因此探究创新类型、环境治理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目前文献更多只探究两两之间的关系,并未过多探究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利用全国30省份数据将三者创新性统一于一个分析框架中探究中国技术创新类型、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三者间的内在联系,旨在为推动我国经济更为稳定、更加包容、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观点与思路。

2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数据选择

2.1 指标形成

本文通过将创新的类型分为技术自主创新和技术外来引进两个部分,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是技术进步的两种主要方式,而技术进步是提升经济集约化增长水平的主要动力。长期来看,增加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产出以及加大技术引进力度是促进经济往更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从生态可持续方面来看,创新先通过对环境治理效率的提高进而间接的影响经济的发展,但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不一定能够显著的促进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升级,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在生产过程中具有着不确定性。究竟是我国的技术自主创新对环境治理效率贡献大,还是技术引进对环境治理贡献大,从而更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2.1.1 技术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只有最终形成各种产品设计、制造的图纸、新型操作流程、新型检测、维修保养等,才能实现生产技术的提升,而技术的自主创新则是建立在独立思考探索研发出新产品、新工艺的过程。自主创新可以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真正实现技术独立性。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主要集中于工业企业,为此本文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科技研发人员(tpeople)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tcost)以及企业申请的专利数(pa)作为衡量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

2.1.2 技术引进

在创新方面我国更多的依赖于国外技术引进,但是往往在技术引进时,我国并无法接触到技术核心,甚至在技术输出国发现引进国已掌握技术,便会进行新的技术输出,那么对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所带来的效益便会降低。然而,目前我国许多技术更多依赖于技术引进,技术的引进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类型之一。本文将技术引进划分为外商直接投资工业(fdi)与引进技术费用(timport)两部分,其中引进技术费用又由引进技术经费支出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组成。

2.1.3 环境治理

实现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环境治理的不断完善,环境治理的效率以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pollution)来表示各个省份对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以及治理的效率投入。

2.2 数据选择

本文主要探究全国30个省份(除西藏外)的规模以上工业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引进、环境治理以及经济增长数据。由于西藏自治区省份数据严重缺失,我们排除西藏这一省份,并且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完整性,我们选取了2008-2016年这九年间的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其中,海南和青海两省份引进技术费用数据缺失,为此利用插线值的方法将数据补充完善,进行实证。本文的数据均来自于各个年份对应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2.3 计量模型的设定

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采用2008-2016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我们构建了如下的计量模型:

Pollutionit=β0+β1tpeople+β2tcost+β3pa+β4fdi+β5timport+αi+ξit

GDPit=β0+β1tpeople+β2tcost+β3pa+β4fdi+β5timport+β6pollution+αi+ξit

其中,pollution和GDP均为被解释变量,tpeople表示各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人员全时当量,tcost表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内部经费支出,pa代表专利申请数,fdi表示为外商直接投资工业资产总额,timport表示表示各省技术引进费用。αi和ξit分别代表固定效应选择和随机误差项。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采用Stata12.0软件对本文的数据进行计量模型回归,为统一量纲化,我们对原始数据均取对数,在通过数据的异方差和自相关检验后,我们进行固定效应和随即效应选择回归分析,面板回归的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下表是通过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方程进行估计的结果,同时,为进一步验证我们观测的核心变量结果的稳健性,我们采用逐个引入控制变量。随机效应模型要求选取的外生变量和个体效应无关,而固定效应模型则没有这个要求,我们通过Hausman检验在这两估计方法之间进行选择。此处,我们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报告了相应的回归结果。

通过表1我们可以发现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在逐步引入变量过程中代表企业技术自主创新水平的研发人员和R&D经费内部支出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并且通过1%以上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意味着企业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加强对研发人员的培养和自主研发投入的增加能够有效促进环境治理效率的提高。但是专利申请数对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为负,这可能与企业专利过多关注于企业经济绩效,专注于短期利益的生产而不是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有关。同时,从表1可以看出外商对工业企业直接投资额的增加反而不利于企业环境治理效率,这与我们的假定相反,技术的引进使得企业对国外的技术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外商投资的进一步加强会促使更多的技术人员流向外资企业,企业创新能力下降,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效率不断下降,间接使得企业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下降;在我国,外国投资者通过并购和参股内资企业的行为从统计口径上仍归属内资企业,但是政府和企业的研发投入却被外资方诱导至外资技术的研发,这对于我国内资企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并无太大帮助,甚至可能会对环境治理产生一定的负向影响。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行业污染,提高环境治理效率。

表1 污染治理效率回归结果(被解释变量为Pollution)

注:*、**、***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若为FE则代表各变量的t值,若为re则为各变量的z值。

从表2的回归结果来看,企业的R&D内部研发经费支出的不断增加鼓励了企业进行更多的创新行动,从而产生了更多的发明专利,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不断转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方向,并且都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条件。同时,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增加了我国资本存量,但是随着我国对外技术引进经费的增加,我国所要承担的环境治理成本不断上升,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国家和企业的负担,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来解决污染治理问题,我国技术引进费用与经济增长呈反方向变化。而由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共同作用下环境治理效率则很明显的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治理效率每增加1%,我国的经济水平便上升0.0934%,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环境污染治理效率的不断提高。因此,不同类型的创新方式具有增加环境污染治理能力与企业生产效率的双重作用,是我国经济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将创新的类型划分为企业技术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通过将技术创新与环境治理内生于经济增长中,探索创新手段在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中的贡献度,揭示了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内生机制。通过实证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增加自主研发投入是提高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增长转型的重要源泉。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引进经费的增加对环境治理效率的贡献率还较低,环境治理效率更多依赖于企业的自主创新。上述的研究结论表明,未来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转型、升级向更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技术的研发,提高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能力。

表2 增长率面板回归结果(被解释变量为GDP)

注:*、**、***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若为FE则代表各变量的t值,若为re则为各变量的z值。

首先,要注重提高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着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决策与人才培养方案,务实基础,有效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运用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技术引进战略最终是否能够顺利向自主创新战略转变,减少我国目前对国际技术引进的依赖性。因此,我国要加大基础性研究投入力度,重视技术创新知识的自我积累,增强自身的原创性研发功能,从而在世界市场上赢得更多竞争力。

其次,加强对我国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能力。我国目前存在着对国外技术的过多依赖,降低了企业的自主研发积极性,反而对环境治理与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为此,增强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通过对国外技术的深剖析转化为自身技术,实现以成本最小化最高程度增加技术创新知识的积累,提高我国技术水平能力厚度,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我国的自主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引进-消化吸收-模仿创新的基础上,注重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创造力,提高自主创造水平,改变落后-引进-再引进的低水平低效率循环模式,逐渐减少国外技术路径依赖,真正有效提高我国企业核心技术水平。

最后,加强政府管制,落实政策扶持。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政策的重点扶持,在追求企业增强对环境的包容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在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不断完善技术创新相关政策制度,加强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扶持,给予适当的引导。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加快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运用和市场化,提高技术创新形成生产能力的速度,加快我国经济往更高质量方向转变的步伐。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高质量效率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陕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显现“叠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