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9-05-21徐海晶
徐海晶
摘 要:启发式教学法是一个古老又常新的教学方法,被广泛用于各学科。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启发式教学法在实际应用存在着多种弊端。如何规避这些弊端,使启发式教学法焕发新的生命色彩,是值得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 应用
启发式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问题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很多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时不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升华知识,而是为了提问而提问,经常设计出缺乏启发性的问题,不仅占用课堂时间,对于提高学生能力还没有任何益处。这种谈话方式并不注重学生知识的扩展和充实,对话题的讨论也缺乏连续性并难以深化。时间长了,学生不仅失去学习兴趣,还有可能使他们的思维陷入混乱。
(二)教师对启发式教学法的使用流于形式
由于对启发式教学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很多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时,逐渐表现出模式僵化、机械呆板的弊端。“一个生动活泼的讨论,我们不能按严格的几何方式进行,而应取决于特定的语境和气氛。”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时,很多教师往往不论对象、时间和地点,固定地用一套问答方法,完全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单纯地强调讨论的过程,而忽视了实际的效果。
(三)教师对启发式教学法的把握不足
启发式教学法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教师提问和启示,学生思考和回答。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容易出现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负面情绪的行为。如提问过多,并对所设计的问题缺乏必要把握,导致课堂内容繁琐冗长,占用学生下课时间;此外,部分教师还存在语言交流技巧方面的不足,导致不恰当的提问等。这些问题都可能造成责任转移,或使学生过度依赖,或对课堂教学缺乏兴趣,减少自我探索,甚至可能出现被动学习和逃避学习心理。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一)注重提问设计
夸美纽斯认为“儿童如果看出了谈话是由问答组成的。他自己也有了发问和答复问题的习惯。他便学会了推理的程序,即辩证法的初步”。为了在课堂中引导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达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和沟通能力的目的,教师须重视问题设计。首先,设问题目要准确,要围绕课堂要求、出自课本内容、针对问题的重点来设计问题,绝对不能把问题设计理解为“满堂问”;其次,对于问题的设计,水平、难度和针对点要适当,要联系所教授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接受程度来进行,根据学生的平均水平适度控制问题难度,以免出现问题过多,难度过大或不用思考地立刻回答对与不对、是与不是的情况,使多数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回答;再次,设计的问题要精辟,问题要注意层次性和逻辑性,层层深入,紧凑丰富,通过一系列合理规划的问题把要学的知识串成知识网络,令学生思维保持在一个较活跃的状态;最后,所设的题目一定要简练精准,也就是说,提出的问题应该清楚明朗,言简意赅,一定要避免拐来绕去、侧面暗示等行为。
(二)把握提问时机
新课程改革中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是,放弃传统的师者为尊的思想,成为所教授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构建一种与学生之间和睦的、平等的社交关系。教师在精心设计好问题之后,就要把握住提问的时机,即在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提问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才能激发学生最大的兴趣,并能让学生乐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有所收获。首先,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时提问,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学生以旧知识联系新知识。旧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不存在障碍点,可以让他们在轻松的状态下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其次,教师可以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无论学习什么学科,每节课都会有它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重点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能通过师生间的问题及教师的启发诱导很好地解决重点。教师在难点处提问,则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地突破难点,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扫除学习障碍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探究规律处提问。每门学科都有着它独特的发展规律,而探求规律则是使知识升华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因此,在需要探求规律时,更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尽力使学生通过思考能自主地探求出事物发展的规律。
(三)提倡因人施问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考虑的事情较多,包括学生的年龄层次、认知层次、理解与接受能力差异等,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启发引导方法,这要求教师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时要因人施问。此外,无论学生在课堂上回答的問题如何,教师都应不断给予支持和鼓励。这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更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总之,启发式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学问。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时要致力于研究学生需要,根据学生心理创设问题、进行引导,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