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模式及其操作风险分析*

2019-05-24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账款供应链商业银行

□ 罗 勇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1 前言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三种形式[1]:一是以银行为依托将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逐步转移到网络,解决银行以供应链为客户的整体资金融通需求;二是以电商平台为依托核心的供应链金融,主要以订单为媒介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解决客户的资金融通需求;三是以银行和电商企业合作,解决的是个人之间的融资需求。总体来说,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提高了贷款客户信息收集的速度、广度和深度,系统中的信用风险的评价将更加精准,信用风险危害减少,但是操作风险将大大增加。金融实践中,操作风险的危害大,合理评价和有效防范,可以减少损失,促进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以上三种情况中,第一种往往由银行主导,供应链核心企业是最重要的参与主体,将主要业务在信息网络中开展;第二种一般由电商平台主导,其本身具有资金融通的能力,可以邀请银行参与;第三种则由银行和电商平台深度合作来开展。具体情况见图1[1]。本文以第一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即银行主导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为研究的对象。

图1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

本文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定义为贷前、贷中和贷后由于参与主体内部控制不完善、操作系统失灵、工作人员失误以及外部事件等给参与主体带来的损失,涵盖了信用调查、金融审批、发放贷款和贷后管理等相关操作因素造成的所有损失[2,3]。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内部控制不完善主要是指参与主体的内控制度和流程不够严谨、合理,与金融业务的开展难以匹配。操作系统失灵是指开展业务的软硬件情况不够完美,偶尔出现失灵的情况。工作人员失误涵盖参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各主体工作人员的失误,包括从业人员的流失和不负责任员工的职权滥用和职务寻租等。外部事件主要是指来自参与主体外部环境的攻击、诈骗、黑客,以及政治冲突、经济危机、罢工、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数据统计显示,参与主体的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两项原因造成了超过一半的操作风险总损失;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迅猛,互联网金融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与之相伴而生的黑客攻击、网络欺诈等带来的操作风险也将更加突出。

根据前面的阐述,银行主导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可以分为预付类、存货类和应付类资产抵押或质押融资模式,以下按照该顺序进行业务流程和操作风险分析[2-6]。

2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保兑仓融资模式及其操作风险分析

保兑仓融资模式是采用预付类动产进行质押,属于采购阶段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见图2。该模式的商务活动和资金流动主要在银行和核心企业联网的互联网平台中开展。物流企业监控线下物流活动,银行可以通过物联网观测相关物品保存、流动的视频和其他信息。

图2 保兑仓融资模式

①供应链内核心企业与需要贷款的中小企业签订商品交易协议,并一起以保兑仓方式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

②中小企业即贷款企业通过仓单质押向银行取得贷款资金,用于向核心企业购买某一种产品;

③商业银行对核心企业进行资信评级,并评估其回购能力,如果达到商业银行的资信标准,则与核心企业签订回购合同,并附质量保证书;

④商业银行与物流监管企业签订质押物仓储监管合同;

⑤核心企业在收到商业银行同意对中小企业买方融资的通知后,向物流监管企业的仓库发货,并获得该批货物的仓单;

⑥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缴纳承兑手续费和承兑保证金;

⑦核心企业将仓单质押给商业银行后,商业银行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并交予核心企业;

⑧中小企业得到商品提货权,到物流监管仓库办理与一定金额对应的货物出库手续。

2.1 参与成员

商业银行、上游供应商、下游制造商和仓储监管方(物流监管企业)等四个组织参与保兑仓融资。商业银行与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核心企业)是合作关系;商业银行与处于下游的生产企业是借贷关系;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制造商是供求关系;三者与仓储监管方都是合作关系。

2.2 业务流程与特点

保兑仓融资要求核心企业向商业银行承诺回购商品,从而可以有效防范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中小企业通过该项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分批付款分批取货,不需要一次性支付整批货物的款项,能在较大程度上缓解其资金压力,达成了中小企业的杠杆采购和核心企业的批量销售的双赢局面。

2.3 操作风险分析

对中小贷款企业而言,保兑仓融资作为一种预付款融资模式,与企业的生产环节和物流环节高度相关,其申请时间较长,涵盖从原材料到成品入库的全过程,但是货物入库之后可以进行存货融资,与单纯的存货融资相比,保兑仓融资模式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的效果更加显著。另外,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将加大采购批量,可以获得批量采购的价格优势;且通过提前采购,可以防范价格波动风险。以银行的视角来看,将通过该项业务,开拓供应链内核心企业或其他中小企业相关金融业务,实现业务链条的延伸。银行对供应链内交易双方采购物流的有效控制是防范保兑仓融资风险的关键,银行将物流监管外包给物流监管企业,通过专业化的管理提高监管水平,实现良好的风险管理水平。虽然外包物流监管,关注交易双方的行为可以管控风险,但是供应链的复杂性、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和环境的动态性,使得还是风险客观存在,由于银行内部管理不到位,质押物推迟入库甚至没有入库导致了操作风险。主要原因是保兑仓融资模式有供应链内核心企业、中小贷款企业、物流企业和银行等多个参与主体,要实现商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良好管理困难很大,银行在内部管理中的不到位,或者是供应链内核心企业未按时发货,或者发错货物,或者物流监管企业疏忽,将导致质押物权难以及时到位,都将产生风险。

3 融通仓融资模式及其操作风险分析

融通仓融资模式即为存货类动产质押,属于运营阶段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见图3。

图3 融通仓融资模式

3.1 参与成员

商业银行、融资企业(通常为中小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融通仓融资的三个参与成员。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是借贷关系;商业银行与物流监管企业是合作关系;中小企业与物流监管企业也是合作关系,所有物流监管信息将在融通仓网络平台中与银行共享,这种模式的核心企业为物流企业。

3.2 业务流程与特点

在开展供应链融通仓服务时,商业银行将中小企业是否有价值较为稳定,数量满足要求的存货,供应链内合作是否持久顺畅,交易是否能长期进行等作为关注的重点,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信用评级,从而决定是否授信、授信多少。

有些商业银行与大型物流监管企业合作,根据其财务状况、员工情况、经营规模和运营能力进行评级,直接授予物流监管企业一定的授信额度,由其代为进行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信贷放款、质押物监管等,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该模式对物流监管企业的要求比较高。

3.3 操作风险分析

融通仓融合金融和物流,并以此来防范风险。对于供应链内资金需求的企业来说,融通仓是实现资金融通的重要方式之一,以融通仓获得的资金推动物品在供应链内流动;对于提供资金的银行来说,融通仓是将资金流向需求者来获取回报的重要途径,而物流监管是保障资金及其收益顺利回收的重要风险控制手段。该模式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和物流监管企业(核心企业)之间的协议来构建互动关系,保障资金流、物流的顺利进行,其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尽管融通仓具有较好的风险控制水平,但是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风险。融通仓的操作风险主要来自监管环节,即是物流监管企业在进行货物监管是产生的风险。这一风险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监管人员的道德水准和监管能力导致的风险。当监管人员道德水平低,被贷款企业收买,随意办理监管货物的出入库或者以次充好,致使被监管货物价值低于合同要求的水平就会导致风险。监管能力问题是指的监管人员对货物数量统计能力和质量的认知判断能力不高,导致监管出错,从而产生风险。二是监管设施和出入库流程问题导致的风险。由于物流监管企业的仓库设施设备不完善,如通风防潮防火设施不好,导致货物发生毁损,造成质押物价值低于合同要求标准,从而产生风险。或者是由于出库流程不规范,单据填写不完整,导致质押物库存出现账实不符,将带来风险。

4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及其操作风险分析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即为应收类票据质押,属于销售阶段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见图4。

图4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4.1 参与成员

商业银行、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核心企业等三个成员参与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上游供应商通常为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它与供应链核心企业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是借贷关系;商业银行与核心企业是付款销单的关系,核心企业支付给商业银行所欠上游中小企业的货款,消除中小企业质押的应收账款单据。

4.2 业务流程与特点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中,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资信评估后才发放贷款。这种资信评估不再是只针对该中小企业,将综合考虑供应链内与之有交易关系的核心企业资信情况和整个供应链的协作情况,该综合性的资信评估可以有效提高贷款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有利于其快速得到所需要的资金,减少供应链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推动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营,促进其健康成长,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发展力和竞争力。

4.3 操作风险分析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中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通常是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以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单据作质押,向银行获得的短期的资金融通。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能降低银行风险,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以应收账款单据做质押,可以确定交易之间的真实性,有效降低信用风险。二是通过协议,强化了贷款的中小企业和供应链核心企业之间的关系,一旦贷款企业不能及时还款,作为应收账款的债务人的核心企业具有还款的义务,从而降低银行的风险。但是,应收账款存在的原因是由于处于供应链内的企业的资金缺乏导致的,也就是说供应链内的核心企业目前的资金缺乏,而中小企业又想通过赊销来占领市场,不愿意丢掉核心企业这样一个大客户。该模式的操作风险主要来自转移账款风险。质押应收账款获得的贷款一般是以交易项下核心企业的付款作为还款来源,如果由于银行疏于监控核心企业的资金流,作为债务人的核心企业将本应作为还款来源的资金挪作他用,将导致风险的发生。因此,在融资合同中,必须明确贷款企业和核心企业都应在银行建立专款账户,将应收账款对应的业务项下的资金流由银行进行监控,才能有效控制此项操作风险。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分别介绍以银行为主体的传统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线上化的三种主要模式,通过详细介绍其操作流程分析了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后续将以此为基础,研究各业务流程的主要风险点,并通过实例进行定量分析,找到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监控的主要环节,并提出对应的监控措施。

猜你喜欢

账款供应链商业银行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中小企业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