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人转剧本创作要跟上时代

2019-05-23郝赫

曲艺 2019年5期
关键词:剧本创作唱词娱乐

郝赫

二人转起源于东北农村,曾经的主要演出地多在乡镇和山林。演唱内容或是历史故事,或是反映家长里短的农村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二人转逐渐进入城市。进城之初的二人转,市民不熟悉、不喜欢。二人转进不了园子,只能在大棚卖艺,演员收入不多。可能是穷则思变吧,某些有远见的艺人意识到,二人转要想在城市发展,必须创新。不仅要更新唱炕頭、唱大车店的表演模式,同时也要更新剧本。抚顺民声剧团头号女主角王桂荣是个很有远见的艺人,在她的再三坚持下,民声剧团聘请当地文人刘新加盟,成为二人转历史上第一位专业作家。刘新改编整理了《西厢》《蓝桥》等大批传统剧本,从故事结构到语言运用,都贴近了市民的口味。同时,他还创作了《刘胡兰》《夫妻争灯》等新剧本,并将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移植成二人转,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

我们从这段表述可以看出,二人转受到市民喜爱有一个递进的过程,其中有多个因素起了作用。首先是更新了剧本,从源头上贴近了观众,跟上了时代,这应该是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20世纪60年代初期,二人转登上高峰,有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谚语。这个谚语,是送给二人转正戏的。所谓正戏,就是演唱一段完整的故事。斗转星移,近些年来,随着娱乐活动的多元化,二人转正戏不那么受欢迎了。艺人们为了生存,弄得花里胡哨在台上唱歌曲、说笑话、演小品、翻跟头、玩乐器。有人认为这已经不是二人转了,应该叫“二人耍”了;也有人认为,艺术不敌娱乐,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种表现模式,只要不触碰道德法律、不是“三俗”,就不能求全责备。

基于二人转艺术本体和当今市场某些需求的分析都有其合理之处,但这种“五味俱全”的表演模式,为什么比二人转正戏受欢迎,且尤其受青年观众的欢迎,对这个问题我们也该详细分析。

笔者在担任沈阳曲协主席期间,曾组织过一次“二人转正戏”展演,并做了些调研工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先前群众的娱乐方式不多,二人转正戏用它的“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演绎一段段人们熟悉或不熟悉的故事,大多听众便觉得满足。但人的娱乐观念既有连续性,又有改变性。二人转正戏唱了200余年,还有人爱听爱看,这是连续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化,人的娱乐观念必然在娱乐资源不断丰富时产生不断更新,这势必产生改变。客观环境上有了改变,主观的创演就要跟着改变。如果仍把昨天的模式当成永恒的准绳,那就很难跟上时代。如今占据二人转舞台的“五味俱全”表演模式,究竟算不算改变?

我看算,只是有些“变”过头了。除却男女两个演员,其他表现模式几近完全脱离母体。我们对待传统的艺术形式,还是要守古人之规矩,开今日之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我们遵照总书记的指示,二人转要创新,但要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让二人转跟上时代。我个人认为,二人转的创新还是要从源头做起。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创新,应该是首位。就当前二人转剧本创作的问题,我想略谈几点浅见。

1.气势要大些。今日社会,五彩缤纷,各条战线,都值得我们去热情讴歌。我看过几篇二人转新作,写法似乎陈旧,还是东家的男人如何,西家的女人怎样,这种写法50年前就有,当时叫作“小中见大”。且看今日之二人转,早已登上大舞台,小中见大没有错,却不能都是小中见大。应该更好地发挥“千军万马,都靠咱俩”的特殊功能,敢于直接写大场面,触摸万众关心的大主题,写出大气势,让二人转成为更加好看的大二人转。

2.情感要近些。古代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繁彩寡情,其味必厌”。二人转不是“二人耍”,不能只图“繁彩”,应在情感上下功夫。曲艺的共性是讲故事,二人转也不例外,要尽量选择那些可以引起当今大众情感共鸣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人们关心、懂得,听得进、记得住,更容易产生亲切感。现实题材如此,历史题材亦当如此,唱《秦香莲》,包公执法铡驸马,观众就爱看,因为在情感上与今人沟通,人们会觉得包公不但是清官,还有作为,敢担当。你唱《禅于寺》《小王打鸟》怕是没几个人爱看了。古事今谈,人们才会产生兴趣,作品才有更强的生命力。著名作家二月河的“清帝三部曲”为什么受大众喜爱,值得我们思考。

3.手法要新些。之前观众的接受渠道较窄,二人转剧本就要细腻地、全面地讲述故事。不这样写,怕观众不解剧情。今日的观众,接受力与理解力已大大提高,二人转的创作手法也须跟随变化,不必再四平八稳地讲故事,可以采用一点写意的手法、白描的手法,以简练的笔墨去刻划主要特征,加速故事进行。再有,二人转以唱为主,基本是从头到尾,一唱到底。从前的观众,尤其是农民观众喜欢听唱,一段《浔阳楼》,最多时能唱500多句,那时的观众听着过瘾,觉得津津有味。如今,人们生活在快节奏中,再一唱到底,会给观众造成审美疲劳。是否增强“说”的分量,唱一段,说一段,说唱并重,各显其能。

4.唱词要美些。二人转的故事内容多靠唱词表达。今人多受过高中以上的文化教育,他们的审美能力大大超过前辈。二人转唱词不能总是强调“土色土香”,而是要增强文学性,给观众以美感。当然,二人转唱词之美不是朦胧诗之美,朦胧诗可以反复读,慢慢理解。二人转唱词只能唱一遍。既要美,又要让人一听就懂。

5.色彩要多些。先前的观众可以稳稳当当地听一段故事,即便故事内容不精彩,他们还是照样听。今日的观众都很挑剔,节目吊不住他的胃口,他就玩手机,发微信。二人转剧本创作要增添色彩,就要广征姊妹曲种之长,如评书的悬念、相声的包袱儿,快板的贯口,这些特色皆可为我所用。

二人转剧本创作应该更新,应该跟上时代,这是大家的共识。我这篇浅谈只能算是自己的创作体会。希望朋友们共同努力,让既不脱离自己的艺术个性又面貌一新的二人转再放春华。

(本文配图由作者提供)

(作者:辽宁省曲协顾问、国家一级编剧)

(责任编辑/马瑜)

猜你喜欢

剧本创作唱词娱乐
唱词(外一首)
动画短片剧本的创作思路和方法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娱乐眼
微电影叙事中的平衡与戏剧性
解读豫剧今后发展问题
努力学,尽情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