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原诗圣与重释诗心
——莫砺锋、童强撰《杜甫诗选》读后

2019-05-23

中国韵文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杜诗杜甫

(1.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2.常州大学 中文系,江苏 常州 213164)

引 言

莫砺锋教授研治杜诗有年,同时又深富经典文化普及的经验,《杜甫诗选》既是其杜甫研究的一个总结,也是当代经典文化普及的又一新作。对比当代诸多杜诗选本,与其说后出转精,不如说莫《选》在选目安排、注释体例和评赏方式方面别具特色,以通俗晓畅的语言为读者提供了品味杜诗内涵、精神和艺术的思路,本文从选目、注释和评赏三方面尝试揭示其在当代杜诗选本和经典文化普及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 选诗特色

莫《选》的首要特点即它不是一部针对杜诗名篇的再选本,而更多体现了选家的私人趣味,其中有17题、19首诗不见于建国以来的杜诗选本。“我们的选目是从杜甫全集中直接选择的,并未参照或刻意回避其他杜诗选本。……本书所选的193题、255首杜诗,就是我们心目中的杜诗代表作。”莫《选》所选录的作品几乎囊括了杜甫人生的所有面向,折射出杜甫与动乱时代的曲折关系,也烛照出诗圣的仁爱和诗心。对比诸家选杜,可以发现莫《选》大大增加了“夔州后诗”的比重,宋人对杜甫夔州后诗的评价甚高,黄庭坚论之以为 :“观杜子美到夔州后诗,韩退之自潮州还朝后文章,皆不烦绳削而自合”,这种“平淡而山高水深”的艺术妙境是无数文人心目中的最高典范,对中国诗史的影响至深且远。因此,莫《选》有意识增加夔州后诗的比重,或以此来突显杜诗晚期的艺术成就。以《火》为例,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是杜甫晚期对诗艺的大胆尝试和创新,为后世体物诗学开示了新的创作门径。浦起龙评之曰:“韩、孟联句,欧、苏禁体诸诗,皆出于此。”莫《选》进一步指出,此诗的特点在于对火势及其影响的铺陈渲染,“直叙其事,直绘其景”,因而显得奇崛新巧,对韩愈《咏雪赠张籍》《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以及宋代文人的禁体物语诗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再如,杜诗善陈时事,却不拘泥于诗体,“他具有现代职业新闻记者的政治敏感和社会责任感,……关注实事,捕捉热点”。古体长篇抑或琐碎短章,都能够成为他记录时代动乱、民生疾苦的载体。夔州时期,杜诗以绝句记时事,足当“诗史”之誉,却往往为选家所忽略,《三绝句》即属此例。林继中《选评》引萧涤非先生之语:“此组诗为绝句中的‘三吏’‘三别’”,未及展开发明。莫《选》认为,“这三首诗都像民歌体,直陈其事,不求文采”,通过对三章意旨的条分缕析,最后精辟地总结认为:“这是诗人的愤怒控诉,当其大声疾呼之时,岂暇考虑文采?申涵光称‘三首鄙俚板实’杜甫不受此讥。”盖选家不选,以其语言板滞而拙硬,而莫《选》却从思想题材角度揭示其价值。

第二、杜诗中不乏“思想陈腐”之作,从现代读者的眼光看,“一饭未曾忘君”也未免迂阔可笑,因此,当代选家对此类作品多所不顾。莫《选》对杜诗中的某些思想倾向予以了更加圆融周正的评价,既还原了老杜凡俗窘迫的人生处境,也揭示出他对功名利禄的精神超越。例如《哀王孙》“因诗中颇有歌颂帝王之语”,今人多不选录,但莫《选》则认为,无论是同情战乱中的百姓,还是落难的王孙,都是杜甫仁者之心的体现。而“龙种自与常人殊”乃是帝制时代文人的普遍思想,非杜甫之独专。杜甫此诗之可贵处在于,“以小见大,真切生动地展现了长安沦陷后的恐怖气氛”,在书写时代画卷的同时寄托褒贬,是典型的“诗史”。又如,投赠诗之难在把握措辞的尺度,稍有不慎便惹阿谀、卑弱之讥。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为公认的投赠名篇,另一首《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则因思想倾向过于“陈腐”而长期受到选家的冷眼。前人对此诗毁誉参半,毁之者对诗人的“谀颂”表示不满,以为气格卑下、辞意庸俗,誉之者如王嗣奭则以为此诗乃“投赠之最工者”。莫《选》参酌诸说后认为,老杜此诗符合投赠诗的应有之义,不同乃在于杜诗立论严正而不失身份,详略得当,衔接顺畅,艺术上对仗精稳,意脉连贯,转承自如,在五言排律中尤为难得,“五排而能开阖驰骤,纵意所如,在历代诗坛上堪称凤毛麟角”。这就将杜甫的投赠和势力之辈的干谒请托区别开来,兼能反映杜甫的人格和诗艺。

莫《选》从杜甫全集中挑选出他们认可的经典作品,全面地反映杜甫人生的多维面向,这些作品所呈现的不仅仅是顶着诗圣桂冠的“射雕手”,也是久陷穷愁的寒士,是沉沦下僚、牢骚满腹的参军,和四海飘荡的难民。但杜甫之所以伟大乃在于他对苦难和时俗的精神超越,“他以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超越了叹穷嗟卑的个人小天地,他以宏伟远大的精神追求超越了捉襟见肘的物质环境,从而将充满苦难的人生提升到诗意盎然的境界”。杜甫以诗人的眼光、史家的笔法记录着他的生活及其所属的时代,一介寒儒的身份无碍老杜怀着民胞物与的关怀来心兼家国社稷和天下苍生,苦难和穷困反令他的形象在千载之下熠耀生辉。

二 注释特色

其次,莫《选》将典故注释和诗句笺解相结合,或提示诗歌创作背景,或拈出诗句原型,或笺释诗意内涵,以最大程度便利于读者领会诗意。如《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向称警句,其中“自”和“好”屡为评论家所击赏。莫《选》注“自春色”为“自成春色”,“空好音”为“空作好音”,并指出:“此处二字互文,谓草色鲜丽、鸟声婉转,景物徒然如此,却无人欣赏。二句本于何逊《行经孙氏陵》‘山莺空曙响,陇月自秋辉。’”值得注意的是,莫《选》运用传统“以杜证杜”的方法,从杜诗前后文本的互文性角度揭示出具体诗句的创作情境。例如《题郑十八著作丈》是老杜七言排律中的名篇,诗人密集地使用历史和当代典故,却丝毫不影响诗意的流转和感情的起伏,其奥妙在于典故运用与创作情境的妥帖配合,这也是莫《选》注释的重点。如莫《选》在注“贾生”句典故后,笺之曰:“此以贾生比郑虔,形容其被贬而忧伤。”注“苏武”句则先笺其大意:“此句以苏武比郑虔,称赞其不依附叛军。”清晰地呈现出典故与诗意的关联,读者借此方可领会杜甫对郑虔身世遭遇的同情。注“第五桥”,莫《选》先指出“第五,复姓,桥以姓为名”,复指出“杜甫曾陪郑虔同游何将军山林,到过第五桥”。运用“以杜证杜”,不仅揭示出《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和此诗内容的互文关系,也呈现出诗句创作的具体情境,令读者可以走进杜甫的心灵世界,感受其情感和记忆的温度。

然莫《选》的注释也并非完美,其中存在值得补充和修正者,如注“蹙金孔雀银麒麟”,莫《选》将“蹙”与“金孔雀”拆开来解,此处为避免读者误会,将“蹙金”作为一个成词来解释似更加准确;又如注“家事丹砂诀”中的“家事”为“家中之事”,不如释为“在家从事”更优。总体而言,莫《选》的注释内容丰富,观点鲜明,繁简得当,虽白璧微瑕,然足以使读者领略杜诗渊源深广、用事宏博、使字精妙、命意深曲等个性特征,不失为优秀的杜诗注本。

三 评赏特色

刘熙载《诗概》曰:“杜诗高、大、深俱不可及。吐弃到人所不能吐弃,为高;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为大;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为深。”杜诗深曲指的是诗歌命意的多义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阅读解释的开放性,论者体验到的“寻不出”和“说不破”既是杜诗的高妙处,也为评赏和理解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它对评者的识鉴取舍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批评家只有对作家揣摩日深,对作品了解日透的情况下,才可能利用精妙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精妙的识见”。莫《选》的评赏正是两位学者长年研治杜诗的思想结晶,不拘一格,融汇学术语言和随笔语言,将串讲、引证、点评、鉴赏和考论合而为一,做到了深入浅出的同时,也不失学术水准。

首先,胪列众说、折衷己见是莫《选》评赏的重要特点。诗无达诂,从研究者角度出发,围绕杜诗的争论往往也会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学术增长点,但从非专业人员角度论,在确保基本史实、训诂不误的前提下,从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允当的思路和平实的观点,可能更符合普及推广的初衷。莫《选》既不盲从,也不强解,从杜诗文本和诗人情境出发,或折衷诸说,或补充说明,或发明新意,以客观求是的态度,作通达平易之解词,力求为理解杜甫提供更多的思路。例如诸家多以《洗兵马》意在歌颂中兴,钱谦益则认为诗旨在讥刺。莫《选》肯定钱说有据,但指出“全诗主旨仍在歌颂而非讽刺,其基调仍是欢欣而不是忧伤”。正因为诗中包含批评和讥刺,所以这首诗“绝非一般意义的歌功颂德之辞,而是一首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的中兴颂歌”。又如,有关《佳人》的命意历来分歧众多,有黄鹤的“自谓说”和仇兆鳌的“另有其人”说,莫《选》则折衷分歧,赞成清人黄生的意见,“偶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这样解诗既考虑了香草美人的写作传统,又兼顾到杜甫的现实情境,较他说更为通达平易,也更容易为一般读者所接受。

其次,莫《选》善于融汇古人评点和自己的独到分析,结合考证和细读,揭橥杜诗的高妙深曲之处,评赏张弛有度,深入浅出。杜甫往往将深曲的用意别寄在高妙的典故、章法和句法之中,如水中著盐,蕴藉丰富,体格多变,却每每浑然无迹。莫《选》常能将古人的印象评点落实为严谨的学术分析,令诗义显豁明白。例如《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见寄》,后人多不解首句“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与裴迪有何关联,而这又是体现杜甫绾合典故与对象、主题的高妙之处。莫《选》认为:“何逊足迹东海郯,少居郢州,扬州乃是异乡。裴迪为关中人,此时宦游蜀州,乡愁正与何逊同也。此句意谓裴迪诗才如何逊,亦如何逊在他乡咏梅,实与第六句中‘乱乡愁’遥相呼应。”杜甫此诗兼“唱和”与“咏物”二体,“虽无一语涉及梅花的形态,而读者公认其为咏梅绝唱”,因而致理解的歧义。莫《选》不仅解释清楚了典故与对象和诗意的关联,也揭橥了杜诗用意深曲之处。又如杜甫好以古为律,纵横跳荡,章法多端,由于诗意转换较快,终令读者费解。如胡应麟论《阁夜》: “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自是千秋鼻祖。”然究竟如何“雄”、怎样“细”则又未能条分缕析,读者终究无得窥杜诗秘境。莫《选》的评赏几乎是对此诗进行逐词、逐句的解释和串讲,使诗意的起承转合显露无疑,其中不乏精辟之见。如颔联为古今名句,莫《选》指出:“霜雪初霁,星辰辉映,但星光倒映在流动的三峡江水中,就动摇不止。这本是自然景象,又何尝不是诗人忧危之心的反映?”这就落实了古今论者以为此句气象雄浑的评价。继而莫《选》总结认为:“此诗是杜甫七律的代表作,它以工整精丽的句式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古诗章法,极具独创性。”这就将“浑然无迹”落实为“有迹可循”。莫《选》不仅揭示了词意和句意,更呈现出诗人在词、句、联之间的情思转变,辅以明白晓畅的分析,足令读者豁然开朗。

第三,选录同题材之诗,对比阐释,是莫《选》的又一特色。如莫《选》选了2首“九日诗”、5首“月诗”和6首“暗夜诗”。这些诗创作于不同时期,因而在命意造语、体式格调上也互不相同,如果结合诗人所处情境来比较阅读,既可见其心迹之转轨,也可以加深对于杜诗驾驭题材和语言能力的领悟。又如莫《选》先后选入《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两诗,它们是杜甫同一时期、写给严武的两首送别诗,但主题立意却各不相同。一着眼于严武的政治身份,一立意在二人的私人交情;一寄勉辞,一抒离恨;一措辞庄重,一用意曲折。“两诗对照着读,便可悟出同一题目可以有不同写法。”对专业或非专业的读者而言,都有启发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莫《选》先后选录了8首杜甫思念李白之诗:“杜甫思念李白的诗,本书已经选录了六首,但对此诗仍然无法割爱。”如果将这些诗歌的评赏部分连读,则分明是一篇学术随笔。对读之下,读者不仅可以见杜甫对李白的款款深情,亦可感受杜甫抒发情感和驾驭措辞的能力,并借以揣度律诗与古风在处理类似题材时所展现的不同风貌。

结 语

在当下快节奏的日常生活中,这部《杜甫诗选》无疑可以带领非专业读者感悟杜甫思想的深度和灵魂的高度。莫《选》希望读者以了解同情的眼光,去理解杜甫的穷困和辛酸,更希望读者以敬畏之心去走进杜甫的世界,去感受他的人格气象和精神魅力,最终将“阅读经典”转化为“经典悦读”,让“经典阐释也成为经典”。这正是这部书编纂的重要初衷。

猜你喜欢

杜诗杜甫
登高
贫困无田杜太守
杜诗“诗史”说检讨
绝句
江南逢李龟年
从源于杜诗的成语看杜诗的锤炼艺术
从“春秋五例”分析杜甫诗歌含蓄的表现手法
朝鲜诗家梁庆遇论杜诗
杜甫诗句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