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猪催情的营养调控研究

2019-05-23张吉鹍

中国猪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产仔数发情断奶

张吉鹍

(湖北博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动物繁殖与营养工程技术中心,湖北黄石 435000)

随着现代规模化养猪的发展和养殖效率的提高,猪场母猪断奶后7 d内发情率却相对较低。据调查,夏秋季母猪断奶后3~5 d发情率为30%~40%,冬春季为60%~70%,未能在断奶后7 d内发情的初胎母猪,平均需要20 d以上的时间才能发情,且这些延迟发情的母猪,返情率高、产仔数少。母猪因发情问题被提前淘汰,需要补充更多的后备母猪,造成猪场的整体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严重影响猪场生产效益[1]。影响母猪发情率的因素包括温度、饲料、断奶体重、个体自身体质等[1,2]。目前除了改善饲养管理、调整营养水平外,常用一些PG600、中药方剂“催情散”等[1]进行药物催情。PG600的危害逐渐显现,如何合理使用中药来预防治疗母猪发情越来越受到规模化养殖场的关注[3]。《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二部)》 (以下简称《药典·二部》)收录有催情散,每头母猪常用剂量30~60 g/d[4]。本试验主要比较了母猪断奶后按50 g/头/d连续饲喂3 d不同中草药催情物对母猪的催情效果,以评估市场同类产品及市场畅销催情产品的催情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需添加剂有3种:“市场产品0”“市场产品1”和“市场产品2”。“市场产品0”购自湖北某厂,产品明确标明执行标准为《药典·二部》所规定的“催情散”方剂;“市场产品1”购自山东某厂,产品明确标明执行标准为《药典·二部》所规定的“催情散”方剂;“市场产品2”购自河南某厂,为催情类饲料添加剂,淫羊藿苷成分≥0.05%。

“市场产品0”颜色浅于“市场产品1”但深于“市场产品2”,中药味浓且纯;“市场产品1”颜色最深,中药味中夹杂着甜香味;“市场产品2”颜色最浅,无中药味,乳香味极浓,似“乳猪香”。

1.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选取断奶经产丹系长大二元杂交母猪64头,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每组16头母猪(每组4个重复),各组母猪平均胎次相近。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50 g“市场产品0”;试验Ⅱ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50 g“市场产品1”;试验Ⅲ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50 g“市场产品2”。所有试验组采用人工拌料饲喂,以确保每头试验母猪采食到规定的药量。基础日粮选用场内现有饲料原料和某品牌“怀孕85天至乳猪断奶”10%哺乳母猪复合预混料配成,其组成为:玉米64%、豆粕20%、麸皮6%、10%哺乳母猪复合预混料,基础日粮的主要营养成分为:粗蛋白≥15.5%、粗纤维≤8.0%、粗灰分≤9.0%、钙0.6%~1.5%、总磷0.5%、氯化钠0.3%~1.0%、赖氨酸≥0.9%。

1.3 饲养管理

1.3.1 给药方法

饲养试验于2017年7—9月在湖北省通山县某规模猪场(繁殖母猪7 000余头)进行。配种舍与妊娠舍均为半漏缝地板单体限位栏,风机水帘降温。采用现代猪场的饲养管理方法与日粮,母猪断奶后第2 d开始试验,试验组用基础日粮中添加50 g/头/d的3种不同催情药物,连续饲喂3 d,3 d后试验组的饲养管理与对照组相同。母猪采用人工授精,配种2次,完成配种后转入妊娠舍。3个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母猪空怀期均饲养在空怀栏,每栏4头。饲养密度适中,通风良好,自然光照。

1.3.2 妊娠母猪的日喂料量

妊娠母猪每日饲喂2次,各阶段的投料量为:①断奶至配种,实行优饲,日喂料量为1.5~2 kg/头,另加喂葡萄糖150 g/头;②配种至妊娠30 d(胚胎着床期),日喂料量为1.8~2 kg/头;③妊娠30~75 d,根据母猪个体膘情增减投料量,日喂料量为2~2.5 kg/头;④妊娠75~95 d(乳腺发育期)日喂料量为2.2 kg/头,此阶段要密切关注母猪的膘情,不能将母猪养太肥;⑤妊娠95 d至分娩前3 d(胎儿增重期),日喂料量增至3~3.5 kg/头,进行攻胎。

1.4 发情母猪的判定

发情母猪判定:阴门充血、肿胀明显,有透明粘液流出,采食减少,出现流涎磨牙、吼叫、拱土等变化;性欲及兴奋性增强,爬跨其他母猪或接受其他母猪或公猪的爬跨或交配。若用手按压背部、且“骑马”(人骑在猪背),并用手拍猪耳朵,母猪出现“静立反射”。未发情母猪无所述现象。

1.5 测定指标

记录母猪断奶后7 d和15 d的发情率、母猪断奶后15 d内母猪第一次发情配种后的受胎率、母猪平均产仔数以及母猪产后28 d断奶时仔猪的成活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情率

试验Ⅰ组的母猪断奶后7 d内发情率最高,为93.75%;对照组最低,为75%。试验Ⅰ组母猪的发情率比对照组高18.75个百分点,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高6.25和12.5个百分点。试验15 d内(含第15 d)试验Ⅰ组已全部发情,显著高于其他组。对照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母猪15 d内的发情率均为87.5%(见表1)。

2.2 受胎率

投喂催情药后15 d内,试验Ⅰ组16头母猪发情,配种后全部受胎,受胎率为100%;试验Ⅱ组、试验Ⅲ组与对照组各有14头母猪发情,发情率为87.5%;配种后全部受胎,受胎率为100%。

表1 不同试验组饲喂7 d和15 d内母猪发情率

2.3 平均产仔数

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母猪的平均产仔数均为11.5头,较对照组的10.5头多1头,提高8.7%;较试验Ⅲ组的平均产仔数11头多0.5头,提高4.35%(见表2)。

表2 不同试验组母猪平均产仔数

2.4 成活率

表3 不同试验组仔猪成活率

由表3可知,各组中28 d断奶仔猪的成活率自高到低排序为试验Ⅰ组(95.11%)>试验Ⅱ组(95.03%)>试验Ⅲ组(94.16%)>对照组(93.88%),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的仔猪成活率相近,为95%以上;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的相近,约94%。

3 讨论

3.1 “市场产品0”具有较好的调理母猪发情的功能

试验Ⅰ组母猪在断奶7 d内的发情率达93.75%,其他3个组母猪在断奶后7 d的发情率均未达到90%。通过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对比,发现试验Ⅰ组添加的药品具有较好调理母猪发情的功能。其对母猪发挥的调理作用,除了“催情散”成份外,可能还与加工制作中的超微粉碎有关。李龙瑞等[5]的研究证明,经超微粉碎的“鸡球虫散”较细粉碎的“鸡球虫散”杀虫效果好。

3.2 中草药催情物能够提高夏秋季节母猪的发情率

一般85%~95%无繁殖障碍的母猪可在断奶后的7 d内发情,本试验在7月上旬进行,正值夏季炎热开始,此时正处母猪发情明显下降期[1]。母猪断奶后第2 d开始连续3 d投喂50 g/头/d催情药物,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母猪断奶后的7 d内发情率分别为93.75%和87.50%,均高于85%。试验Ⅲ组和对照组的母猪断奶后7 d内发情率分别为81.25%和75%,低于85%。由此可见,饲喂中草药“催情散”可以将夏秋季节母猪的发情率提高到正常水平。

3.3 “催情散”方剂的正确使用与其效果成正比

中草药“催情散”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对不发情母猪发挥催情作用[1,3]。在如下情况下,最好不要使用“催情散”对母猪催情。

3.3.1 后备母猪

同期后备母猪配种后,所剩不发情后备母猪,在采取补充生殖营养、加强运动、公猪调情等措施后[2],仍不发情者,此时使用“催情散”催情,不会有好的催情效果,建议不用“催情散”等药物催情,而是淘汰长期不发情后备母猪。3.3.2 经产母猪

对于断奶后长时间不发情,甚至采用上述方法[2]仍不发情的母猪,建议不要使用“催情散”等药物催情。可能这些猪本身出现了问题,即使经“催情散”等药物催情发情后,其返情率也会高于正常猪群,还有可能出现药物“依赖”。

3.3.3 辩证地看待“催情散”催情效果

导致母猪乏情的因素很多,因此,使用“催情散”的催情效果也可能不同,这与中草药“催情散”的产品性能无关。

4 小结

本试验结论如下:①试验Ⅰ组的产品具有较好的催情效果,且优于市场同类产品,可能与该产品使用超微粉碎有关;②“催情散”的正确使用与其效果成正比;③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母猪的平均产仔数均为11.5头,分别较试验Ⅲ组和对照组多0.5头与1头,说明“催情散”有提高母猪平均产仔数的作用;④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断奶仔猪成活率约为94%,而试验Ⅲ组和对照组的断奶仔猪成活率约为93%,说明“催情散”有提高断奶仔猪成活率的作用;⑤各组母猪断奶后15 d发情配种的受胎率均达100%。

猜你喜欢

产仔数发情断奶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不同胎次和产仔季节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及窝产仔数分布研究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Hunter—Gatherers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猪人工输精产仔数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
不同来源PMSG对肉山羊同期发情及排卵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