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商隐朦胧诗美学特质
2019-05-21梁晓凤
梁晓凤
【关键词】 商隐;朦胧诗;美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8—0096—01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因被卷入“牛李党争”而屡受排挤,爱情之路也一波三折,加之晚唐“凄婉哀怨”的诗风影响,使本就敏感的诗人更加多愁善感,种种境况为李商隐营造了创作朦胧的氛围。李商隐的朦胧诗在诗歌意象的创造上有独到的见解,使诗歌具有别致的朦胧美的风格。
凄 美
由于李商隐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多离别的感情生活,使其诗歌本身就具有一种哀婉的气息,意象也多用一些冷色调的意象,烘托凄美的意境。正如艾青所说:“意象是诗人从感觉向他所采取的材料的拥抱,是诗人使人唤醒感官向题材的迫近。”无论是字词的把握,还是整体氛围的描写,无不显现出凄美的气质,作者也毫不避讳地用冷色调,将凄极尽描写。由于作者生活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很多诗人对时局悲观至极,诗歌中往往体现出社会的黑暗面,缺乏对美的描写,李商隐很好地将美学特质与凄冷的风格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凄美的效果。如,《无题》四首其一(来是空言去绝踪),诗人一开篇就奠定全诗哀婉的基调,在意象的使用上也尽量运用相对冷色调的意象,以此来烘托凄清的环境,并兼顾到了美学的特质,形成凄美的语言风格。
绮 艳
晚唐时期,社会危机不断,诗人们多为人民呐喊,诗歌中少有绮丽的辞藻,对社会现实进行纪实性描写较多。李商隐的朦胧诗中却多用绮艳的词句,诗中的离愁也显得华美万分。作者的朦胧诗中,多以绮艳的词语描写爱情,使诗歌美艳动人。如,《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这首诗,是典型的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抒写女主人公自伤不遇的身世。首联先写环境氛围的幽静,衬出长夜的孤寂;接着以楚王梦遇巫山神女和乐府《青溪小姑曲》的“小姑所居,独处无郎”的典故,抒写自己曾经有过幻想和追求,但到头来只好梦一场,依然独居;再写风波凶恶,菱枝柔弱,无力反抗,桂叶自有清香,却无月露润香;最后写即使如此,还要执着追求。意境深远开阔,措辞婉转艳丽沉痛,感情细腻坚贞,使整首诗在怅惘凄婉之际显现出一丝绮艳色彩。
迷 离
李商隐的朦胧诗特点就是朦胧,朦胧之义在乎迷离,使人捉摸不透。王国维说过:“以我观物,故物皆我之色彩。”所以诗人通过对各种意象的运用,加之凄美绮艳的词句,在诗歌创作当中一首诗也常常表现出不同的内涵。朱光潜说过:“读诗就是再作诗,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一个人维持住,也要读者帮忙才行。”所以受到读者自身情况的影响,由于读者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角度不同,诗歌常常会呈现出不同的意义。不仅如此,李商隐对于爱情的描写也是多用飘忽不定的意象辞藻,用典虚幻。另外,其朦胧诗还具有多义性特点,李商隐的诗歌往往从不同角度能读出深刻含义,折射出不同的诗歌内涵,使其自有迷离之意。如,著名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整首诗看似在描写爱情,实则寄予了诗人的其他情感,诗人运用了许多典故和奇特空灵的意象,使人从不同角度都能有不同的解读,诗歌本身就有较重的迷离色彩。正如晚清时刘熙载所说:“李樊南诗深情绵邈。”
含 蓄
由于受当时客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作者在创作诗歌的时候要考虑到自身,无法用直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社会现实,必须通过含蓄的语言来表达个人的政治思想和诉求,这就是诗人的言不尽意。嵇康《声无哀乐论》说,吾谓能反三隅者,得意而忘言,还说殷浩和刘等也提倡“言不盡意”,这样诗歌措辞就显得含蓄起来。其实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诗人有自己的尊严和骨气,诗人既想积极入世,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国家的面貌,又不想降低自身来博得他人的恭维。而且在描写爱情的时候,诗人虽然极尽语言之能事,将爱情刻画得凄美绝伦,但在很多情况下,甜蜜的爱情并不仅仅用绮艳的文字表现,而含蓄的语言和适当的文字修饰才能达到欲言还休的美感,使诗歌具有一定的朦胧美。如《乐游原》(向晚意不适),诗人在描写古原的美好景色和诗人美好的心情时,表现出对美好景色稍纵即逝的不舍,又似乎象征了对大唐王朝苟延残喘的深深忧虑,却将自己的深层内涵隐藏在对美景的感叹之中,含蓄而又富有深意。
作为晚唐时期重要的代表诗人,李商隐创作的朦胧诗在文学史上占有独特地位。李商隐的朦胧诗在诗歌意象创造上运用了多种手法,加之诗人的想象,使其空灵美好的意象跃然纸上,也为诗歌营造出美丽的意境。李商隐一生曲折坎坷,朦胧诗有时也实为无奈之举,在抒发自身对政治、爱情等感慨之余,诗人也表现出了对于美学的独特造诣,使其朦胧诗在文学史散发着独特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