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指导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9-05-21冯兴斌
冯兴斌
【关键词】 历史教学;读书指导法;教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8—0123—01
读书指导法从字面上来理解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进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针对初中阶段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读书指导法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细读教材
新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的编排主要涉及开头语、正文、地图、自由阅读卡、活动探究等内容。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应从目录、正文、插圖等部分入手。首先,阅读目录。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目录的大标题、小标题,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基本纲要以及涉及的重要问题。如此,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就更有针对性,并且能从整体上去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其次,阅读正文部分。正文是教材编写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历史知识的主干部分。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阅读的重难点,有效地吸收历史知识。再次,阅读文章小字部分。一般来说,小字部分是对正文部分的有力补充,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地学习小字部分的内容,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其能够准确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最后,阅读历史图表与插图。历史教材中最直观的材料就是图表与插图,教师运用其辅助教学,有利于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以“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在教材中的框架结构。在观看目录后,学生知道本册教材主要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标题则展示出主要的学习内容。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知道本节课的内容是上一个单元内容的延续,如此一来,他们就能明确学习目标与方向。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正文,并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捕捉教材中关键的信息。
二、引导学生研读历史事件
事实上,历史事件与历史知识串联在一起。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研读历史事件,有利于他们获取知识。历史事件具有系统性、严密性、准确性等特点,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历史事件,这样他们就能明确历史事件与历史发展潮流是否符合,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以“洋务运动”一课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阅读时要注意洋务运动发生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然后,引导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将这些内容逐一列出,尽量做到条理清晰、一目了然。最后,让学生将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五四运动等内容联系起来,通过比较几个大事件得出其相同点与不同点。其间,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通过研读历史事件,学生可以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其一,洋务运动具有较强的封建性,要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尝试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方式去维护封建专制制度,这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注定了这场运动的失败。其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是对外却是妥协投降。其三,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不会允许中国真正发展起来,这也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又一原因。
三、引导学生品读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是构成历史的要素之一。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对历史人物的探究兴趣比较高,但是他们在实际的阅读中却不知如何认识历史人物。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品读历史人物,让他们知道重要历史人物的主要思想与相关活动。如教师在让学生认识李鸿章时,可以先让他们结合学过的知识以及已有的经验发表个人的看法。此时,学生会分为两派,看法不同:一部分学生对李鸿章持肯定的态度,认为他维护了当时中国的利益,在签订不平等的条约时他也曾据理力争,奈何国家羸弱,面对落后的现实,他也无力回天,最终不得不接受那些辱国的要求。同时,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了洋务运动,这也是进步的表现。另外一部分学生对李鸿章则是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他太过于避战,且提出放弃新疆,再加上甲午中日战争时他指挥失误,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一个卖国贼。教师在进行总结时,应表扬学生的独特想法,同时也要指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引导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去评价历史人物,尽可能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公正地去品读每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