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原因及思考
2019-05-21李旺平
李旺平
【关键词】 农村;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原因;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8—0023—01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国教育鼻祖孔子也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及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因此我们要抓住教育的关键期。而小学阶段正是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所以,学校应该在这一阶段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可眼下的农村学生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养成了习惯差、不文明、不礼貌等等,对以后的发展留下了不小的欠账,对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农村学校德育教育实践中,对于如何弥补农村学生家庭教育和习惯培养的缺失方面有所作为,最大限度地弥补教育的不足,我们应有所思考。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农村学校学生习惯培养的现状
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习惯养成缺失相对严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农村学校教育又怎样呢?首先,农村学校的幼儿教育起步晚,不规范。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很多行政村幼儿园的建设及幼儿教师的配备使得农村幼儿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至于“从有到优”还仍然在路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规范,没有实现系统化。其次,农村学生在幼教时期没有受到良好系统的养成教育,进入小学之后又遇到重成绩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还有家庭教育的缺失,再加上学校教育的不足,使得养成教育“先天不足,后天乏力”,这给农村学生的成长留下了太多的“欠账”。
二、农村学校学生家庭习惯培养缺失的原因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思想意识、言谈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可农村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农村学校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多年来由于相当一部分家长忙于生计外出务工,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顾,父母不能在孩子身边适时地陪护、教育、管理;二是部分家长或爷爷辈家长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意识不够强,认识不够深,方法不得当;三是部分家长在自身修养 、综合素质、良好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短板,且不注重孩子良好习惯和文明礼仪的培养,致使不少孩子也不讲卫生,不讲文明,不懂礼貌。这些原因导致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第一课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而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的相对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学校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
三、农村学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思考
1. 思想上重视起来,观念上转变过来,提高农村学生习惯培养的认识,树立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负责的意识。不能只是把“德育为首”视为一句口号,做总比不做强,只要开始行动,收获总是会有的。
2. 立举措,抓落实。把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重大课题,精心研究,同时把习惯培养融入到学生的学科教育和在校一日常规中。高度重视学校的班队会活动,通过开展与“文明握手”“告别陋习”“我为母校留住美”“做文明学生,养文明习惯”“小手拉大手”等大型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和“地球日”“环境日”“植树节”“母亲节”等特殊节日,广泛宣传动员,增强学生文明意识和习惯养成意识,挖掘学生习惯养成的内驱力。同时加大强化训练力度,及时充分给与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提高认识。通过活动育人的效果远远要比简单的说教好得多。
3. 守住农村学校的德育阵地。德育阵地建设是我们育人的重要手段,而农村学校每周的国旗下讲话、每日的打扫卫生是学校习惯养成教育的两大阵地。学生的择优录用本来就是德育手段之一,而传递正能量的激情演讲对学生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卫生习惯的培养是学校对学生习惯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班级卫生值日分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心。而学校的卫生评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集体意识,形成良好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同时,干净整洁的校园、教室环境可以使学生的心情愉悦、身心健康,陶冶学生的情操,这也是一种美的教育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总之,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小学阶段正是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学生可塑性强,有極强的模仿能力和从众的心理特点,强化养成训练是比较容易取得效果的。尽管农村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良莠不齐,令人担忧。但只要我们牢记作为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立德树人,爱浴童心,习惯先行,敢为人先,相信学生终将会还我们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