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2019-05-21刘金萍
刘金萍
【關键词】 数学教学;运算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8—0120—01
新课标明确了10个核心素养,包括空间观念、数感、运算能力等。其中,运算能力也是初中阶段要形成的核心素养之一。这一标准已经明确指出了运算能力的定义,同时也表明了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性。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运算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各方面习惯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最佳时期。这个阶段也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良好时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如此才能不断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计算核心素养。比如,教师让学生计算这一道题:“[4×(-2)]×(-3)=?”当拿到一个题目,首先是要认真审题。对于初中生而言,刚接触到这类型的题目就会觉得比较困难,且这种数学题也属于比较复杂的题目。因此,在计算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要看清题目中每一个数的符号,避免犯低级的错误。其次,在运算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运算,同时结合心算与口算。最后,在做题之后还要进行检查,主要是检查每一步的运算符号、数字、运算结果是否写对。在这样系统的运算过程中,学生答题的准确率也要比平时高一些,且又达到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目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为学生日后进行深层次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为学生提供自主运算的机会
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基本上都是以自己的教学任务作为教学的中心,因此在计算教学时也都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去消化与巩固所学的知识,且严重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也就让学生在学习中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因此,学生失去了运算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运算效果自然差强人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教师要重视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构建和谐、民主、轻松的师生关系,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运算的机会。
以教学“有理数的加减法”这部分的内容为例,笔者在课堂上有计划地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比如,在课堂上,笔者先给学生讲解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运算律,之后再按照难易程度的顺序给学生出示几道运算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比如,一开始让学生解决简单的题目,如“4-(-2)=?5+(-3)=?”在解决这些简单的问题后,学生建立了学习的信心后,笔者再让学生自主进行复杂题目的运算。如此一来,学生在自主运算的过程中也能逐步提高自身的运算能力。
三、及时总结运算的技巧
及时总结运算的技巧对于学生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总结,才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综上,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本质,耐心抓好基础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