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报告
2019-05-21魏成威
李 新,王 雯,姜 岩,魏成威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华支睾吸虫病是后睾科(Opisthorchiidae)、支睾属(Clonochis)的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寄生于肝脏、胆囊和胆管中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又称肝吸虫病。华支睾吸虫可感染人、犬、猫、猪及虎、水獭、海豹等野生动物,并寄生在动物的肝胆管内,引起以肝胆病变为主的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病。本病对动物体危害极大,不仅可诱发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管炎、阻塞性黄疸等疾病,严重者可引起肝硬化、肝癌、胆管癌等,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I类致癌因子。患病动物在慢性病程中,常表现出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下痢、贫血、水肿、消瘦等症状。在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家猫的感染率较高。报告1例宠物猫感染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情况如下。
1 病例介绍
家猫,雄性,5月龄,2017年7月6日来我院就诊,被毛粗乱,精神萎顿,极度消瘦,皮肤及可视黏膜严重黄染。主诉:患猫20余日前偷吃生江鱼的内脏,10 d后发生便秘,自行饲喂化毛膏及乳果糖后排出少量便,而后结膜开始发黄,逐渐消瘦,排黑便。
2 临床诊断
2.1 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验 体温:38.6℃,脉搏:136次/min,呼吸:17次/min。鼻头干燥,精神沉郁,皮肤及可视黏膜黄染严重,腹部触诊肝区疼痛。CBC检测未见明显异常,各项目均在参考范围内。生化检查结果:谷丙转氨酶408 IU/L(<86),总胆红素54 μmol/L( <6.84),总蛋白52 g/L(60~97),白蛋白19 g/L(24~39),尿素氮20.1 mmol/L(4.28~14.64)。
首日进行直肠灌洗,收集灌洗液进行粪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主人于次日收集超过2 g粪便,采用沉淀法进行检验,镜检结果如下:使用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便潜血(OB)试剂(匹拉米洞半定量检测法),对患猫的粪样进行初筛试验,结果为++。
2.2 特殊诊断(B超) 腹部超声可见胆汁淤积;胆囊壁、胆管增厚,胆囊管、肝胆管、胆总管均扩张;胆道内可见点状强回声及絮状漂浮物;肝实质回声增强,并可见大量强回声结节。
2.3 诊断结果 综合生活史、发病状况及各项检测结果,该患猫为华支睾吸虫病并发急性梗阻性胆管炎伴有消化道出血。
3 治疗
由于宠物病情过重,主人放弃治疗要求安乐死。
4 剖检
经主人同意后对其进行剖检,剖检过程中,观察到肝脏表面颜色正常,质地稍硬,有大量散在白色结节(见中插彩版图1 A)。胆囊过度充盈,胆道严重扩张(见中插彩版图1 B)。切开肝叶,在肝叶边缘处划开一结节,发现结节内有大量成熟的虫体(见中插彩版图1 C)。切开胆总管,有大量虫体涌出(见中插彩版图1 D)。用载玻片沾取一只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虫体为活体,口吸盘、腹吸盘,子宫,卵巢及睾丸等结构清晰可见(见中插彩版图1 E)。结合标本的形态特征,认为该吸虫符合吸虫纲、复殖目、后睾科、支睾属的形态特征,鉴定为华支睾吸虫。由此可最终确诊,该猫患华支睾吸虫病。
图1 患猫剖检及检出华支睾吸虫
5 讨论
该病发病隐蔽,诊断困难大,确诊主要通过病原学进行,常用病原学检测法有:粪便华支睾吸虫卵检测、肝吸虫IgM及抗体检测、组织活检[1-2]。
本病由临床检查、生化检查以及影像学结果可初步推断为肝损伤、肝纤维化、胆汁郁积、胆总管阻塞、胆管炎,推测可能为吸虫感染,由粪便虫卵检查可确定其为吸虫感染。经过B超检查可判断此猫的感染情况严重。吸虫在肝脏及胆管内大量寄生,在肝脏中形成结节。同时在胆囊及胆管中也存在大量吸虫,并且堵塞胆管,造成肝损伤。
本病与其他肝损伤疾病的鉴别诊断主要区别是在粪虫卵检查中能否检查出吸虫卵。而对于其他疾病的判断需结合犬猫的饲喂情况及病史等。
在常规情况下,吡喹酮是治疗华支睾吸虫病较为理想的药物,1 kg体重口服吡喹酮50~75 mg,一般1次即可奏效,但最好在5~7 d之后再服1次。