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的制度设计:川大附小的实践与探索
2019-05-21刘晏
刘晏
摘要基于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实践与探索,梳理集团化办学的制度设计思路。在集团化办学起步阶段,其制度建设经历了捆绑发展、统一目标策略共同发展、全面规范管理三个时期;在内涵发展阶段,其制度建设体现在依规推进,更注重价值引领和评价反馈;在品质发展阶段,其制度建设聚焦于进一步探索“同向、同行、高质、个性”的集团高品质发展新机制,由此形成教育集团现代治理新形态。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名校集团;捆绑发展;集团现代治理机制;“一体两翼两辅”;“一源三核四体多联”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9)04-0015-03
制度设计在教育集团发展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甚至首要的作用。如何基于集团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影响着集团发展的进程和水平。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川大附小”)创办于1908年,前身为四川通省师范学堂附设高等小学堂,百年浓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川大附小坚实的教育质量和独特的学校文化。从2003年起,川大附小开始踏上集团化办学的新征程,通过捆绑发展等方式,带动了多所学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的学生,集团的社会影响也不断扩大。川大附小的集团化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发展过程,离不开相关制度体系的建构与改进,其制度设计与实践探索大致走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起步阶段的制度设计:从共商共进到规范管理
2003年8月,川大附小在第一个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创建生态型现代儿童生活教育的示范学校》中,提出了“以附小的办学积累为基础,探索和创办多主体的办学形式,创建一所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的实验性分校和一所实验性学前教育学校”的设想,集团化办学被纳入学校发展议程。
1. 勇敢起步摸索:坚持“一个方针”“六个不变”原则
2003年11月,在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启动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安排下,川大附小与龙爪小学开始了捆绑发展。深刻理解“捆绑”的意义、并配以相应的制度,既是完成“捆绑”任务的需要,也是推进川大附小集团化发展的根本。
时任川大附小校长余强带领川大附小行政班子来到龙爪小学,郑重地把办学管理的“委托书”交给龙爪小学校长和管理团队,并真诚地表达了“—个方针”“六个不变”的基本原则。即以“尊重历史,逐步融合,平稳过渡,确保成功”为方针,确保“校长的管理权限不变,每个教师的岗位和职责不变,学校的制度体系不变,各项工作的程序不变,教师的福利待遇不变,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及处理的方式不变”。“一个方针,六个不变”为学校的捆绑发展奠定了管理基础,指明了捆绑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开启了川大附小集团化发展的制度探索。
2004年8月,川大附小的第一个实验性校区—川大附小分校成立,其管理制度全面参照川大附小的管理制度执行,川大附小派出一个执行团队具体负责分校的日常管理。川大附小分校和龙爪小学相距约400米,两校得以在发展中共商,在配合中共进,并不断加强对川大附小的认同感。
2. 共谋实质发展:形成统一工作思路和行动策略
2005年7月,川大附小、川大附小分校、龙爪小学共同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共60多位教师代表参会,这标志着川大附小进入集团化发展的实质阶段。在这次大会上,三校形成了集团化发展的工作思路和行动策略:其一,集团高位领导,统一愿景追求和管理制度;其二,分校各自特色发展,自主确定发展方向,“错位发展”形成生态体;其三,建设优秀教师发展共享平台、优质资源库,实现日常工作经验、学年经验的共享,干部教师的整体统筹调配,并以制度保障落实,确保优质资源在集团内无障碍流通;其四,打造集团“精神图腾”,将百合花作为集团的精神象征,营造积极向上、凝聚一心的集团干部教师工作氛围,使集团真正成为教职工的生活与精神家园。
3. 启动制度建设:全面规范集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007年,龙爪小学校舍原地重建后,被命名为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清水河分校(以下简称“清水河分校”),成为集团松散型(不同法人代表)校区;2008年,川大附小东山学校成立(以下简称“东山学校”);2009年8月,原金花小学校舍异地重建后命名为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以下简称“江安河分校”),2009年11月,成都第三圈层学校新津一小与川大附小签约,成为川大附小教育集团中的重要成员校。
面对集团成员校的增加和集团规模的扩大,川大附小教育集团启动了规范集团发展的制度建设。2010年,川大附小教育集团根据集团发展的现实和未来需要,整合各级各类资源,全面总结集团化发展七年来的经验,制定了《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集团管理办法》)和《川大附小教职工职业生活行为指南》。在《集团管理办法》中,明确了集团宗旨,以现代生活教育思想为主流价值追求,探索集团管理经验和运行机制,实现集团内成员校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确立了集团职能,统筹集团各成员学校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有效协调和优化集团各成员学校的资源配置,评估和督导集团各成员学校办学效益,引领开放、整合资源、扩大影响、提升集团形象;指出了集团工作重点,愿景引领、资源共享、会议协商、评估导行、队伍建设、财务管理、经验总结;从机构设置,会议制度,优质资源的遴选和开发办法,集团干部、教师交流制度,集团干部选拔、培训、考核使用制度,经费筹措及使用制度,集团成员学校的准入和准出制度等方面,系统架构起集团发展完整的、可依赖的、具有实践操作价值的制度体系。集团教代会为集团最高权力机构,集团理事会为集团最高决策机构,集团常设管理机构包括“发展规划室”“资源开发室”“教育督导室”,并各自依托本部具体负责集团的发展工作。《集团管理办法》在试运行一年后,于2011年7月正式实施。
川大附小教育集团在不断的发展探索过程中初步形成了“紧密型”(同一法人代表)、“松散型”(不同法人代表)、“混合型”“互動联盟型”的集团管理模式,做到了各成员校既资源共享又各具特色,初步建立了良好的集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起到了名校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为集团内均衡发展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证。
二、内涵发展阶段的制度设计:注重价值引领与评价反馈
2012~2017年,川大附小教育集团步入内涵发展阶段,稳步形成了“一体两翼两辅”的生态发展格局,即以本部为集团龙头主体,以川大附小西区(川大附小分校与清水河分校从2013年开始按一校进行管理,统称“川大附小西区”)、东山学校为两翼(紧密型),以江安河分校、新津一小为辅助(松散型)。集团在职教职工700多人,服务学生11000多人。此阶段,川大附小集团化进程的制度建设主要体现在依规推进,有目标,有反馈。
1. 依规发展,提升集团成员校的办学规范水平
川大附小以集团理事会、集团校长办公会、全体行政会和集团教师大会为依托,按照《集团管理办法》的各项要求,稳步推进集团的整体发展。根据《集团管理办法》,川大附小教育集团进一步制定了《关于集团理事会组成人员的通知》《关于集团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关于集团优质资源奖的奖励决定》《关于集团各学校年度考核的暂行办法》等近30个集团制度或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成员校的办学行为,提高成员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规范水平。同时,充分依托“集团发展规划室”“集团资源开发室”和“集团教育督导室”,通过责任制和项目制,有序推进集团各项工作的系统落实。
2. 目标引领,以“五年规划”促动成员校内涵发展
2012年,川大附小教育集团集中各学校干部教师代表,研制了本部的第三个五年规划《构建公民素质教育个性课程,培育研究型生态学校》。在此基础上,川大附小西区研制出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优化课程课堂实践,创建活教育特色学校》,东山学校研制出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丰富完善基础内涵,培育多元文化T型学校》,各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发展规划,并在此引导下走向内涵发展。
3. 评价创新,建立集团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标准
集团本部探索试行基于班级(Class)、团队(Team)和教师(Teacher)发展的学校系统性评价体系,简称“CTT评价体系”,尝试从“班级学生发展成效考核量表”“年级教育共同体考核量表”“教研组共同体考核量表”“教师专业形态评价标准量表”四个方面来建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标准,为科学、有序、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方向;并以评价体系引导改造集团各学校的评价制度,整体提升集团育人水平。
三、品质发展阶段的制度设计:形成现代集团治理新形态
2017年至今,根据川大附小教育集团发展的现实形态和战略需要,基于“从富有走向高贵”的集团新时代发展定位,集团以附小教育共同体的形态积极探索新发展方向,逐渐形成“一源三核四体多联”的集团化发展新格局。即以“川大附小+”为附小教育文化与社会形态教育共同体的本源,以川大附小、川大附小分校、清水河分校三所紧密型校区为三核,以东山学校、江安河分校、新津一小、川大附小南区学校(2019年3月筹办)四所学校为四体,以集团内六所学校辐射联动其他学校为多联,如川大附小分校和清水河分校联动其他三所学校,新津一小联动自身集团化办学的分校等,服务学生约两万人。川大附小教育集团基于集团化办学的优势成果,进一步探索“同向、同行、高质、个性”的集团高品质发展新机制,在“发展与品质并重、内涵与形象共生”的实践探索中,努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集团教育。
1. 构建集团发展治理新机制
在集团发展的新阶段,川大附小教育集团全面构建了分布式领导和扁平化管理相结合的治理机制。其中,在集团组织结构上,形成了集团理事会领导下的文化发展中心、课程中心、学生成长中心、教师发展中心、资信中心共五个中心,形成集团文化与战略的分布式领导。在集团内不断丰富和完善集团学校现代治理结构,形成领导(定向)、管理(定位)、执行(定质)的川大附小教育集团现代治理基本形态。
2. 完善集团运行保障机制
一是研制实施集团运行和治理的制度总纲。2017年,在《集团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集团研制了《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章程》,进一步明确了集团发展的宗旨、内部运行机制和治理职能,为集团学校内部规范发展提供了集团层面的总指引。
二是集中研制集团学校制度体系。根据集团章程和学校的发展需要,集团推进“规范+柔性”的管理文化,加强基本制度建设,形成“章程+基本制度+行为指南”的集团制度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集团各学校的发展。
三是进一步持续完善集团会议制度。川大附小教育集团进一步完善了集团教职工代表大会、集团校级干部决策会议、集团学术委员会等“八会”机制;探索实施了《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集团党总支、党支部、校长办公会议题办理工作规程》,并在集团各校区同步推行,由此形成集团学校发展的系统合力。
3. 形成激发成员校个性发展的文化机制
教育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支撑集团教育的根本是其核心文化的厚重、精要与先进。近两年来,川大附小教育集团从精神、儿童和生活三个维度对集团的文化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展望,努力成就直叩“人性、自由和创新”的附小教育,形成了对川大附小教育文化“基本价值”“时代核心价值”“重点概念解读”三个层面的教育哲学视角的系统解读。集团的核心文化成为引导川大附小教育集团各学校向上、向好发展的精神生长之本。集团各成员校在不断吸纳集团核心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地缘优势,培育出各自的学校文化,如川大附小的“海纳百川·行知合一”,川大附小分校的“兼容并蓄·活学笃行”,清水河分校的“上善温润·若水靈动”,东山学校的“首位·首学·首创”,江安河分校的“金色田园·百花齐放”,新津一小的“爱润童真·心泽智慧”等。川大附小教育集团为区域教育“百花绽放、百舸争流”贡献了有效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