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营性曲艺产业的建构途径

2019-05-23刘会丰

曲艺 2019年5期
关键词:经营性曲艺文化产业

刘会丰

众所周知,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是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产业。因曲艺是我国文化产业中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经营性产业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经营性曲艺产业的建构途径,探索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对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繁荣文化事业,促进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构曲艺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三强调发展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地位再度提高,这也是符合我国实情,保证政通人和、兴国安邦、长治久安的英明决策和高瞻远瞩的文化战略部署。曲艺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中,具备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特性,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能够担负重要使命,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建构曲艺产业不仅仅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需要,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需要和具体行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主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而精神方面主要就是指文化生活。因此,只有加快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由于曲艺灵活轻便,节目广泛,艺术多彩,寓教于乐,活力充沛,是民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品种,是能够给人民带来更丰富、更多样、更全面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艺术形式。所以,建构曲艺产业,做大做强曲艺产业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需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以其“资源消耗低、资金投入回报高、经济波及效应大”的特点,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也成为了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文化产业所兼具的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也使得它能够通过挖掘培育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价值理念的传播,从而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在我国众多的文化产业门类中,曲艺有丰富的传统资源和群众基础,具有现场性、专业性、渗透性、广泛性等特点,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积极建构曲艺产业是我国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当前影响经营性曲艺产业建构发展的问题

1.编创人才匮乏,优秀作品缺少。据我们抽样调查,这种现象在基层市县尤其突出,一个市能够写出曲艺作品的作者往往不足50人,一个县能够写出曲艺作品的作者往往不超10人,不及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成。仅有的曲艺创作人员中,能够写出优秀作品的专业人才较少。

2.曲艺表演人才减少、青黄不接。据我们抽样调查,表演人员减少在基层市县尤其突出,一个市能够进行曲艺表演的不足200人,一个县能够进行曲艺表演的不超50人,不及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成。仅有的曲艺表演人员中,老年、中年的居多,青少年很少,技艺精湛者寥寥无几。

3.民营表演团体基础设施落后。在我国,民营曲艺表演团体作为经营性曲艺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力量,绝大多数根本没有排练厅、演出场馆,长年流动演出,舞台、音响、服装、道具、乐器、灯光等得不到及时添置和更新,演出质量因此大打折扣。

4.内容单调、形式老化、活动范围较小、影响力薄弱。服务内容单调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一些经营曲艺产业不能有效满足基层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如豫北某县一些曲艺表演团队,作为当地的主要曲艺产业组成,仅仅靠在家乡周围表演一些传统性的单种曲艺节目为生,所产生的影响力仅仅在家乡周围。

5.政府扶持力度变化。过去各级政府部门经常组织展示曲艺艺术方面的会演、比赛、研讨、培训等活动,并在创作、表演、节目等方面给予曲艺工作者们经济、物质及荣誉上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此外,还成立不少以曲艺演出为主体的国有曲艺团体,给予事业编制招聘人员。但近年来,政府主办的曲艺活动较过去变少,包括政府下发的文件上面提及曲艺的也较少。另外,部分地市、县级扶持曲艺发展的经费不够充裕。

这些情况,不仅直接影响到经营性曲艺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阻碍了经营性曲艺产业的发展。

三、形成这些问题的成因

1.曲艺演员糊口难,曲艺人才减少。曲艺演员靠曲艺养家糊口越来越难,演出收入已经较难维持生计。一些曲艺演员后代不愿意繼承衣钵,加上老曲艺工作者或者相续辞世,或者年事已高辍演,形成曲艺人才匮乏、曲艺演员青黄不接的状况。一些曲艺种类甚至后继无人,失传消亡。

2.曲艺演员思想水平和素质有所差异。据调查,我国一部分曲艺演员痴心于曲艺事业,积极创新,苦苦坚守,掌握许多传统优秀剧目和表演技能,技艺高超,表演水平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国产生影响。但是,还有部分演员意志衰退,随波逐流,不求上进,荒废技艺,表演水平下降,最后被迫退出曲艺舞台,这也是导致演员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3.曲艺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在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的情况下,曲艺产业阵地基础薄弱。如豫北某市,曲艺产业原本表现强盛,形成以坠子表演团体为主体的经营性曲艺产业链,年演出8000多场,经营性曲艺产业收入近千万,曲艺事业闻名省内外。但2018年后,由于某些因素影响,导致该市坠子培训基地、曲艺培训基地及有影响的曲艺活动被迫停止,全市曲艺产业迅速滑坡。

4.激励机制匮乏带来影响。我国不少基层在曲艺创作、表演、传承、组织活动等方面,较少有激励机制。不少地方往往是曲艺作者、演员参加国家、省级活动获奖,不仅没有大张旗鼓的表彰,给予经济、物质奖励,有时甚至连领导层一句赞扬话也难得。还有一些地方是无偿使用曲艺作家作品,报酬无一分。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创作、表演人员的积极性,结果只能加快优秀创作人才、表演人才流失,也导致现在较少有人愿意学习和创作曲艺作品之况。

5.政府扶持力度不均带来影响。调研中发现,不少基层政府存在资金扶持、政策扶持不均的现象。如:在某县,农村书屋书籍大多束之高阁,很少有人看,但政府巨额资金(每年100万元)投入;农村电影放映每场观众都是寥寥无几,但政府巨额资金(每年150万元)投入;戏剧下乡,多数演出效果不佳,但政府大力购买,财政投入更大;县国有剧团半瘫痪,但舞台车、补助款等扶持不断。而当地曲艺表演接地气、连民心,影响作用大,受群众欢迎,但当地政府近无投入。

四、经营性曲艺产业的建构目标

曲艺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既具有其他文化产业所具有的共性,又有其特性。结合其特点,本人认为经营性曲艺产业的建构途径主要有11点。

1.立足于观众,立足于市场,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之路。建构经营性曲艺产业的核心,一是不能脫离观众,二是不能脱离市场。没有观众的认可,就没有演出市场,就没有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因果关系。离开经济效益,许多事情是难以解决的,仅仅从不可能招到从业人员一项来说,就足以把产业搞垮。离开观众,离开经济效益,再好的曲艺产业也没有生命力,难以生存,再说什么也是空谈。建构成功的经营性曲艺产业就要始终紧紧围绕争取观众和市场做文章,形成广泛的群众性,取得经营上的收入,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的。

2.优秀作品是经营性曲艺产业建构成功的关键。一个成功的经营性曲艺产业,必须有一批群众喜爱、充满正能量的优秀作品,才能吸引人气,才能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那些脍炙人口、能够满足大众不同需求的优秀作品,就是争取观众的法宝和曲艺产业成功的保障。所以,不管是国有团体还是民营企业,都应强化精品意识,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组织创作、排练、上演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充满特色的曲艺艺术精品。但是,切忌节目美丑不分、以丑为美,以低俗、媚俗的内容吸引眼球,这些会对观众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对社会所起的消极效应也是不可估量的,最终是既没有经济效益,也没有社会效益。

3.组建优秀的表演人才队伍,是经营性曲艺产业建构成功的重要保证。表演技术精湛,才能发挥出曲艺艺术的精彩魅力,才能形象地展现出优秀作品的内容,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才能开发市场增加曲艺产业的影响和收入,才能打造出成功的经营性曲艺产业。一个活力充沛的经营性曲艺产业,离不开优秀的曲艺表演人才,离不开一支优秀的表演队伍。组建一支表演技艺精湛的演出队伍,千方百计提高其表演技艺能力和水平,是经营性曲艺产业发展兴盛不可缺少的关键所在。

4.政府加大培养曲艺创作、表演人才的力度。经营性曲艺产业表演是根本业务,表演内容和表演技能是产业的灵魂,是卖点。写好、编好、表演好这些内容,组成优秀节目,关键是要有一大批能够踏实敬业的曲艺作家、演员。而现在基层区县只有水平参差不齐、数量很少的曲艺作者和演员,很难发展曲艺产业。所以,政府应该面向基层重点投资,通过大专院校开办曲艺院系,通过各级文化馆开办曲艺专业培训,通过曲艺名家的传帮带,通过组建曲艺团体招聘人才,通过增加曲艺人员的创演补贴等,分层次、多渠道吸引更多人能够加入曲艺队伍,解决曲艺创作、表演人才断层和匮乏问题,持续不断地为基层培养优秀的曲艺创作、表演人才,为经营性曲艺产业提供牢固的发展基础。

5.注重曲艺文化管理队伍建设。积极培养一批曲艺方面的活动家、民间文化传人、经纪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人物,建立用好、用活人才的激励机制,让懂文化、善经营、会管理、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曲艺人才,担当重任,发挥才智,大胆走向市场,有效促进经营性曲艺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此外,还要重视对文化部门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之成为尽职尽责,能够精准理解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干部。

6.积极打造知名曲艺品牌。按照各地不同特色,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通过政府重点扶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等方式,提升曲艺文化资源的品牌效应,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经营性曲艺骨干产业,以点带面带动经营性曲艺产业的发展。

7.经营性曲艺产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提高设备质量。在演出场面上,运用现代科技的手段,使用影屏、音响、灯光等现代科技设备,对舞台进行包装;在舞台美术装置上,可华丽一些,避免过于寒酸;在乐队配置上适当添加乐器,使之丰富多彩等。总之,在不损害曲艺本体特色基础上,在保持优秀传统曲艺演出形式基础上,在观众认可的基础上,大胆发挥现代科技作用,给予观众更多的美感、艺术感、享受感,让其置身于现代文明,争取更多的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给经营性曲艺产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8.积极加大对民营曲艺社团扶持力度。近年来,伴随着文艺团体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民营曲艺团体异军突起、逐步壮大,更加成为经营性曲艺产业的主体部分。但是,这些民营曲艺团体在设备、曲目创作、经济创收、表演技能方面基本全靠个人努力,举步维艰,应进一步将民营曲艺团体和体制外曲艺工作者纳入政府的工作视野和服务范畴,在经费、培训、展演、评奖、设备投资等扶持政策上与国有院团一视同仁,促进民营曲艺社团赢得更高的社会关注度,促进曲艺事业的繁荣和曲艺产业的发展。

9.政府进行文化经费的调剂,精准加大对曲艺产业的经费扶持力度。在基层,曲艺团体是形成曲艺产业的母体,属于文艺轻骑兵,投入少、作用大、行动快、能量高、花费少、费力少,非常受群众欢迎,宣传教育作用大。可将农村电影、农村书屋及对政策曲解的文艺下乡、戏曲进校园等费用进行调剂,加大对基层曲艺创作、表演、培训、设备、经营的扶持,以此带动起学艺、从业、创作、投入的积极性,打造出成功的曲艺产业链,促成一方曲艺产业的繁荣发展。精准扶持,按需分配,输血打气,激活精气神,积极培养发展沃土,确保其茁壮成长,也是经营性曲艺产业建构成功的重要之路。

10.政府要加大激励机制。一是要加大对优秀作品奖励机制。因为每部优秀作品都是辛勤之作,都来之不易,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励,能充分调动曲艺作者创作的积极性,能够促进优秀创作人才的脱颖而出。二是要加大对优秀曲艺工作者的奖励机制。曲艺的繁荣,离不开曲艺活动家、演员、组织者、传承者、经营人等共同的努力,他们有了成绩与贡献,就应该享受正常的奖励。三是要敢于重奖。一些国家级的曲艺活动对获奖优秀节目仅仅奖励千元,不少省市级的更是没有一分钱。加大奖励,表明的是政府的态度,取得的是人心,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曲艺队伍,加大经营性曲艺产业的成功保障力度。

11.增添曲艺文化建筑阵地。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结合民办投资,兴建一批曲艺厅、曲艺馆、曲艺小剧场、曲艺茶社等曲艺表演场所,满足现代曲艺培训、练习、表演、传承等需要,满足民众的观赏需求,进一步扩大影响,加快经营性曲艺产业的建设步伐,力争达到以曲艺兴曲艺、以曲艺养曲艺、以曲艺传承曲艺、以曲艺繁荣曲艺的最佳结果。

曲艺扎根基层,联系群众,接地气,连民意,千百年来深受人民喜爱。在文化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成功打造经营性曲艺产业,让曲艺与时代同行,以其特色和优势,在创新中前进,在发展中繁荣,是我们每个曲艺工作者都应该努力探索的责任和义务。任重道远,义不容辞,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曲艺产业一定会成为永葆芳香的艺术奇葩。

(作者: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文广体旅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邓科)

猜你喜欢

经营性曲艺文化产业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西安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盈利因素分析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